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73|回复: 0

张胜友:价值连城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5 06: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之大美,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悠远,故谓伟岸而雄奇。

水之大美,石门中开,水转绕山走,山回水中行,堪称曼妙而幽静。
时光穿越千年、万年、亿万年,穿越亘古……地老天荒,沧海桑田,水退山隆,这就是天造地设、阴阳合璧,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遗产名录的连城冠豸山……
连城地处福建西部,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县,为客家人最早聚居和发祥地之一。

客家源自中原南迁栖身闽粤赣的汉族族群——史家称“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客家先民不惧林荫沟壑,拓荒垦殖,开基创业,历千年薪火相传,终于孕育了这一片“世外桃源”。
当你走进连城,犹若走进了客家人的沧桑历史和客家文化博物馆。
冠豸山主峰酷似古代御史大夫的獬豸冠,故而得名,寓刚正廉明之意。
冠豸山集“山、水、岩、泉、林”为一体,呈“雄、奇、幽、秀、绝”之大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IUCN)蒂姆·柯斯盖先生,盛赞它在地球价值观和美学观上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冠豸山驰名于世久矣,可追溯至宋元佑年间,乡绅雅士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文人骚客戏水而聚,看花命酒,诗词唱和,其乐陶陶也!此风长盛不衰,历代遗存的摩崖石刻、楼台亭阁、书院学舍等人文景观,抬步可见。今尚存有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最为珍贵者首推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现悬挂于东山草堂内),以及乾隆年间饱学之士纪晓岚题写的“追步东山”真迹。正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与冠豸山粗犷雄奇相映成趣的,是点缀于石门湖的三叠潭、桄榔幽谷、翠鸟观澜、生命之门等景观,超凡脱俗的优雅,淡抹素颜的清澈,有如一袅袅婷婷的村姑,轻移莲步,随意而安,与无牵无挂的碧水戏耍欢闹,道不尽无限娇羞。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冠豸山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一场关于方生与未死的美妙祭礼。当秋天来临,波光粼粼的水面镀上一层醉人的胭脂,阳光则在树林间炸开一朵朵璀璨的金花。当秋天飘忽而去,寒冷的冬季悄然步来,秋叶又变成了大自然的红泪,潸然落下,滴坠在山泉中,带走了一个四季的骄傲与回忆。尔后,寒霜一夜间便将红叶包裹起来,如同一枚枚精致的琥珀石,正式宣告冬之降临。
山林间霜寒正浓,水流为之凝滞,尚未褪去青衣的树梢上也开始显露出银装素裹的迹象。这正是南方大山里的冬季,温暖的夏日总是迟迟不愿退出,昭告着春天的脚步匆匆来临。
俯瞰春意盎然的广袤大地,满山蝴蝶犹如山野灵气凝结而成的仙子,五颜六色的花朵便是大地孕育而生的瑰宝。它们在万物生长最盛大的节日相遇,仿佛要沟通天地一般,献上如痴如醉的一吻。

于是,冠豸山享有“阳刚天下雄,阴柔世上媚”之美誉。
于是,誉满天下的冠豸山,被称作“客家第一神山”。
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南脉奔涌而至,三道绿色屏障环抱着一个客家古村落——连城培田村。村口,一座赫然矗立的恩荣牌坊,是为了表彰培田历史上最大的官、清朝蓝翎侍卫武进士吴拔桢而立的——光绪二十年,皇帝亲下诏书,地方政府出资修建而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培田村绽放的荷花羞涩地乍开红妆,穿上彩衣,迎接八方宾朋,为古朴而优雅的培田增添春的气息。
穿过牌坊,便进入到了荣膺“中国最美村镇”称号的培田村:中轴线对称布局,连片成排,蔚为大观,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书院、二道跨街牌坊,山岚与民宅相衔,屋宇共庭院飞檐,错落有致,尊卑有序,豪放而优雅;培田为古时官道上的一个驿站,一条千米古街仄仄穿村而过,一代代客家学子沿着这条古街的石板路,步行前往汀州府赶考,因而又称作“秀才街”。深深庭院,幽幽小巷,熙熙商铺,畦畦田畴……既诉说着“客家庄园”800余年的历史变迁,又辉耀着“民间故宫”独享浮华的智慧光芒。
培田正应验了“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古语。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官厅,占地6000余平方米,门前一池月塘,据考证缘于“九厅十八井,井井水归塘”之说。
——进士第是讫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府邸。
——济美堂彰显的是客家人闯荡四海、回馈乡梓的情怀与品格。
——培田最古老的民居建筑衍庆堂,已栉风沭雨近六百年。内设一古戏台,戏台左右书:“出将、入相”,四字浩然雄浑,道尽客家人传承“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境界。
与培田古村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芷溪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尤以宗祠建筑规模宏大,被客家研究人士誉为“客家大宅门”,蕴涵着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睦宗的传统美德。这些古建筑除一部分用于祭祖联宗外,其他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式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雄伟壮观,磅礴大气。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永载人类文明史册。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在这片深山密林里,竟有幸遗存了印刷业和造纸术两项传奇。
四堡原名“四宝”,即纸、墨、笔、砚文房四宝也。
四堡雕版印刷业始于明、兴于清,至乾隆、嘉庆年间为鼎盛期,建成100余座大小印刷书坊。据《连城风物志》载:“印坊栉比,刻凿横飞,从事印书业的男女老少不下一千二百人,约占总人口数的60%。”新刊书籍凭借汀江黄金水道,行销全国13个省、150多个县市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之美誉。
四堡的另一大贡献,是萌生了原始的版权意识。据闻,每年正月初一,各书坊都会把新刻书籍封面张贴出来,昭告其他书坊不再重复刻印;若翻印,也务必沿用原书坊的堂号及装帧形式。现存古书封面刻有“本斋藏版,翻刻必究”字样,即为明证。
堪与四堡印刷业相媲美的,是号称“百年不褪色,千年不变黄”的连城姑田宣纸业,历400多年而不衰。

民国初年,连城宣纸业达至顶峰,拥有1000余户手工纸槽,工人愈万,年产量6万担,纸庄商号50多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流布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周边国家,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宣纸产地之一。
时至今日,连城宣纸仍然是南京等档案馆保存和修复史籍的主要用纸,也是当代传统书画界的首选用纸。
历史的遗存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而连城客家美食则生生不息,延续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溪鱼豆腐,质朴却营养丰富的膳食补品。选取地道的永安溪沙丁鱼及白豆腐为主料,架起大铁锅,以木柴生火,放入溪鱼在热油上煎翻几遍,加入适量的酱油和米黄酒去腥上色,等鱼变成酱黄时倒入水,放入姜、蒜、盐和豆腐,用温火慢慢炖两小时,再用大火炖半小时,撒入葱花即可出锅。炖的时间长,鱼和豆腐入味,汤鲜味美。鱼在豆腐上装盘,撒些葱花端上桌,客人趁热品尝,倍感溪鱼的香嫩清甜、豆腐的鲜滑爽口。
古时,福建人常年出海捕捞,需要牛杂祛除寒气,几经年代转换,竟然变成了鼎鼎有名的客家“九门头”药补美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宗的九门头,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脊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因这些部位几乎囊括牛身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九门头的做法颇为讲究,需将牛百叶肚涂上生石灰,稍腌片刻,用清水冲洗,漂净百叶外膜后,切成条状。牛肚壁要拨去壁层黑皮及油膜,与牛舌黄、里脊肉分别切成薄片。牛腰片成两片,与牛心冠、牛肚峰、肚尖均剞上花刀,再切成块。
此外,还要将牛肉洗净,切成数块,并辅以陈皮、香藤根、花椒、姜片等佐料置于旺火上烧沸。待烧至牛肉、药物味道皆浸入水中成牛肉汤时,取汤过滤,再回锅,改用微火煨3小时。待捞起后装盘,还要浇上自制的调料才可上桌。
连城白鹜鸭白羽、乌嘴、黑脚,天下独有,在清朝时列为贡品,更是我国唯一药用鸭,具有清热解毒、开胃健脾之功效;且该鸭不油腻、汤味独特、肉质鲜美、清香四溢,由于它具有其他家禽所没有的特殊药理作用及独特风味,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白鹜鸭这一珍禽越来越受到保健专家和养殖户的高度重视,成为人们食疗滋补之佳品。
老鼠粄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一带。客家人惯称米粉为“粄”,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故称之为老鼠粄。客家另一有名小食叫船子粄或珍珠粄,制作时先将大米放在冷水中泡浸二至三小时,捞起吊干,将米碾成粉,再用开水混搓至半熟,锅面放一有很多小孔的粄船,把半熟粉粄搓下,漏进锅内烫成条形,每条约一寸长,又白又亮,状似珍珠。可炒、可煮,配上牛肉、葱、胡椒,香甜可口。

连城客家人有口福,源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入春后,万物复苏,稻谷生长蓬蓬勃勃,种子伸出幼芽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也只需要三天。在气候温和的连城,一年可种植三季稻。
当地流传“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洋,洋洋十八里(洞、洋、里,指小的、再小的和更小的盆地),里里兰花香”,正是连城梅花山的一大奇观。
温润的土壤滋养着大地万物,梅花山处处盛开着摇曳多姿的兰花,玲珑洁雅,嫣然巧笑……这些从野外移植至室内成规模化种植的兰花,依然不失典雅与妩媚,谦谦而又卓然高贵。
在中国人的美学观念里,松竹梅是岁寒三友,代表一种君子气节。梅花山虽然不以梅花闻名于世,但大片竹海却是无价之宝。
走进这片广袤的山岚,随处可见亭亭玉立的修竹,仔细观察,竹的生长很有些姿态,拔地而起,不攀附大树,一点一点,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其笔直向上的决心,终至遮天蔽日,笼罩四野。
与铮铮铁骨的修竹相反,在通往阳光雨露的道路上,藤蔓依附于苍天大树的躯干,顺延着大树的脉络,向上生长着,它们微不足道,却无所畏惧,直达树顶华冠,向着阳光绽放,这一刻的美丽凌驾于世间万物,成为永恒。在这里,自然界的物种各自展现着无以伦比的生命力,构成了梅花山绝佳的生态环境与世所罕见的自然景观。
原生态的森林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华南虎、金钱豹、羚羊、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依稀可见,梅花山因此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于是,连城梅花山便有了“神奇宝山”、“动植物资源基因库”之美誉。
飞越了大自然摇曵的秋天与潜伏的冬季,春之信息同样争先恐后地降临人间——连城客家元宵节,大地呈现一派蓬蓬勃勃的生机与欢乐。
这是何等气势恢宏的场景:4000多人扛着一条巨龙穿过长长的田埂,穿过弯弯的山峦,穿过一个个村寨,穿过古旧的和崭新的屋宇……浩浩荡荡,腾挪起伏,逶迤3公里长,神龙见首不见尾……
2012年2月6日。新千年第一个龙年元宵节,世界吉尼斯总部专门派出的认证官郑重宣告:连城姑田791.5米长的客家大龙,成功刷新了由台湾客家人创造的204.53米客家大龙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连城姑田游大龙起源于明朝下堡村邓屋,大龙由龙头、龙尾和一节节腰身组合而成,每节腰身高2.4米、长4.2米,数百节腰身由各家各户汇聚起来,整支队伍配合鼓乐队,在山峦田野间行游,如山呼海啸之磅礴气势,成为客家民间传统节庆的嘉年华。
客家人笃信是龙的传人,十分崇尚“龙”图腾。因此,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游大龙,秉持“承古开新”的理念,家家户户燃松明、点香烛、摆果品、放爆竹,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连城罗坊走古事则被称作“山村狂欢节”。
这一古老乡俗同样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办,人山人海,万民同乐,场面十分壮观而刺激:各村挑选体壮胆大的十岁男童两名,化妆脸谱,身着戏袍,一名扮领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护官的武将。天官直立在一条铁杆上,腰身用铁圈固定,武将坐立在轿台上,成两个层次;天官领路,共有七棚“古事”,分别贴着“忠”、“和”、“礼”、“仪”、“仁”、“智”、“信”七个大字,紧随其后的是万民宝伞、彩旗、十番乐队等,在数以万计的乡民和游客的围观中,一路鸣铳,鼓乐喧天,穿街走巷,行至太世祖宗祠祭拜;正午时分,“古事”队列齐集云龙桥下,鼓乐队先泼水透湿,然后铳响三声,各村“古事”下河逆水狂奔,全然不顾天寒水冷,河深苔滑,人人争先,跌倒了再爬起来,最先抵达河对岸者为优胜方,竞争异常激烈。
显而易见,罗坊走古事是客家文化的另一类表达仪式,彰显客家人能文善武、尊崇礼仪、奋勇争先之品格。
显然,连城整个春天都煽动着欢乐的翅膀。
芷溪花灯,奇妙绝伦,每个花灯有99盏火,由琉璃杯装棕油点亮,通透澄莹,熠熠光华。
农历二月,北团游大粽,村民们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用120斤糯米蒸煮4天4夜之后,制作成1.6米高的大粽,抬着穿街走巷。
千百年来,中原古文化就如此神奇地编织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乡村风俗长卷,迷漫性地舒展在连城这片客家人繁衍生息的沃土上……
毋庸置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反之,一切当代史也都是历史的延伸。
据说,每一个地域文明都有自已的密码。而连城,却似一部站立在地面上的历史,供后人在其间徜徉与遐思。
英国诗人雪莱曰:“历史是‘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中一首循环的诗篇。”
“时间开始了”——这是一句意味深邃的哲言。于是,人们飞翔着奇思妙想:梦醒的冠豸,梦醒的培田,梦醒的四堡,梦醒的梅花山……犹如一座梦醒的鲜活的魅力四射的客家文化博物馆。
啊,穿越历史是人类的一种特权!
啊,连城山水,价值连城!
(此文是张胜友为大型历史文献《价值连城》所作的序言)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价值连城》出品人签名本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80002495&ver=1&signature=oggIiHFjnamSkhcBDBIeo6JKQVhXJOYwCmYTydysegJoEVAKZS*BJwBdUYDVQfH0BeJGLNbuzA3mfwlJeTQ11HCMh3XGYDaynuuN7*ABLgzsjiUXLt8EUTRge6RabdLdUptCIXAtkn0urhLny6zVhKnQDDxU1ZZC4fEgW9iEJGo=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07:13 , Processed in 0.1305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