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3 10:40 来源:连云港日报
8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光明日报》主任记者,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中囯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张胜友应我市文联邀请来连作《时代变革与文学担当》的讲座。
之后,张胜友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他认为,连云港是个诗意的城市,“诗歌创作”可以成为它的文化品牌,而除此之外,港城也有具备厚重历史感的报告文学素材值得挖掘。
□张晨晨
■“连云港是个诗意城市,可以把诗歌打造成文化品牌”
记者:这是您第几次来连云港?感受如何?
张胜友:这是我第二次来连了,2000年前后,也来了一次,不过也是讲课,顺便参观了一下港口。昨天来,也是应连云港文联的邀请,过来讲座。现场大概有一百七八十人来听课,地方作家、爱好文学的人士这么多,令我很吃惊。
而文联蔡骥鸣主席跟我讲:这段时间放假旅游的人多,不然来听讲座的还会更多。作为一个地级市,有这么多人爱好文学、崇尚文学、诗歌,现场还不少人积极提问;我很开心。若不是因为我时间紧迫,就能多待一会,与大家多聊一会。
记者:您对连云港的文学生态,有没有一些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张胜友:11号晚我应邀参加了这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颁奖盛典,我非常有感触。首先让我想到,我们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实际是中华文明最精华的部分;另一点,诗歌源远流长,在现当代,大家对诗歌众声喧哗,各种流派,各种意见,百花齐放。这说明整个社会还是非常关注这一传统国粹。
在连云港能看到这么多人这么大面积的朗诵诗歌,这个在全国地级市里面是不多见的。我觉得,这实际上已经成为连云港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因为本身连云港就是一座非常具有诗意的城市。
记者:为什么这么觉得?
张胜友:连云港是一个海港城市,山海文化盛行;还是“一带一路”的连接点,本身从历史、地理、战略位置上讲,八面来风,更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相拥抱的前沿阵地,文化涵养比较开阔,比较包容。应该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持续发展以后,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连云港这个时候,那么重视文化建设,提升文化修养,非常难能可贵。
■“青年朋友们还是应当多读经典作品”
记者:现在是个商业娱乐的社会,文学似乎正被边缘化,尤其在80后、90后等“网络一代”的眼中,严肃文学、历史,对他们而言枯燥乏味,他们喜欢的多是快餐文学;文学失去了上世纪90年代前的辉煌,中文系都不吃香了。您对此怎么看?
张胜友:我们现在整个国家的文学版图是“三分天下”,一个是传统文学,一个是市场文学,还有一个是网络文学——80年代,传统文学迎来复兴,伤痕啊、寻根、反思等;90年代,市场文学兴起;进入新世纪后,网络文学也开始升温,韩寒、郭敬明、蒋方舟啊,还有其他一些网文作家、青年新锐们都起来了。
但总归来讲,谁也不能替代谁,各领域有各领域的风格和受众群体。不管怎么说,文学有明确的品质、要求、根本主张;说到底,就是人学。所以,不管你是传统的、市场的,还是网络的。最后,还是要表现社会,表现人生、表现品质。网络与纸介只不过是发表文学作品的不同载体,跟文学作品的优劣没有直接关联;而中文系也仅仅是培养写作者的地方,不少作家也并不是中文系毕业啊,所以,不必过分纠结这个问题。
记者: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都普遍喜欢读《盗墓笔记》、《藏地密码》等通俗类小说,一些青年作家也存在“偶像化”趋势。但与此同时,大家的作品阅读率又很低,您对此怎么看?
张胜友:韩寒的《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正是我在担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时给他出版的。年轻人喜欢通俗类小说,无可非议;而且韩寒写的东西也很有想法,这点我很赞赏。
此外,我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也提出了加强阅读的提案;一个是经典阅读,要读传统的中外古籍名著,包括文学、社会学、经济政治等,因为它们会影响人的一生,提升潜质和品质。另一个就是专业阅读,从你的专业领域入手,不断提升专业水准。当然,我也不反对消遣阅读,什么穿越啊、恐怖啊,这类作品也是生活调节剂。
但如果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被这类作品占据大量时间,对身心发展,将会起到负面作用。作为过来人,我给青年人的意见还是那句老套的话:经典阅读和专业阅读在任何时候都是主流。当然,文学阅读无地域之分,给连云港的青年朋友们也是这个建议,通过读书来涵养情绪、品格,是最好的修身办法。
记者:您曾经说过:报告文学最重要的要求,是真实性。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很浮躁,有人提出真实性可适度打折,甚至虚构、恶搞,这是绝不允许的。那么,对于最近热炒的“贾玲恶搞花木兰”的声讨,您怎么看?
张胜友:我们现在社会有个“文化浊流”的怪现象,也就是扭曲、解构、贬损传统经典,对此我是持反对态度的。传统经典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结晶和见证;我们的真善美实际就是经典文化所造就的,有很强的生命力。他们这么做,说不好听,有些大逆不道。我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坐标,纵向是历史、现实与未来;横向是中国与世界;我对历史是有敬畏心的。
记者:您最近在忙什么?
张胜友:最近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也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所以我正在参与央视制作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在里面担任文学顾问。马上回北京就要跟他们对接一些问题。这部纪录片8月26号就要在央视开播了,一直播到9月2日,总共8集。你们可以留意观看。
记者:这部纪录片有什么亮点?
张胜友:“东方主战场”这个概念,在我们国家,无论是纪录片、影视剧,都是首次运用,主要对应西方战场。这个“东方战场”不是个附庸,是由我们突出的战斗地位所决定的。如果回顾这段历史,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可以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而卢沟桥事变那会儿,整个世界战场还没形成。应该说,这场世界大战就是在中国拉开了序幕。此后,我们在“东方战场”拖住了日本主要兵力,抑制了他们“北上南下”,即北上苏联,南下东南亚的战略意图。我们贡献是巨大的,这点不容否认。
记者:您是报告文学家,也是政论家,您觉得连云港有哪些题材可取?
张胜友:正如我这次讲座的主题,这是个宏观的、变革的时代,成就也有,问题也多;和谐重要,矛盾也层见叠出——社会处于史无前例的复杂过渡阶段,而这正是最有可能出大作品、大作家的时代,连云港也不例外。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又是东方桥头堡,连接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地位很重要,所以,必定会在未来借着这股子发展的东风,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样的历史,在未来是值得书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