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9|回复: 0

贵港乡镇古迹系列第三期:桥圩东井塘村东井围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4 19: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em]快乐网微生活 [size=1em]公众微信号gghappy_com贵港最威水公众微信媒体,快乐网旗下生活微信。定期推送贵港文化,生活资讯,吃喝玩乐,商家优惠等优质内容。关注我们或向我们爆料请点击标题下方“快乐网”!

《寻找散落在贵港各乡镇的文化遗产》系列结束了木梓、木格的寻访之旅,这期我们来到了贵港名镇-桥圩,桥圩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四大羽绒基地之一,桥圩至今还保存有许多的历史古迹,本帖重点介绍东井塘村的东井围。




上个月18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约了几个网友一同前往
同行的网友有讲客家话的,所以还算比较顺利地找到了目的地
桥圩镇东井塘村位于东津、桥圩、八塘三镇交汇处。东井塘村城肚屯有一处杨姓客家围屋——东井围,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在光绪《贵县志》中记载:“东井围,在郭南五里东井塘村,咸丰间里人鼎材等建,屡经匪党攻劫均获保全。”1993年出版的《贵港市志》记载:位于桥圩镇东井塘村委会西北1公里处,围依岭而建。围墙西高东低,最高5米,最低2.5米,厚0.7米,用石灰和青砖砌成。现仅存一座镬耳楼。此围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













城肚屯客家围屋全景,依岭而建,前临半月形风水塘。这是典型地古代建筑格局









围城外是绿油油的稻田

屋檐的上的灰雕,经历百年风雨,或多或少被保存了些许






在厚实的城墙下,同行的帅锅酷酷地和爱车合影一张


从东井围主入口进入,可以看到规模比较大的杨氏宗祠


看到这么完整的古建筑,心里嘻嘻不已,绝对有资格入选文保单位


杨氏宗祠的正门















杨氏宗祠里面的情况出乎我们的意料,保存地相当完好,这和后人重视分不开





宗祠的墙上挂有许多复制的牌匾


引用E言整理的资料:   东井塘村城肚屯杨姓客家围屋一族,源出岫公后裔文秀公第九子——秀九公一支。秀九公,生于1766年,配洪氏,仅育一子开宪,秀九公早逝,洪氏克勤克俭,享高寿89岁,五代同堂,子孙叠登科举之荣,学政手书“慈竹长春”、“节孝可风”两块匾额颂扬。开宪公,榜名应华,1786-1848年,武生,诰封武略骑尉,八品,生四子:瑞松、瑞柏、瑞杞、瑞梓。瑞松,榜名鼎材,道光十七年(1837年)武科举解元(即武举人乡试第一名),任贵县城守署理、浔州协北河左营千统,正六品(比其父升了二级);瑞柏,榜名廷材,道光甲辰(1844年)恩科武举武魁;瑞杞,榜名储材,与次兄廷材同于1844年中武举人,被赐“兄弟同科”匾额,诰封从一品“武功将军”匾额;瑞梓,榜名震材,明经进士,贡生。这就是名震贵邑的“客家四材”:鼎材、廷材、储材、震材。“四材”的下一代则文武并举:鼎材次子,载飞,封为“文林第”;廷材长子,汉飞,赐封翼都尉;廷材次子,际飞,道光甲子科武举,署理广东钦州营守备,署琼州营都守备;廷才四子,联飞,封“司马第”。















宗祠的天井


木门上的木雕,十分精美



墙上的挂钟好像是老物件












围城内的水井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3rd=MzA3MDU4NTYzMw==&__biz=MjM5NTE2ODY4MA==&idx=2&mid=204540177&scene=6&sn=52034ac548cc30d447c9364f6c8fd0f3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5-20 06:00 , Processed in 0.1475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