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客家老练 于 2016-10-20 16:00 编辑
关于《福建现当代客家文学史》编撰工作致恩师函
恩师钧鉴: 昨日(2016年10月9日)参加张胜友文学馆系列活动。晚,参加贵院教授在荣顺酒家主持召开的《福建现当代客家文学史》编撰工作会议,胜友、永和、征辉、邱明、盛文、小简诸作家20余人与会。我在会议上有较多发言。归纳如次: 其一,客家文学,必须界定概念,概括其文化特质。 其二,既然是“福建客家文学”,至少要有两个参照系,一是在全球客家文学中的位置;二是在中国文坛中的位置。 其三,确定入史标准。研究对象,至少须省级以上文学专业刊物或权威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省级以上权威奖项获奖文学作品;正式出版的公认的优秀文学作品。等等。 其四,由教授等研究者及知名作家组成编委会,研究确定入史作家作品。 其五,与福建省作家协会等合作,大范围选择客家文学作品。 其六,查阅省市文联、文化厅局年度工作总结、相关年鉴等。 其七,分门别类分阶段。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文学评论等,分若干组,出若干卷,然后汇总。若现当代一起搞,恐力有不逮。建议先搞当代的。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量力而行,则可以考虑先编选《福建当代客家散文作品选》,基于此,编撰《福建当代客家散文史》,此即分门别类分阶段。饭,一口一口吃;书,一本一本搞。 其八,先广泛征集、编选上述分卷优秀作品,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史识”,然后可以写史。 其九,严格执行标准。该教授在会议上要求各作家自呈作品名录、2000字作品述评。其后,编撰者加工整理入史。学生认为,此不足取。该教授说,没有必要读全部作品,也没有时间读。与会作家闻之哗然。 其十,重“史德”。不少所谓的文学史,编撰者与谁关系亲近,谁在文学史上地位就高;谁有钱与势,谁的文学业绩就大;谁“合作态度”好、提供资料多,谁的份量就重。等等,不一而足。此谓无“史德”。 总之,感觉贵院目前准备不足,编撰者对福建现当代客家作家作品不熟悉,治学欠严谨,急于求成。写史,应慎之又慎,严肃认真,搞不得大跃进,搞不了跑马圈地。总要以质量说话为好。 此汇报对事不对人。赤诚之心,恩师明鉴。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此致 敬礼! 学生建安 2016年10月10日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