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8|回复: 0

政论体报告文学的魅力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0-4 2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论体报告文学的魅力
——读张胜友的《行走的中国》等报告文学新作
贺绍俊 《 人民日报 》( 2009年11月10日   20 版)

  20世纪80年代是报告文学兴盛的年代, 张胜友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众多骁将之一,他与胡平合作的《历史沉思录》、《世界大串连》等曾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至今仍具有思想的感染力。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张胜友对电视这一新媒体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致力于电视专题片的写作。从90年代初的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十年辉煌历程的《十年潮》以及生动展示邓小平南行的《历史的抉择》,到不久前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风帆起珠江》,张胜友先后撰写了30余部电影电视专题片。我们曾经在电视上领略了这些电视专题片的风采,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将他的电视专题片结集为《行走的中国》和《珠江,东方的觉醒》出版了,阅读这两本书会获得不同于观看电视专题片的审美感受和思想启迪。我以为,这两本书的出版彰显了张胜友在报告文学文体建设上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这些作品虽然是为电视撰写的文字,但它们不失报告文学的特质,具备报告文学的基本要素,是一种新颖的报告文学文体。在这些作品中,张胜友延续了80年代以来报告文学在文体上的探索,有效地将电视媒体与报告文学结合起来,使得报告文学的思想功能和政治功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我愿意将他的这些文本称之为政论体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之所以能从新闻体裁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其文学性,而且在于其思想性,缺乏思想性的报告文学不过是文学化的新闻特写而已。报告文学又是直击社会现实的文体,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有赖于作家犀利准确的政治识见。因此,对于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来说,思想性和政治性缺一不可,作家不是简单地“报告”社会现实,而是通过“报告”,向读者传递一种洞穿社会现实本质的思想力量。在资讯特别发达的今天,读者也许更看重的不是报告文学所“报告”的内容而是所传达的思想。张胜友是一位充满政治激情的报告文学作家,他正是抓住了资讯时代的特点,利用报告文学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综观他所写的30余部政论体报告文学,基本上都是紧扣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做文章,既有宏观鸟瞰如《十年潮》《历史的抉择》《让浦东告诉世界》《风帆起珠江》等,也有从个案入手、以小见大,如《东莞:城市传奇》、《邯钢风流》、《石狮之谜》等,这些作品的主题都离不开对时代精神和现实本质的揭示。可以说,张胜友持续不断的政论体报告文学写作,其实是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完成一项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史论的宏大命题。《珠江,东方的觉醒》这篇作品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这篇作品也是张胜友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史论的总结篇,作者以广东这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为中心,全面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作品贯穿着一条清晰明了的线索: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历史在珠江拐了个弯,当邓小平毅然选择了珠江,同时也在珠江两岸拉开了改写当代中国命运的序幕”,从而论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性的意义:“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之路”。

  张胜友的政论体报告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抽象的思想转换成直观的形象。而他正是通过借鉴电视表现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首先,他将思想的理论思维转换成电视的视觉思维,视觉思维是直观的,跳跃性的。他在论述中大量采用画面感极强的叙述,形成一种直观的形象,每一组形象跳跃性地衔接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思想的蒙太奇效果,而理论的逻辑性则贯穿在蒙太奇的背后。其次,他赋予思想以激情,以抒情性的叙述将枯燥的思想变得神采飞扬。另外,他在叙述上特别注重朗诵性,他尽量使用精致化的口语和简洁明朗的表述。他还像是一位智慧的影视剪辑师,善于选取那些既具典型性又富有形象感的事件和细节,能够在第一时间给读者或观众留下鲜明的印象。因此,尽管他的作品中信息非常密集,但叙述又是疏朗流畅的。

  可以说这是一种立体化的报告文学。而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这个广阔空间也是为阅读提供的,读者可以在这个广阔空间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想象的空间越大,越发能够强化作品蕴含的恢宏气势。张胜友的政论体报告文学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的,他抒人民之情,发时代之论,也走出了一条将文学与电视完美结合的报告文学写作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几乎走过了西方百余年的道路,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思考中国的道路和中国的前景,这是一个世纪性的思考。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最具时代性和政治性的文学样式,更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世纪性的思考之中,张胜友是一位具有政治激情和社会责任感的报告文学作家,他还看到了电视新媒体的巨大作用,他的政论体报告文学有力地回应了世纪性的思考。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07:28 , Processed in 0.1347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