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75|回复: 0

【深度报道】客语流行音乐:风雨春秋搏激流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30 03: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主持 刘晓娟
今年8月底,首届全球客语摇滚音乐节在兴宁熙和湾客乡文化产业园举行,秋林、邹锦龙等一大批客语音乐创作人现身开唱,引起多方关注。
客家话是凝结客家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是全球客家人的母语。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客语文化成了当前众多客家人关心的课题。在音乐方面,有人坚持传扬客家山歌和山歌剧,有人摸索创新客语流行音乐。客语流行音乐或曰客语流行歌曲,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台湾,风雨春秋数十载,它如今是个怎样的状况?如何才能让客语歌曲传唱度更高、客语乐坛更蓬勃?记者走访了多位客语歌手以及音乐制作人、学者,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扫描】
客语流行音乐迈步华语乐坛
作品崭露头角
“唱啊唱,唱山歌,坐在庙前唱山歌……”这首《老五叔公》,是客语音乐创作人秋林用客家话演唱的民谣歌曲,今年初曾在“亚洲中文音乐榜”上连续两周蝉联榜首,位居林俊杰、李荣浩等大牌歌手的国语作品之上。

秋林在首届全球客语摇滚音乐节上表演。 (张剑锋 供图)
据介绍,秋林是韶关客家人,他从2001年开始自主创作客语歌曲, 2008年录制完成了第一张专辑。2014年,秋林的作品《月光新娘》获得当年华语金曲奖“年度最佳客语歌曲奖”提名;秋林也被评为第二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最佳新人,其作品《二十四节气歌》被评为金曲榜十大金曲之一。秋林说:“这几年,我一直在做的就是把家乡的风土人情写成歌曲用家乡话唱出来,让更多的人听见客家的声音。”
音乐人逐渐成群
像秋林这样身体力行探索客语流行音乐的,在大陆还有不少。梅州籍歌手曾辉彬、刘谦隆与惠州籍深圳歌手冯浩华(华D)并称“客语三杰”。曾辉彬说:“2004年我刚开始创作客语歌曲的时候,是在孤军奋战。后来内地不断涌现像邹锦龙、陈善宝这样的客语音乐创作人。到目前,据我了解这个群体已经有约50人左右,不少人都已经发行了自己的原创专辑。在这个圈子里大家会相互交流、彼此鼓励,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起步局面了。”

曾辉彬在平远县慈橙文化旅游节上献唱客语歌曲。(林翔 摄)
多平台扶持新人新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台湾关于客家流行音乐的选秀比赛,除了潮客音乐奖以及金曲奖外,客家电视台还设有“闹热打擂台”的素人客语歌唱大赛。内地则有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等比赛,设置“年度金曲”“最佳词曲”等奖项。2010年4月,首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在梅启动,吸引了来自海内外2000多首曲目参榜,曾辉彬和刘谦隆分别获得“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最佳男歌手”奖和“最佳新人”奖;而秋林也曾参加第二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并获奖。两届金曲榜累计收到作品4000多首,其中来自台湾、香港、东南亚选送的歌曲占35%。
目前,内地不少客语地区如梅州、河源等地的广播电视台也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不定期播放客语流行歌曲,网络、报刊、手机彩铃甚至KTV中也收纳了不少客语流行歌曲,这些对客语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推广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困局】
内地客语音乐圈尚未成型
缺乏投资和推广难于打开市场
曾辉彬告诉记者,相对于新世纪初的萌芽阶段,现在客语流行音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歌手的知名度有了提升,也有了忠实听众,逐渐也有一些市场接受客语流行音乐。但进一步的发展还有很多难题。”谈到目前客语流行音乐发展的困难时,曾辉彬和秋林都表示,客语流行音乐创作、演唱、伴奏和推广方面的人才十分稀缺,客语流行音乐的制作和发展缺乏投资和出品方,经费不足。音乐需要系统的制作和公司的包装,而现在客语流行音乐基本是靠创作人“自给自足”。“比如我要发行一张专辑,可能需要投入前面两三年攒下来的钱,而且从创作、制作到发行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都要自己操心。”秋林说。
众所周知,客语流行歌曲大部分是客家音乐人认识到客家语言和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而创作的,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客家语言文化的传承。“在客语流行音乐市场难于经营的情况下,创作人想让客语流行音乐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但在一线主流音乐品牌中没有这个类别,也没有专门的文化传媒公司来推广传播客语流行音乐。这个局面比较尴尬。”秋林说。客语流行音乐目前在乐坛还是处于边缘状态,例如在很多音乐奖项包括华语金曲奖以及台湾金曲奖之中,客语音乐都是单独一类评比,缺乏与普通话音乐、粤语音乐竞争角逐的能力。
专业人才匮乏作品良莠不齐
不少业内人士的共同判断是:在内地,客语音乐圈几乎还不存在。“如今我们有的只是客语音乐爱好者、创作人,没有资本进入这个市场、没有大的传媒公司,受众也基本已经被普通话和粤语歌曲所攻占。”嘉应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君认为,目前内地客语流行音乐本身也有几个软肋。一个是歌词太浅白,“因为我们现在的客语流行歌曲中有很多是由业余爱好者填词,文学素养的欠缺使得写出来的歌词也良莠不齐。”其次是创作人作曲水平有待提高。“这个也是因为创作人缺乏专业素养。可能偶尔会有灵感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歌曲,但灵感不是经常能有的,长久来说还是需要专业素养的支撑。”再者现在的客语流行歌曲在配器上缺少客家特色。“普遍来说,如今客语流行音乐配器基本是用电声,而我们客家传统的唢呐、头弦等乐器用得很少,这就会让许多歌曲无法呈现客家特色。”目前,已经被挖掘、被发现的客语流行歌曲创作的数量远远少于普通话及闽、粤语流行歌曲,使得顶尖音乐人加入并创作出能够在全球广为流行的客语流行歌曲的难度更大。
【探索】
客语摇滚音乐在“滚动”年轻人
今年,《中国梦之声》学员、穷人乐队主唱、河源籍歌手邹锦龙发行了国内首张客语摇滚专辑《我是客家人》,并于8月从深圳拉开了在全国28个城市巡演的大幕。说到用客家方言创作歌曲,张剑锋表示,世界上有很多语言在慢慢地式微,客家话也是其中之一,希望通过歌唱的方式去保护客家话。“谁拥有年轻人谁就拥有世界。客家山歌难以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有一种东西让年轻人接受。”作为内地首个用客家话做摇滚的音乐人,邹锦龙被歌迷誉为“客语摇滚第一人”。

邹锦龙在首届全球客语摇滚音乐节上表演。 (张剑锋 供图)
“我骄傲 ,我是客家人,客家文化博大又精深……”在首届全球客语摇滚音乐节上,邹锦龙的一首《大客家》点燃了全场气氛,参与音乐节的8支乐队都纷纷表演了自己原创或者翻唱的客语歌曲,其中不少带有“摇滚味”。
音乐节策划人张剑锋也是客语摇滚乐倡导人。他认为,摇滚乐是现代年轻人的精神力量,有年轻一代客语摇滚音乐人的传播,才会吸引非客家人的参与。“每当我在思考,什么样的音乐类型才能打动年轻人的心这个问题时,我总会想到粤语歌曲。我到北方出差时,见到很多根本不会说粤语也完全听不懂粤语的人,但在KTV里只要香港Beyond乐队的音乐响起,他们几乎每一首都能用标准、流利的粤语唱出来。而且说起歌曲里的精神,谈论起香港文化,头头是道。为什么粤语歌曲会有这样的影响力?”张剑锋说,粤语流行音乐起源于香港,脱胎于粤剧,到20世纪60年代粤语歌曲的唱腔仍保留着粤剧的风格,被年轻人认为是陈旧及市井的,未能真正大规模流行起来。直到1970年,许冠杰推出粤语歌曲《铁塔凌云》,因为其在编曲和旋律上的大胆创新而受到空前关注,由此带动了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发展。新一代的填词人黄霑、郑国江等人,凭借着他们的文学素养,在流行音乐的歌词上,大胆改革,摈弃传统的粤曲风格,将歌词写得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同时开拓新的题材,将粤语流行音乐推到了又一个高度。在这一时期,粤语流行音乐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粤语地区——广东及周边部分城市。“直到20世纪90年代,香港本土摇滚乐队 Beyond乐队成立,他们创作的粤语摇滚歌曲,脱离流行音乐围绕爱情为主的歌词表述,直面人生及社会现状,倡导独立自由精神,以歌颂自由、反对战争、呼吁大爱的歌词创作,风靡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群体。“粤语流行音乐因而打入非粤语市场,在全球流行起来。”张剑锋说。

客语流行歌曲逐渐有了忠实听众。(连志城 摄)
“客家山歌是我们客家文化的瑰宝,但传统的文化可以用全新的时代语言去演绎。客语摇滚,恰恰是现代中国流行摇滚乐里的一个空白,我相信它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张剑锋说,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他以策划人的身份与邹锦龙合作发行了国内首张客语摇滚专辑《我是客家人》,并为主打歌《大客家》作词。张剑锋说,他会尽自己所能、联合更多客语音乐人把客语摇滚音乐节这个平台办下去,希望借由音乐节为客语音乐人提供表演的舞台,提振客语音乐人的从业信心,同时也让客语摇滚乐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
声音
让客语流行音乐百花齐放
秋林:台湾的客语流行音乐已经发展了30多年,所以相对比较成熟,但现在也已经到了迷茫期。他们写了30多年唱了30多年,想找到新的状态就比较难了。而内地客语流行音乐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有大量有特色的素材和题材没有被使用过,在发展潜力上是超越了台湾的。但台湾对客语文化、对客语音乐的保育工作做得比较好,最值得借鉴的就是音乐制作以及政府部门对客语音乐的支持这两个方面。
曾辉彬:客家话“五里不同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语流行歌曲的传播与共鸣。所以我觉得客语音乐倒不一定要全部用客家话。在目前这样的阶段,我们应该鼓励百花齐放,既欢迎纯客语歌曲,也不要排斥普通话加客家话的歌曲,多出好作品才是最重要的。比如王力宏《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第一句是闽南语,后面基本都是普通话,它的接受度、传唱度都很高,我觉得这种方式也是可以学习的。
李君:当前内地的客语流行音乐还囿于爱好者这个圈子,没有引起专业界的重视。有自愿去耕耘的人,但也要有客语流行音乐的土壤。我认为要培育客语音乐圈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先不要谈收获。毕竟文化投资回报期比较长。在这其中,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广东汉剧有“幼苗班”,几年发展下来也培养了不少好苗子。鼓励客语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可以考虑用类似的办法。同时,客语流行音乐的创作者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与其他的创作人交流互动,增加客语流行歌曲的数量,提升质量,增加客语流行歌曲的知名度和普及率。也希望乐坛上出现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客语流行歌手,为客语流行音乐做好代言。
     


来源链接: http://www.meizhou.cn/2016/1031/476494.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6:57 , Processed in 0.1297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