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2|回复: 0

客家文明的世界地位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5 19: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文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形成于千百年的历史长河,具有地理、经济、习俗、语言、心态诸方面的特征。当代,信息与交通迅速发达,文化交流大量增加,世界显得越来越小,变成了“地球村”。与此同时,客家文明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并且成绩卓著。因此,我们需要从人类历史的高度考察客家文明,说明它在世界上的重要意义。

     国际舆论中的客家人
     客家人的群体生息在地球上,并发挥着明显作用,因而逐渐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众所公认,世界各国著名的百科全书和辞典是国际舆论的一种重要反映。笔者就有关客家的内容进行了一番探索,共查阅52部近年出版的英、法、德、俄、意、西、塞尔维亚文和日文的著名百科全书和辞典,获得了深刻印象〔1〕。

     52部百科全书和辞典中,20种刊载了关于“客家人”或“客家话”的专条。它们分别为美国6种,法国4种,日本3种,英国与德国各2种,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各1种。另外32种辞书不曾包括有关条目:法国7种,美国5种,英国4种,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苏联、南斯拉夫与日本各2种,加拿大、墨西哥、乌克兰和以色列各1种。

     关于客家的条文无疑有简有繁,但就内容而论,大体可归纳成两类:介绍较好与介绍较差。
     虽然存在若干不确之处,法、美、德、意、西与日本皆有较好介绍客家的辞书。法国巴黎1983年法文版《拉鲁斯通用大百科全书》虽然笔墨不多,但说明了客家的情况:“客家人(Hakkas)是中国东南部适应了新环境的人的群体,他们居住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法文版的《大百科辞典》(巴黎,1983年)、《大拉鲁斯》(巴黎,1987年)和《插图小拉鲁斯》(巴黎,1992年)皆与《拉鲁斯通用大百科全书》等辞书相同,仅作若干变动。       
         
    美国的3部百科全书也对客家人作了明确介绍。1988年英文版的《新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客家人是迁居到华南的中国北方人……客家人是一个非常勤奋和精明的群体,他们团结得十分紧密。”1991年康涅狄格英文版的《美国学院百科全书》认为:“客家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群体,他们于不同时期移居至华南的丘陵地区,但从未和当地居民完全同化。他们保存着独特的习俗和方言,此种方言与广东话和普通话相关。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大部分是客家人,海外华人社团的大部分成员也是客家人。”1911年纽约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客家人有独特的方言。客家妇女比纯中国人漂亮,不缠足,在公共场合自由活动。客家人是一个很勤劳的群体……他们非常聪明,许多著名学者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也是客家人。”

   德国威斯巴登1969年德文版《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有关介绍简单明了:“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种族……居住在华南,尤其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甚至在海南与台湾定居。他们的方言近似广东话和官话。客家人促进了华南丘陵地区农业的显著发展。”1979年威斯巴登出版的《大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中关于客家的条目与上述说明相同。

    意大利于1989年出版的《大百科全书》(意大利文)指出:“客家人是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等省山区的一个人种和语言的群体,一般认为他们由4世纪后来自华北的部族所组成……他们讲一种具有古代风格的中国方言。客家人的社团还存在于台湾、海南、婆罗洲与缅甸。太平天国的鼓舞者与组织者洪秀全也是出自客家人种族。”西班牙1989年出版的《通用插图百科全书》(西班牙文)对于客家人有较多介绍,其中如:“中国南方的种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和福建,后由此分散到台湾、香港和海南。”“客家妇女姿色秀丽,不缠足,从未闭门不出。”

    日本1975年出版的《大汉和辞典》说明客家主要是“汉族的一支,分布在福建南部、江西南部等地”,“原为山西、河南的中国北方人,西晋末年北方异族入侵后,避黄巢之乱等逐渐南迁,与两广地区的瑶、僮等混血,其子孙即是。洪秀全、邹鲁、陈炯明、彭湃等即此族之人。”

    英美等国另有若干辞书,其中关于客家的条文质量较差。英国牛津1989年英文版《牛津英语辞典》为20卷巨著,但仅载“客家:中国人,当今居民的一部分,住华南,尤其在广东、台湾、香港等地,讲一种方言。”文字长短不必强求,但客家人的特点应该说明。美国1986年英文版《芬氏和韦氏新百科全书》有关条目文字较多,谬误不少,认为客家人“是缅甸人或泰国人的后代,抑或是中国北方土著的后代”;“客家人以务农为主,也从事采石匠、守门人和理发师的工作”。日本1985年出版的《中国语大辞典》中,仅说“广东省潮、梅等地有客家族,原从他处迁来,故有此称。”
       
         
    笔者在调查中十分遗憾地发现,若干世界闻名的大部头百科全书或辞典内,竟然不见客家条目。这些百科全书是:英国的《钱伯斯百科全书》(伦敦,1973年)、美国的《科利尔百科全书》(纽约,1987年)和《新天主教百科全书》(华盛顿,1981年)、法国的《通用百科全书》(巴黎,1990年)、意大利的《欧洲百科全书》(罗马,1977年)和《意大利百科全书》(罗马,1951年)、西班牙的《索佩纳通用百科全书》(巴塞罗纳,1982年)、日本的《世界大百科事典》(1981年)和《日本大百科全书》(1972年)、原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莫斯科,1949—1957年俄文第二版与1970—1978年俄文第三版)、《苏联历史百科全书》(莫斯科,1965年俄文版)、乌克兰的《乌克兰苏维埃百科全书》(基辅,1985年)、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文的《通俗百科全书》(贝尔格莱德,1976年)和《航海百科全书》(萨格勒布,1975年),还有以色列的《犹太百科全书》(耶路撒冷,1974年),等等。

    从客家条目有关内容看来,存在若干错误。首先,上述各种百科全书绝大多数不曾提及江西省也生活着客家人。其次,有时将客家人视同一个“民族”、“种族”,认为他们“不同于真正的中国人”、“纯中国人”,“似乎受到了汉族的排挤,汉族视他们为‘外国人’”;或者认为他们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甚至是“缅甸人或泰国人的后代”,“以采石、守门与理发为生”。如此种种错误,说明上述著名辞书缺乏有关客家学的知识,缺少与客家文明的接触。

    上述国际上50多部百科全书和辞书的状况表明,通过英、法、德、俄、意、西、日等文字,世界上对于客家已有相当了解和介绍。我们相信上述缺少客家条目的情况,随着客家文明的宏扬,将逐渐得到改善,因为客家文明不仅仅是客家人的事情,它是一种世界性质的现象。

       
    客家文明——一种世界现象
    客家文明含义广泛而丰富,客家先民的迁徙为其部分重要内容。人类群体的大迁徙是一种世界性质的事件,它发生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影响世界发展进程。客家人的迁徙就是如此,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满族、日耳曼人、吉普塞人、印地安人、欧洲人、黑人、班图人、布尔人等人类群体的大迁徙。

   人类群体大迁徙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即洲际迁徙和洲内迁徙。就规模而言,古代中世纪多是数万、数十万人的群体迁徙,近代现代则为数百万,甚至千万人的迁徙。
   人类群体的洲际迁徙如匈奴人、蒙古人、吉普塞人的亚欧迁徙,印地安人的亚美迁徙,欧洲人的欧美、欧澳或欧非迁徙,黑人的非美迁徙,等等。匈奴人的迁徙具有明显掠夺与破坏性质,曾使梅斯、斯特拉斯堡和美因兹等城市十室九空〔2〕。蒙古人在征战中大量使用暴力,具有掠夺扩张性质。吉普赛人是世界流浪汉,至今仍在不停地迁居,他们迁徙虽很少使用暴力,但由于他们基本上不从事生产,因此始终无法创造较高的文明。印第安人从亚洲北部向北美—南美迁徙过程中,部落间发生冲突,马雅潘城邦遭焚毁,印加人曾征服秘鲁等地。欧洲人迁徙美洲时,印第安人遭到杀戮,在古巴和海地印第安人几近灭绝。黑人作为受害者被迫从非洲迁到美洲,是一个被人施加残暴的例子;迁美黑人后来获得解放,保存若干民族风俗,但接受了美洲的欧式主流社会文明。欧洲人迁居澳大利亚,在其摧残下,原住民澳大利亚人近30万人被迫退入荒原,至今已所剩无几,塔斯马尼亚岛的原住民则已全部灭绝。欧非迁徙同样是一个血与火的过程。

    人类群体的洲内迁徙如突厥人、莫卧儿人、满族、日耳曼人和班图人等在亚、欧、非洲本大陆范围内的迁徙,它们与洲际迁徙相比,涉及地域较小,但具有同等考察价值。
    突厥人诸部落6世纪时在我国天山、阿尔泰山一带,“畜牧为事,随逐水草,善骑射,性残忍。无文字,刻木为契。”公元1000年时,塞尔柱突厥人部落由咸海东部草原西迁。1050年,他们在巴格达建立国家,后入小亚细亚,行程约5000多公里,到达地中海滨。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同化,形成新的土耳其民族。西突厥一支奥斯曼人曾灭亡拜占庭帝国。突厥人的迁徙实为征战,土耳其军队攻克君士坦丁堡后,屠城达三日之久

    莫卧儿人父系突厥,母系出自成吉思汗,但突厥影响为主。16世纪,他们在巴布尔率领下离开弗尔干纳,迁入阿富汗。1525年,莫卧儿人南下,约25000人,行程1000余公里,侵入印度。他们在印度北部建立帝国,实行宽容政策,逐渐与先迁来的穆斯林同化,但入侵印度时曾使用暴力,攻占德里,大肆破坏印度教庙宇和佛寺,征服了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

    满族前身为女真,15世纪中叶女真建州部在今辽东地区。1618年努尔哈赤称帝,次年入辽河流域,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兵占北京,其壮丁仅10万余人。入关前后,清军行程约2000多公里。清与南明的斗争延续到1661年。满族一向接受汉族文化,但是清军实行暴力征服政策:“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济南城破,死亡百万;临清陷落,“存者未足一分……尸骨如山若岭”;江阴失守后,全城仅53人幸免于难。中国人口遭到巨大损失,1623年至1660年减少32562887人。

    日耳曼诸部落于公元初住在莱茵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约从3世纪初开始迁徙。4世纪,由于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日耳曼人加速西迁。东哥特人到达意大利。西哥特人迁居高卢、西班牙,于419年建立王国。汪达尔人于406年过莱茵河,经高卢与西班牙到北非,于439年建立王国。法兰克人渡莱茵河入高卢,于481年建立王国。日耳曼人迁徙约2000公里,他们一般接受了较高的罗马文明,但迁徙充满暴力。西哥特人攻取罗马后,曾肆意抢劫数日。汪达尔人的破坏尤为严重〔3〕。

    10—14世纪,日耳曼人越过易北河,向东迁徙。德国封建主和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移民夺取易北河以东的土地,于13世纪到达普鲁士至爱沙尼亚地区,占领波罗的海东南岸,行程超过1000公里。他们建立边疆马克与组织骑士团,驱逐斯拉夫人与杀害普鲁士人。

   班图人原住喀麦隆高原,公元1世纪分三支先后南迁。东支到达东非沿海,西支迁居刚果河下游。中间一支的唐加人来到莫桑比克,苏陀人迁至今南非北部,赫雷罗人移居纳米比亚,科萨人来到大鱼河畔。班图人行程最远者约3000公里,迁徙至19世纪结束。他们迫使当地居民俾格米人退入森林,将科伊人赶到非洲西南端。班图人迁徙时,后来者甚至摧毁其先到者所创建的文明,如津巴布韦文明。

   上述迁徙一般使用暴力并造成破坏,与这些迁徙相比较,客家群体的移居具有自己的特点。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他们的迁徙主要发生在亚洲内部,后期具有若干洲际迁徙的色彩。客家先民自黄河流域迁至赣东南、闽西南与粤东北地区,后来作扇形散开,西至川康,东达台湾,南及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并扩大到印度、印尼、沙巴、菲律宾,甚至再向澳大利亚、美洲以及欧洲和非洲发展。

    根据罗香林先生的意见,客家人的迁徙大体分为五次。第一次(317—879)始于五胡十六国(旧称五胡乱华)时期,客家先民从陕甘冀豫鲁皖等地出发,沿汉水、汝水、淮水,过长江,主要迁居洞庭湖、鄱阳湖与太湖地区,部分人到达赣闽粤交界地区,或粤中西部与闽省沿海。第二次(880—1126)“受黄巢事变影响”而开始,客家先民离开豫皖鄂赣等住地,迁居赣东南、闽西南、粤东北等地区。第三次(1127—1644)的迁徙“始于宋高宗南渡与元人入主”时期,客家先民由赣东入闽西与粤东北,或直接南下粤北。第四次(1645—1867)因“受满洲人南下及入主之影响”而开始,客家人自闽粤赣三角地区迁至粤中和沿海以及台湾,或桂黔,或湘鄂川康。第五次从1867年开始,受太平天国等事件的影响,客家迁至广西南部、海南岛或海外〔4〕。

   客家人从中国北方到南方沿海迁徙,距离约3000公里,途中跋山涉水,艰苦难言。客家人的迁徙是和平迁徙,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与当地土著的某些小磨擦,但不曾发生大的冲突。客家人被迫迁徙、定居与再迁徙不是凭借暴力,不是以其他人类群体的流血甚至灭种来换取本群体的生存。闽粤赣地区原来居民稀少,如此条件也使得冲突难于发生。客家人在定居地从事农商或其它行业,活跃了经济,建设了新住地。客家人的迁徙是人类群体的良性迁徙,也是人类群体和平迁徙的典范。同时,此种迁徙表现了客家人的勇敢机智与创新开发的精神。他们保持了原有的先进文明,又善于适应新异环境,能与当地居民互相融合,彼此通婚,共同建设。客家人的迁徙不仅未曾破坏社会生产力,反而加速了定居地的社会发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明的荣光。

    客家人应具有世界性的心态
    关于客家人的谈论中,往往涉及“客家大本营”是粤或闽或赣的问题。此类见解有利于客家地区史的探讨,但更应重视对于整个客家文明的研究,客家的整体性无疑比地区性更为重要。
    客家人迁入赣闽粤之际,这个绿色三角地区,汀江、梅江与赣江流域,武夷山麓,都还是蛮荒之地。仅以虎患为例,即可说明问题。自736年建汀州至1911年,这里虎患严重,老虎曾多次出入长汀、连城、龙岩、永定、武平与上杭等县城,伤害百姓。“1518年,连城有虎患”。“1786年9月初三日,虎入长汀城,踞九龙山。民兵逐至府仓下毙之,重一百二十斤,爪伤把总吴功纪,又伤民兵三人,死者一人。”1754年,“永定虎灾,金丰里死八十余人。”1755年,“太平里伤死十一人;丰田、溪南二里亦伤、死有人。各处设槛井。金丰毙虎六只;太平及在龙岩近境毙虎三只,溪南一只。”此外,1810年“永定发生豺狼伤害耕牛”〔5〕。笔者幼年时期,农民进长汀城售柴后,夜晚返乡时必须结伴而行,因为豺狗常在荒野袭击过往行人。1941年某日深夜,一只猛虎进入我们院内(大丈夫庙前),叼走伯母所养的猪,天亮后发现老虎穿过篱笆的大洞,洞口留下不少虎毛和足印。

    让我们再看看关于永定峰市—广东石市之间的景色描绘:汀江自长汀至上杭水势平缓,上杭至峰市航程艰险,而“船一到峰市,就无法继续航行,因为挡在前面的棉花滩,长达十里,满是猛石巨礁,但见激流奔突,浪尘滚滚如团团棉絮,吼声震天,山鸣谷应”〔6〕。沿汀江南运的货物必须在峰市起岸,改由挑夫肩运,越过棉花滩,送到石市再装船上,后沿韩江而下。

    闽粤赣边区地理相联,山高林密,路窄隘险,水急滩多,野兽出没,但人烟稀少,气候适宜。如此自然条件正好适合客家人当时的需要,他们长途跋涉,历尽辛酸之后,在这个绿色三角找到了栖身之地。远在公元4、9、12世纪客家先民南迁之时,现代人意识中的省界、区界的概念显然并不突出。何况武夷两侧、三江之间,许多姓氏与家庭往复迁居,血脉相承。赣南闽西粤东共有29个纯客家县,作为整体是“客家人的大本营”。这个绿三角的人口,多达1400万。我们应该认识到,客家人皆是绿三角的子弟,正因源流相同,客家才具有共性。整个客家绿三角的观念,无疑比各省与各地区的观念更为符合实际。       
    进而言之,仅有客家绿三角的观念仍然远远不够。客家人或集中或散居于我国南部,东自闽西、台湾,西至川南,北沿长江,南达海南岛。据罗香林先生统计,闽粤赣三省共有纯客家县33个,闽粤赣桂川康湘黔台诸省的非纯客家县为144个,上述两类共为177个县市。全部客家总人口超过4000—4500万人。国外共有客家人50 0—700万,其中较多居住于印尼(45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皆40万)、泰国和越南(皆30万),以及各为数万人的加拿大、毛里求斯、美国、秘鲁、留尼旺等〔7〕。

    从世界的观点来看,全球客家的总人数或国外客家的人数究竟意味着什么?全国总人口约4000—5000万的国家有泰国、伊朗、土耳其、波兰、西班牙、埃及等,人口约500—700万的国家有柬埔寨、挪威、芬兰、奥地利、突尼斯等。因此,无论全球客家的总人数还是国外客家的人数,都意味着相当于上述一个国家。客家可谓是一种世界级的力量。同时,客家人的向心力十分明显,他们分居四方,但乡心相同,都离不开这个养我先民、生我后人的绿三角。1988年秋至1989年秋笔者应聘为法国教授在第戎大学执教期间,曾偶遇来自毛里求斯的客家人。我们素不相识,但乡音相通,一见如故,皆能背诵“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1995年夏,笔者在加拿大的舍布鲁克市的友人家中,与一位客家教授相会,我们又一同背诵了“月光光……”这首民谣。

    客家文明在勇敢对待生活、发展经济、延续文化等方面的长处早已闻名于世。客家人的内聚力至今依然如旧,客家文明在中华大地、异国他乡不断繁荣。因此,不管我们主观意愿如何,客家人都应有一种世界性观念,应向全世界介绍客家的今昔,以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应该促使客家人认识他们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责任。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k4MDMzNg==&idx=1&mid=202966666&sn=82e3d1a9e033663b1f333d7a0469d8e3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1:15 , Processed in 0.1319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