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0|回复: 0

闽西故乡情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0-4 2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西故乡情

   

   
□文/仇秀莉 图/南河

   

     他,从闽西乡村走来,从一介书生到电视政论片创作界首屈一指的大家,从一名新闻记者到“引领中国出版业改革第一人”,这位名叫张胜友的奇人,以不俗的实绩获得“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和“2010年当代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称号,写下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无愧于这个大变革时代的传奇。但是,他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有多少耀眼的光环,他从没忘记养育自己的故乡福建永定县,从没有忘记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他以饱满的激情用心抒写着动人的诗篇。

     这辈子要靠自身奋斗

     回望张胜友所走过的文学之路,可概括为两个字:“奋斗”。当年,他在时任地区文化局领导、老作家张惟先生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古田、蛟洋,走向才溪、新泉,走向“红色小上海”汀州,走向井冈山……走进中央苏区的纵深处。他早期的写作是从散文起步的,也为他的文学生涯打下了扎实的根基。红色之旅点燃了他的青春热血,他先后写下了《古田礼赞》、《闽西石榴红》、《苏家坡抒怀》、《周总理来到汀江畔》、《登云骧阁》等散文作品,不仅使张胜友在闽西文坛赢得了位置,更由于《闽西石榴红》在《人民日报》上的亮相,使张胜友的文学写作,一出道便跃上了中国文坛的高台。

     张胜友一辈子都是靠自身在奋斗,他在《光明日报》任记者时,就受到执政高层的关注,在奋斗的日子里,他除了写作大量的为中国改革开放鼓与呼的新闻通讯报道外,同时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报告文学、影视政论的“宏大叙事”中。张胜友先后创作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品:如《世界大串联》、《擎起达摩克利斯剑》、《力挽狂澜》、《沙漠风暴》、《东莞:城市传奇》、《让汶川告诉世界》、《北川重生》、《天网恢恢》等等。又先后撰写了《十年潮》、《历史的抉择——小平南巡》、《海南:中国大特区》、《石狮启示录》、《2000奥运:光荣与梦想》、《风从大海来》、《风帆起珠江》、《闽商》、《百年潮·中国梦》、《中国平潭岛》、《闽西:红色记忆》等40多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电影、电视政论片。尤其是《十年潮》、《历史的抉择——小平南巡》等讴歌中国改革开放的政论片受到中央领导好评;《闽西石榴红》、《飞到联合国总部的神奇石块》、《父亲》、《闽江·映象》等作品汇编入大、中学语文教科书,先后荣获20多次(项)文学大奖,他在中国文坛上更是声名鹊起。

     2003年,张胜友挂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后,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文化体制改革,一时间,中外媒体对他采取了轰炸式报道,被美国《纽约时报》称誉为“引发中国出版业革命的第一人”,之后,对他的评价见诸报端屡见不鲜的往往是“传奇人物”、“出版大鳄”等等内容。

     难忘闽乡情

     那些年,张胜友撰写的影视政论片始终围绕着一个“改革”主题,题材大多涉及深圳、厦门、珠海、海南、浦东等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经济特区。纵观新时期以来,在书写和记录中国改革历史进程的政论片方面,还无人能出其右,因此,他当之无愧地当选为“2010当代中国十大杰出人物”。无论张胜友的名气如何响亮,无论身处何方,在他心灵深处却始终忘不了梦牵魂绕的故乡。

     谈起当年写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史诗般政论片解说词的感想时,张胜友先生感慨地说:“每次动笔前,我犹如在穿越一条历史隧道,充满了挑战感,为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深感自豪,创作的激情始终在内心翻涌着。”于是,他的笔触倾注于家乡,倾注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上。

     从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那一天开始,福建平潭,那个离台湾最近的小海岛,很快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尽管它只是一个海岛,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又是处于开发起步阶段,但它与台湾岛的沟通上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张胜友在以往创作的报告文学或电视政论片中,都是已经取得一定发展成果的城市,要想为正在开发的平潭撰写专题片文学脚本,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张胜友接到上级交给的任务后,二话没说,迎难而上,他去平潭之前,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实验区成立后,对一些重要的政策解读,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后,立刻奔赴平潭实地考察,走访了各个在建的重点项目,听了许多关于平潭开发建设的故事,让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眼前的所见所闻,让他没想到平潭发展得这么快,在一个尚属空白的海岛和一片待开发的工地上,他看到了无限恢宏与美妙的海滨城市前景,看到了海峡两岸建设“共同家园”的祥和气象。

     张胜友在写稿的时候,内心深处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从民族大义上看,需要大力推进大陆与台湾两岸文化、经贸交流,实现两岸融合,平潭占据了海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成立,是建设海西经济区的战略突被口和抓手。中国前30年的改革开放,曾涌现出了一个“深圳”, 在中国后30年的改革开放中,也将涌现出一个“平潭”,他为能见证这个海滨城市的崛起而感到骄傲。因此,张胜友撰写《中国平潭岛》的总体思路和倾力阐述的主题思想确定后,前后创作历时一月余,初稿完成后,又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切合平潭实际,令人憧憬、大气磅礴的文学脚本。

     2012年9月,由张胜友主笔的电视专题片《中国平潭岛》成功首映,专题片拍得美妙瑰丽又气势如虹,长达6000字的解说词传递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立刻引起轰动。《中国平潭岛》中有一首主题曲《梦想启航》也是张胜友创作的歌词:“等待了许久许久,等待也是一份情缘,当希望女神飘然而至,化作一道美丽的倩影……”曲调优美,男女和声十分好听柔和,节奏轻捷而欢快,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当张胜友谈起这首歌曲时,显然被激发起了兴致,他说在一部长达30分钟的片子中,明朗轻快是这部片子的主基调,他想借这首歌曲成为电视专题片《中国平潭岛》情绪的延伸与宣泄。创作时,他与作曲家秦川力图演绎一种期盼、一种向往、一种祝福,能够表达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声:那是舒缓的,深情的,着力描摹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的美好愿景……

     张胜友曾在家乡的客家土楼里度过了29年,他和他的家族就住在一座城堡一样的客家土楼里,厚厚的粮食和柴草堆在厅堂,厚厚的城墙阻挡住土匪和盗贼的脚步,那些或圆或方的封闭式城堡,是客家文化的积淀和象征。作为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有着“东方世界的吉卜赛部落”美誉的土地,滋养了张胜友对人文、对历史的品位和认知。张胜友为家乡客家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作《土楼谣》的歌词:“先人创业兮筚路蓝缕,客家文脉兮万代弘扬。土楼呵土楼,一首童谣兮万千乡愁,吾为之踏歌兮为之欢狂。”他从酝酿、构思到成稿,几次提笔又屡次搁笔,直到一次在北京飞往厦门的航班上,耳边突然响起空姐甜美的声音:“我们刚飞越黄河,马上将飞越长江……”张胜友心中一颤,对于历经千年客家先人告别黄河、跨越长江、跋山涉水的迁徙有了更为深切的感悟,于是,他马上撕开飞机上的卫生袋,“刷刷刷”写下歌词的开头四句:“漫漫黄尘兮山高路长,诉说着一曲千年惆怅;依依土楼兮圆圆方方,珍藏起多少客家梦想?”2008年7月6日,在第32次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唯一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终于闯过了世界遗产大会最后表决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项世界遗产项目,为此,张胜友感到很是欣慰,接着又创作了赋体散文《土楼宣言》和《百年学堂赋》。

     在张胜友的创作生涯中,《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后大篇幅推出表现闽西客家人文精神方面的作品《石壁记》、《价值连城》和《客家:华夏文明的守护者》等,对于这些作品的创作,张胜友表示那是他蓄意已久的一次情感喷发,是对闽西客家祖地的一次历史梳理和文化表达,字里行间流泻着他对客家先人的尊崇和膜拜,散发着对故土家园的浓浓情怀。

     处事低调铸就传奇人生

     张胜友,这位从闽西走出来的客家人,他的作品总是写得很大气,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可谓势大力沉,酣畅淋漓,他从闽西山乡由一名吃不饱饭的少年一直写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的位置。几十年来,他先后在记者、作家、词作者、编剧、出版界的改革者以及中国作协领导的角色中不断转换着,而且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是一次华丽的蜕变。有关他的报道、专访铺天盖地,已然成为记者、作家们励志的对象,影响着众多的后来者,也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许多未与张胜友谋过面的人,都以仰视的心态关注着他,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是一位性情中人,跟张胜友交流时,他的语言充满着睿智、聪慧和幽默,他待人亲切和善,让人感觉到轻松自然,他从不摆谱、摆架子,不拘小节,质朴自然,常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不愧为文坛界的良师益友。与他见面听他聊天,如同遇到一位博学长者给你启迪,催你不断向上,会让你忘记他一生的传奇和身居高位的显赫。

     张胜友在写作时注重有画面感,他可以为导演解惑,比如运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达他诗意的语言镜头,用什么样的画面可以配什么样的音乐旋律。当他谈起早年创作的《大学生圆舞曲》时,张老师幽默地笑着说:其实我这人五音不全,但这并不影响我对音乐的鉴赏与喜好。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力排众议下,中国恢复高考,年近30的张胜友有幸考取复旦大学,他被浓厚的大学新生活感染着,在中外大学生联欢会上,平生第一次看到外国留学生们尽情地跳着华尔兹交谊舞,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就没有一首属于自己的华尔兹呢?于是,他一鼓作气创作了《大学生圆舞曲》歌词,作曲家谱了曲,并参加了上海大学生文艺汇演,获一等奖。之后,这首轻松、欢快又优美时尚的歌曲,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及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的每周一歌节目中广为播放,并灌制成唱片发行,很快风靡全国各大学校园。张胜友兴致勃勃地边说边唱起了:“鲜红的太阳升起在东方,美丽的花朵争相开放,四海的同学欢聚一堂,我们展开理想的翅膀。来来来遨游在知识的太空,前程似锦无限宽广……”那神情,仿佛又回到了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时代。

     拼搏努力才能不断开拓进取,这种信念贯穿着张胜友写作生涯。如今,年近古稀之年的他,拥有着众多的荣誉与辉煌,当选过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本该与家人尽享天伦之乐,但他每天仍伏在书房电脑前默默耕耘。与眼前这位勤勤恳恳、和蔼幽默的文学前辈聊天,会让人们忘记他那些令人炫目的头衔,看到的只有亲切与慈祥,并且给人以不断前行的动力。

   

来源地址:http://szb.mxrb.cn/html/2016-02/05/content_140851.htm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07:22 , Processed in 0.1285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