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87|回复: 0

客家自古有茶缘从闽西北擂茶联想到原始药与茶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3 04: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要]  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这为古人实践尝百草,辨明百药提供了极好基础,终于形成“上青擂茶”这特殊饮料。上青擂茶,可视作神农尝百草的遗风,也可说是中国原始药的活化石。使我最感兴趣的是,原来宁化擂茶有两种,一种是自用擂茶,一种是待客擂茶。

我长期工作、生活在闽西北。这里的宁化、清流、明溪、将乐、泰宁、建宁等县都有吃擂茶的习俗。本文重点讲讲两种风格迥异的擂茶--泰宁上青擂茶和宁化擂茶。若对我国原始药、原始茶有兴趣,在擂茶里可能找到一点蕴藏其中的宝贵信息。
我不是药、茶方面的学者专家,这篇回忆性质文章写的是在地方党委工作时对擂茶的所见、所闻、所历和所思,供方家参考。
上青擂茶:原始药的遗风
1963年,我从省城调到闽西北山区小县泰宁。“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批斗后下放到偏僻的上青公社(乡)任林业员。上青,现在有点名声,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泰宁,有个还保持着南方林区原始自然风貌的景点--上清溪漂流,游客趋之若鹜,就位于上青。这里曾发现新石器晚期和商周时期的石器、陶片。上清溪源头在与邵武交界处的海拔1430米的殳山,涓涓细流,汇纳沿途群山溪涧之水,弯弯曲曲数十里,到石示下村进入现在的“上清溪漂流”河段。我下放时,景区旅游尚未开发,上青山区到处是茂密森林,交通不便,还很封闭,农民非常纯朴、有礼好客。我经常上山下乡,走进任何山村到队(村)干部家联系工作,家里妇女就请我喝擂茶,而且,一家有客四邻老妇人亦端来擂茶。我原本饮水量甚大,入乡随俗,就一碗一碗(这碗是上青土瓷窑产的饭碗)“牛”饮而下,他(她)们都笑起来,很快拉近了距离。我观看如何制、泡这种擂茶,有的人家从室内陶罐中抓一把绿色草粉,放在铁瓢里,从灶头汤罐打出温水,调一下就倒在饭碗里请客人吃;有的人家从罐里抓一把干碎叶,放在陶制擂钵内,钵内刻有竖纹(或斜纹或义纹),加一点水,用油茶树木(或樟木或枫木或楠木或白花蛇藤)制成的擂棍,使劲转、磨、舂、捣,擂成绿浆,倒到铁瓢里,加温水后请人喝。擂茶,真的犹如“旋末翻成碧玉池”,充满山野树丛草地的气息,微苦微甘。上青山民对擂茶功能说得神乎其神,可以强身治病,止渴生津,清热解毒,祛风去湿,化痰利尿,健胃润肠,理气活血,镇静安神,简直可治百病。上青人的一生几乎一天也离不开擂茶。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我小儿子在上青出生,老保姆是泰宁本地人,她跟我说,婴儿吃母乳前应先吃擂茶,以后每天吃一点,可以把肚里脏东西打出来,我大吃一惊,连忙说,我夫妇俩都是江南人,生下的孩子和本地孩子体质不一样,吃擂茶没有把握,婉言谢绝。
擂茶用什么制成?以后访问山村老妇们才知道:上青有个古老风俗,农历五月初五是药王爷采、晒药材的日子,这一天午前上山摘的新萌绿叶(不论是乔、灌、藤、竹、草的新芽嫩叶)都可作擂茶。端五这天上午露水干后,山村的妇女们,包括老婆婆、中年妇女、少妇、村姑、六七岁女童,都提了竹篮到山上采“茶”。我怕犯禁忌,只是远远尾随眺望。她们采“茶”还是有选择的,但女童们都有点“乱采”了。她们回来后,新芽嫩叶摊在大竹匾里,由成年妇女挑拣。她们告诉我,哪些叶子不能采早已向孩子们指认,这一带断肠草较多,就再三叮嘱,断肠草越嫩毒性越大,不能采摘;还告诉我,各地习俗不一样,取舍也不大一样,如枫叶,有的村不采,有的村采;还告诉我,擂茶里的百草,集中在五月五采摘,因为这天采的疗效特高,但其他季节也采,如在秋天采点野菊花;还告诉我,说是采叶,实际上可以入药的梗、茎、皮、根也采挖。她们说:擂茶里的“百草”,主要是野生茶叶,还有薄荷、喜菜、田螺菜、细叶藤钱、苦厉蕊、勾藤、香草、鱼腥草、艾叶、紫苏、甘草、霍香、铜钱草、佩蓝叶、凤尾草、葛藤、金银花、肉桂、六月雪、天胡荽、积雪草、厚朴、淮山叶、绞股蓝等等。当时下放干部、知识青年中正热衷学习、采集草药,我有好几本部队、地方出版的《常用中草药图谱》之类书籍,对照擂茶的组成植物,大都有药效。山民采集“百草”后,经太阳曝晒、铁锅焙干,碾成粉末或弄成碎片,放在坛里贮藏。有些根、茎、藤捆起来,挂在阁楼通风之处。 (泰宁其他地方吃的擂茶和上青擂茶基本相似)

上青擂茶,集百草百药之精华,可以强身祛病,长期沿习下来成为家家必备的饮料。历经漫长岁月,随着实践的积累和反复的验证,每种草药的特定治病疗伤功能逐渐为人们了解。山里老汉上山砍柴、打猎,都会顺手采挖药材,一部分自用,一部分赠亲友,有余就在墟场换回其他物品。在上青,几乎每个村都有几个熟悉草药的老人,掌握一些单方、验方和医疗方去,一般病痛都不出村,熬点草药就治愈了。这样,作为特殊饮料的擂茶,和专门治病疗伤的中草药分开了。
上青擂茶引发我许多联想,想起了神农大帝。不少古代典籍都讲到神农,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神农教民农作,收成谷米;又说:他亲尝百草,辨明百药,尽知每种草的平、毒、寒、温之性,将草药用于治病,还把谷类和草类区分,选择食物,被尊为农业、医药之神。《中国民俗辞典》在“神农大帝”条目写道:“福建、台湾地区农民、米粮商、药商都奉祀神农,也称‘五谷大帝’‘五谷王’‘粟母王’‘药王大帝’等。”在闽西北不少地方祀奉的“五谷仙”就是神农氏。民间流传一些传说,有一则:神农是在五月初五尝百草时不幸中毒身亡的,人民哀痛,每年逢忌日上山采百草做药,以继承神农遗志。上青习俗五月初五是药王爷采、晒药材的日子,此药王就是神农。考虑到上青山区在新石器后期和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神农和古越人的关系虽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神农,作为部落代表,尝百草,将草药用于治病,肯定很早就传播到这一带,由于这一带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这古老习俗得以代代相传。
闽西北山野药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药用植物达1000多种。泰宁县卫生部门上世纪70年代末曾组织由县、社、队(村)医药人员参加的、由一批省内外医药专家学者作指导的全县药用植物资源普查,摸清全县药用植物有743种。其中,紧靠上青的海拔1713米高的峨嵋峰的北坡,发现药用植物品种达365种,大家惊叹这里真是“中药库”。我有幸参观了他们采集带回的大量标本,好眼熟,原来在上青擂茶的原料中早已见过。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这为古人实践尝百草,辨明百药提供了极好基础,终于形成“上青擂茶”这特殊饮料。更重要的是这一带古人在极为封闭的环境里,摸索出不少草药单方、验方来治病疗伤。在文革中,我曾看到一本已残缺的泰宁县在上世纪50年代自己编的《中医验方》,收集单方、验方达400多方。我到地区工作以后,了解到各县民间都有不少有奇效的单方、验方,有些县还广为搜集汇集成册。最近欣喜获悉:经热心人士坚持不懈地深入畲乡搜集、研究,形成了由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编写、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明畲族民间医药》,收载常用青草药280种,动物药63种,附方1457种。我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群众实践,再经一代又一代像华陀、李时珍这样医药大师、圣手的研究、总结、提高,才形成我国中医药瑰宝。
上青擂茶,可视作神农尝百草的遗风,也可说是中国原始药的活化石。
宁化擂茶:原始茶的孑遗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泰宁调到地区领导机关作“幕僚”,经常随中共三明市(地)委主要领导下乡调研。有一次到宁化县山乡进村入户访问,主人非常好客,说道:稀客到,请吃碗擂茶,端出来是一盆香喷喷、热腾腾的“汤菜”。与上青擂茶全然不同。当时的市委书记是宁化人,我悄悄问:这真是擂茶?他笑答:真的,地道的宁化待客擂茶。主人为我打捞了一碗,有菜叶、花生、肉丝、粉皮等等好多种食物,味道好极了,吃了一碗又自打一碗。以后又在其他地方吃了几次宁化擂茶。大概我是记者出身,好奇心很强,就向农民、乡村干部、县里办公室同行请教宁化擂茶的制作办法,从此特别留意报刊和论著上发表的有关宁化擂茶的文章。对几方面情况进行梳理、互补、印证后对宁化擂茶总算有了点粗浅了解。
使我最感兴趣的是,原来宁化擂茶有两种,一种是自用擂茶,一种是待客擂茶。自用擂茶是把茶叶、茶梗放在擂钵内,用擂棍磨捣成烂浆。重要特点有二:一要放进香草、黄花,二要加进一点盐巴,一起擂,然后冲进滚烫的开水,用木盖密密盖紧,温度降到适口时就可饮用。待客擂茶有素茶、荤茶、药茶、主食茶、辅食茶之分,由于对象、场合、季节的不同,待客擂茶的配料亦有不同。(文/龚人左)
编辑:admin
   


来源链接: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4-09-04/content_12326112.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2 22:49 , Processed in 0.111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