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6|回复: 0

龙岗:风雨围屋承载的客家之魂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6 2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人,汉族八大民系中的一支,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相传在西晋至明清的千余年间,客家人经历五次大规模迁徙和不断零星的转移,开始驻足赣、闽、粤交界地区,以后又逐渐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如今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清朝康熙年间,一纸“迁海复届”令,使大量客家人迁徙到今天深圳的龙岗。在深圳本土的原住民中,客家人约占60%,龙岗是深圳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客家人是尚祖的,而围屋则承载客家人尚祖传统。在龙岗,一座座围屋和客家宗祠,世代传递着客家人的精神,就像扎在土里的根一样。即便建筑材料原始,工艺和手法简单,但她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历经百年仍常盛不衰。
罗瑞合 鹤湖新居
龙岗客家人的精神丰碑
随着客家人的迁入一同来到龙岗的,除了客家人的语言、文化、民俗、生活方式,还包括客家特有的建筑。在龙岗罗瑞合村,有一座200年历史的客家围,长长的青灰色的城垣,红漆斑驳的厚重木门,以及迷宫般的高墙深院,会令人把躁的思绪暂时沉淀下来。
龙岗罗瑞合村的鹤湖新居是罗氏家族的聚居地,200多年前,河南籍男子罗瑞凤初为小贩,因擅长经商,勤俭致富,后积聚了百万家财。嘉庆22年(1817年),他在龙岗河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鹤湖山”,并选择在此兴建家园,取名鹤湖新居。
客家人的迁徙面对的是最艰苦的生存环境,围龙屋层层围合的结构,牢牢地圈住了客家人以血脉团结起来的力量,这是客家人赖以生存的根本。
老屋大门横额上“聚族于斯”的镌刻昭示着罗氏家族兴建围屋的愿望。据闻最后完工时,耗费了罗氏三代人数十年的心血。
据介绍,住在里面的客家人,即使几个月不出大门,生活依然可以照常过:各家拥有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在围屋内部可以相互租借牲口以及大型农具。不仅如此,围屋内有谷仓,还有共同使用的水井,后院的大型石磨榨糖机,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完整的古法榨糖机。院子里古树虬枝盘绕,到了冬天树叶仍然郁郁葱葱。
这座具有179间独立的房屋,最鼎盛的时候居住着千余罗氏子孙。一代代客家人就这样迈过围屋高高的门槛,将奔徙的足印留在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如今,鹤湖新居是龙岗客家人的精神丰碑,它向世界诉说着深圳的历史并非真空,这个以前不为人知的沿海渔村,也不乏美丽动人的故事。
南约炳坑 黄氏宗祠
牵动千名海外宗亲
客家人尊崇孝道,心系祖先根源。在南约炳坑,因一场纷争而散落于此的黄氏家族,用勤勉的双手建起了庞大的家族。至今,他们散布在世界范围内的黄氏后人规模超过4000人,每到祭祀时节,海外的黄氏子孙会发起寻根之旅来怀缅同源的宗亲。
清朝年间,一名叫邓妙莲的客家妇女与丈夫黄氏产生了纷争,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从东莞来到了龙岗罗瑞合村。由于她是外来姓氏,在当地受尽欺负。
尔后迁至南约炳坑,为了避开欺凌,她们母子四人身居山内,种田耕地。直到有一天,邓氏的小儿子考上了武状元,一时之间黄氏在当地扬眉吐气,不仅没有再受人欺辱,而且还开枝散叶,建起了自己的宗祠。
黄氏第6房后人黄伟,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今年已年逾古稀了。他说:“当年我们的祖先邓太婆与黄阿公在东莞还有三个孩子,邓太婆迁过来之后,我们炳坑的黄氏与东莞的黄氏是同根同源的宗亲。”
每年的大年三十、初一以及初二都是黄氏祭拜宗祠的日子,深圳炳坑的子孙会去东莞佰澳、清溪等地区祭拜,与此同时东莞的黄姓子孙也会前来祭祖。“去年过年就来了500多人!”黄伟自豪地说道。
如今,世界范围内大概有4000多名黄氏后人,他们客家人的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英国、法国以及法属玻里尼西亚大溪地等。
每到家族修缮宗祠,来自海外的子孙都会不远千里地付诸力量:1990年,黄氏宗祠进行了初步的翻修整改,当时美国华侨就捐助了5万元钱。到了2005年,宗祠再次修缮时,香港侨胞黄振南也捐出了2万元。
同乐老太坑 尚义旧居
状元之家 抗日根据地
龙岗同乐的老太坑居民小组,淹没在一片厂房和居民楼之中,穿过堆满废品的小巷道,一片低矮的老屋豁然出现。狭窄的大门上,“尚义旧居”几个楷体字清晰可见。门前场地宽敞,一弯月塘坐落其中,碧波荡漾。
同乐之所以被看作是老地名,全是因为这里有从“尚义旧居”发生口口相传的人文故事。这座有着近400年历史的陈氏祠堂,门口一副颇有来历的对联显示了这个古居的身价不凡:尚义家声远,钟山世泽长。
88岁老人陈观凤向记者讲述,清朝时期,当地村民陈新桥、陈梦鱼父子高中状元、举人,于是皇帝笔钦赐了这副对联。为宣传陈新桥父子的荣耀,村口原来还立有四根两米的柱子,当地人称其为“文光革”。其顶端似散开的毛笔毫,可插旗、拴马。“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最富裕的时候,尚义旧居曾接济来自各地的难民。
陈观凤说,这一带的陈姓人崇尚“耕读传家”。清末年间,村民在尚义旧居开办“平远学进堂”私塾,他小时候就在那里上过学。有“平远学进堂”字样的物件,现在还保留在祠堂神龛底部。
尚义旧居还与东江纵队有着渊源:1938年,曾生率领一支成员约百人的抗日游击队驻扎在尚义旧居,并将该队粮食中心、情报中心、联络中心设在此处。当时,12岁的陈观凤还曾跟着游击队向坪山、路西(东莞)等地送情报。尚义旧居还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一次,有汉奸带着十几个日本兵来老太坑抢粮食、扫荡,发现了旧居里的抗日部队,双方遂发生巷战。战斗结果是日本兵受伤逃脱,汉奸被抓获并就地处决。战斗发生后,当地不少年轻人加入了抗日队伍,包括陈观凤的兄弟陈球,村民陈福秀、陈煌等。陈煌后来还当上了团长。
如今,抗日的枪声早已远去,“文光革”也不幸被毁。虽然风华不如往昔,但作为当地陈氏族人的精神家园,尚义旧居在岁月的洗礼中焕发着独特的光彩。
龙岗社区综合体
预期再现昔日繁荣
龙岗社区曾是龙岗地区最繁华的地段。“(上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老街的榕树头每天都是人头攒动的。”龙岗社区的宣传委员李国玫回忆说。
清初实行迁海令之后,从粤东迁到龙岗的客家人逐渐繁衍生息。渐渐地,附近居民多了起来,他们开始在这棵榕树下交换各自的农产品。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街市,也就是龙岗老街。
近年龙岗中心城在大运会洗礼下的迅速崛起,相比之下这里的繁荣景象相形见拙。勤勉的客家人便力筹旧城改造之机,通过招商引资,引导社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今年,龙岗社区的经济发展传来捷报:除了5个城市更新项目以外,龙岗社区与宗房物业合作的首个综合体项目——欢城广场也已落成招商。这座广场主要以教育、娱乐、金融类商铺为主,再加上两栋17层楼高的写字楼。欢城广场的副楼还是一家具有特色的商务酒店。这个龙岗中学和中心医院的综合体启用后,将为社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气。
负责开发的宗房物业负责人黄俊强介绍道,目前龙岗社区的租金水平在区内是很低的,也是周边唯一的综合体。社区负责人乐观地预测,“借助周边有12条公交线,以及地铁3号、12号线的便利,以及临近名校和大医院的区位优势,相信可以带动周边的经济的繁荣,重振当年的风光。”
晶报记者 梁睿 实习生 刘韵雅 /文
记者 高雷/图
   


来源链接: 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7102_0.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4:55 , Processed in 0.1259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