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6|回复: 0

永定土楼变身“富民楼”: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受益多(组图)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11 20: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势恢宏的洪坑土楼群
东南网12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薛希惠 庄严 通讯员 马斌 文/图)3日,记者来到位于龙岩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的福建土楼洪坑景区,只见游人如织,村民有的在吆喝卖货,有的热情邀请游客到自家泡茶。行走间,观光电瓶车不时从身旁驶过,清一色是女驾驶员。同行的村民阿林对一名驾驶员挥挥手,笑着说:“那是我老婆。”
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赖桂荣告诉记者,政府持续推进土楼旅游产业发展,当地村民成为最大受益者,仅洪坑景区,近八成讲解员都是本地人。
楼主“阿耕”眼中的山村巨变
说起永定客家土楼,自然要提及林日耕。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知名人物,是“土楼王子”--振成楼的楼主之一,虽已60多岁,但身体硬朗。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土楼之间,为游客讲解土楼历史、建筑结构和其所蕴含的客家文化,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阿耕”。
阿耕说,上世纪80年代,洪坑村土楼开始迎来一些专家和游客,客家建筑、文化的魅力和客家人的热情,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经口口相传,永定客家土楼名气越来越大,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到省级、国家级,直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早在1991年,当时的永定县政府已敏锐意识到这些深藏于大山的客家建筑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成立了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楼旅游公司)。土楼人家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景区美了,游客多了,商机来了。阿耕告诉记者,早年村民纷纷到城市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幼,老无所依、幼无所养。这些年来,旅游业火了,青壮年村民回家了,女的当导游,男的开店铺,老弱妇幼有人照顾。“一家人共同创业,生活和和美美。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现在有160辆小车,平均三户人家就有一辆。”阿耕说。
为了让土楼旅游健康发展,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当地政府做了许多努力。
阿耕说,原来土楼内占道经营等现象比较严重,政府采取了规范和疏导的方式。一方面统一规划、设立、管理摊位店铺;另一方面,在保护区外兴建土楼风情街,对景区村民采取零租金、优先租赁等办法,引导村民驻点经商。2009年以前,景区的观光车都是三轮车、小四轮、面包车,由村民自己经营,乱拉客、乱开价等无序经营行为时有发生,游客颇有意见。为此,土楼旅游公司购置了34部环保电瓶车,统一管理,并开出每月2200元左右的工资聘请当地村民驾驶。
在政府引导下,村民们以诚待客,规范经营,旅游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林日耕在向游客介绍土楼前世今生。
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受益多
“节假日里,平均每天要接待六七批游客。我们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有一份稳定收入。这样的日子能不开心吗?”2002年从邻村嫁到洪坑村庆成楼的林足清,原本和丈夫林金发在厦门打工,如今夫妻俩都被土楼旅游公司聘用。
夫妻俩在工作之余,还利用自家客厅开了一间茶叶店,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去年6月,永定客家家训馆和美德馆在庆成楼落成,游客量大增,林足清一家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他们还有旅游分红呢!”洪坑村村主任林锦全说。原来,2009年,县政府出台土楼景区门票收入分配方案。方案规定,由土楼旅游公司负责把每年洪坑景区门票收入的10%分给村里,其中8%分给村民,2%作为村集体收入。门票收入分成让2600多名洪坑村民受益。土楼旅游公司还出资租用洪坑村的9座土楼,每年支付租金。比如村民林尚康,去年一家就分得2.5万元楼租。
看到家门口的商机,许多外出村民纷纷回乡,这对缺乏照顾的老人和孩子来说,是一个更大的福音。
村民林锦明今年70多岁,原先3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家中只留下他和老伴。随着岁数增大,身体渐弱,思亲之情也时时煎熬着两位老人。2010年,老人的3个儿子决定回乡创业,他们先后开起饭店、旅店和土特产店。林锦明说:“儿孙们在身边,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用担心了。闲暇时光有他们陪着,这种日子是过去不敢想的。”
在距洪坑景区不远的高头景区,33岁的江秀玲也是一名本地导游。她说:“2013年听说家乡要招导游,就赶回来应聘。在家门口工作,省去房租等费用,赚的也不比外头少,而且还可以照顾孩子,一举多得。”

林足清在自家茶叶店招待游客。
舞动龙头不断壮大旅游产业
大力打造旅游产业,给永定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永定区政府逐步改变原先采挖煤炭、石灰石,砍伐林木等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以土楼旅游为龙头的旅游经济,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培育多元化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美丽、开放、幸福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龙湖,位于永定西南部峰市镇,在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中部,风光绮丽。随着永定旅游产业的兴起,这里的村民也开始走上了旅游致富路。峰市镇的河头、信美村,成功引种香水莲雾、火龙果、红芭乐、树葡萄、金黄芒果、红龙杨桃等20多个台湾水果品种,种植面积超过200亩,花开时节,香飘四野。果农温学荣说,我们这里原来鲜有人来,土楼游客增多后,区里加大了对龙湖的开发、宣传力度,现在这里成了驴友们探幽的好去处,采摘时令鲜果也吸引来众多游客。
位于城郊洪山乡的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有温泉区、森林公园、水上乐园等,总投资12亿元,于2014年5月开业。度假区集对台交流、温泉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日接待游客能力达五六千人。
洪山人梁泉,今年初受聘于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担任营销副总监。他告诉记者,度假区在用人方面首选本地员工,力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现在,度假区八成员工都是本地人,从事服务员、厨师、驾驶员、安全员等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2013年10月27日,永定引入重庆同元集团投资32亿元,在西溪乡礼田村开工建设客家古镇项目。该项目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建成后将新增6000人以上的就业机会。
记者点评>>>
绿色发展惠民生
在闽西,永定素有“煤城”之称。这几年,伴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需求疲弱,量价齐跌,可永定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原因无他,永定土楼闻名遐迩,包括旅游业在内的非资源型产业贡献了绿色GDP。去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5.84亿元;今年1月至9月,全区又实现旅游总收入30.4亿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都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然而知易行难,要改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久久为功,要让群众共享绿色发展的益处。永定区委书记刘先裘说的好,旅游是藏富于民的产业,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致富,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而对于永定来说,发展旅游,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抓手所在,旅游之路就是百姓致富之路。他们依托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群众通过经营农家乐、享受门票分红、楼租发放等,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区强、民富、村美、人和,永定以生动的实践为我们诠释了绿色发展的路径,相信对我省其他地区也不无启迪。
作者:马斌

      


来源链接: http://news.163.com/15/1211/09/BAHU2TN900014AEE.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3 10:19 , Processed in 0.1180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