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96|回复: 0

走读河源|新联古宅:给子孙一个有教化功能的家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9-21 17: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落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人类在这个载体中孕育、生存、长大,开枝散叶,延绵不绝。
河源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文化热土,特别是古村落文化资源很丰富,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今天发布君带大家走进河源和平县新联村,看看这里的古村落文化。
史记
新联古宅出名士
大约500年前,林寨的陈姓始祖元坤的第4代——陈以明看到的新联村,环地皆山也,北边的雪山嶂犹如一座天然屏嶂,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流过,土地肥沃,山堪为骨架,水可作血脉,更重要的,这里住的人并不 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陈以明猛一击掌:就是这里了!
于是,陈以明携子孙在这里安营扎寨,营造了一个宜居的村落。

谷贻庄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约1806平方米。
至今,新联陈氏已繁衍二十余世。村中人口1600多人,其中陈姓有1000多人。
陈氏家族虽非当时的官宦世家,但在数百年发展过程中却非常重视教育。据《和平县志》和《陈氏族谱》记载,清至民国时,陈氏出过的有科举功名、捐纳功名以及相关文武职的有80多人,有登仕郎、儒林郎、举练总又户首、政布使、布政司、进士、巡政厅、九品顶戴、例监、州同、武庠生、郡庠生、邑庠生、国学生、乡饮正宾、贡生、秀才、上尉、中尉、营长、连长、参议员、乡长、保长等。
这些陈氏先人所建造的房屋,大都谦逊地用“祠(堂)”、“草庐”、“庄”、“屋”来命名,但在教育子孙方面,绝不含糊,在古宅内触目可见,都是一些教化言辞,几乎逢门必有匾额,逢厅必有楹联,让子孙后代居住其间时,抬眼可见,这些传统道德和富有美感的语句,就会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子孙走上光明正途。
史迹
雪山嶂与洗马潭:新联村先人的择地智慧

谷贻庄角楼,四周装有象征吉祥的“鹿角”,正中饰石雕狮子。
我们到达优胜镇新联村的时候,正是雨过初晴的暮春,北面那座海拔800余米的雪山嶂,和旁边不知名的小山,山顶和山腰都飘着云雾,仿佛一幅山水画。
500多年前,陈以明来到新联村的时候,这个地方还叫洗马潭。
优胜镇在和平县东北部,曾经是东水、林寨、彭寨、贝墩、古寨、安坳等和平东部地区到江西的必经之路,是来往粤赣两地的驿站。洗马潭就在这条古道上。
行客行经此处,通常会为雪山嶂上流下的清冽甘甜的溪水所吸引,饮水的、洗马的、歇脚的,常有好一番热闹。而这座雪山嶂,早在康熙年间的《和平县志》就有记载:雪山嶂,在县东60里,与紫云山并峙,如翠屏,至冬雪积,弥月不消。
陈以明来到洗马潭的时候,大约是明朝景泰、成化年间,比王阳明到和平“剿匪”要早一些。再往上推4代,就是林寨陈姓始祖陈元坤,因为躲避亲族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从福建随父亲陈衡从原籍福建汀州府,迁居江西泰和县,又为避战乱出走,再迁林寨。
“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陈以明定居新联村后,与他的后代们宏创广厦,广置家业,建了许多府第式大宅、围屋、四角楼、宗祠,又因是往来粤赣两地的通道,他们也置下了许多田产、山林、油坊和店铺。
因是闽赣粤往来迁徙,见过许多地方的世面,这也体现在他们所建的建筑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杨星星留意到,新联村的古建筑,在建筑四角的角楼上,垂颈部位是一种凤形纹饰,这种凤形纹饰在潮汕地区比较常见。同时古屋中的柱础又具有客家本土的一些特征。在中厅的位置,进行了“吊顶”,木板铺成的“天花板”向人这一面,画有龙凤花鸟等图案,这又是江西建筑的常见做法,因此新联村的这些客家围屋糅合了许多地区不同的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当然,新联村古建筑仍与其他地方的客家民居一样,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都雕绘着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图案,并镀上金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甚是气派。
行善者,必有大福报:陈氏救人发家的传说
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立足,并成村成邑,非有德者,难以居之。

庆良草庐建于清代,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244平方米。
关于修德行善,陈氏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仍与洗马潭有关。
清初的某一天,陈洪振的父亲陈宏毅在洗马潭刷洗完马匹后,在回家的路上,救了一80多岁的白须飘飘的老和尚。原来,老和尚从广州来,要去江西庐山做法事,不料途中身体欠安,躺倒在洗马潭边,幸好遇着陈宏毅。
后来老和尚到洗马潭又去转了一圈,脸上浮现出欢喜的笑容。陈宏毅见老和尚这般高兴,心里不解,但也不便多问。
又过了几天,老和尚身体全好了,急着要赶到庐山去。陈宏毅坚决要送3匹马给老和尚作脚力,免得再出现劳累过度病倒的事。老和尚坚辞不得,只得骑马上路。
陈宏毅骑马相送。在路上,老和尚见陈宏毅性情善良,就送他一个行好运的法子。老和尚说:“常到洗马潭洗手,一洗手能活到九十九,二洗手好运天天有。”
后来,陈宏毅就真的在洗马潭诚心诚意地洗了两次手,结果,真如老和尚所言,陈氏家族就此兴旺发达,家业越做越大。
不久,有人发现这个秘密后,也在洗马潭洗手,但是他们不是没有诚心就是贪心,洗马潭不灵了。但是,后人还是喜欢到洗马潭洗马、洗手。久而久之,洗马潭的名气愈来愈大。
施德将获福报,作孽必有恶报,这样的观念深深印在陈氏族人的脑海中。
他们在建造宅院的时候,也把修德行善的观念,凝聚成美好的诗联词句,题在门匾上,镌在石柱中。
陈宏毅的孙子陈立美,在修他的大宅院的时候,就直接将“乐善”二字,作了堂号,挂在仪门上。
陈立美做的宅院,今天后人称之为“美公祠”。我们在最显眼的中厅看到,方形花岗岩石檐柱上,有阴刻楷书对联:“饬纪敦伦应知名教多乐地,济人利物只从方寸广福田”。上联与儒家紧密结合,下联又与佛教有些关系,“福田”即可生福德之田,凡敬待福田(佛,僧,父母师长,悲苦者)即可收获功德福报。“种福田”是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提出来的,可谓是一种民间公益事业,于修桥补路,放生护生,念经普度,救困扶危,广“种福田”以利社会。
陈宏毅的重孙子,陈立美的第三子庆鋆做的保田屋,也在中厅最显眼处的花岗岩石柱上,刻了这么一副楹联:“修德获报纯嘏天锡炽而昌、作善降祥多福自求安且吉”,仍是与先祖一脉相承,强调人若修好德行,多做善事,就有非常美好、长久且多的福报。
如果追溯到陈宏毅的子侄辈,更能看到先父的教育影响。
陈宏毅的其中一个儿子陈洪学,建在留耕庄里面的中厅,直接就说:“遵前壹恣训树德务滋,守先正格言为善最乐”,想来他也听过父亲的发家故事。
这样谆谆教育子孙要修德行善的对联,在新联村比比皆是。
古建筑里面的教化与审美
在新联村的先人看来,屋子并非只有居住这一功能,而且还有教化、审美功能。

美公祠内天花板上绘着精美的“五凤朝阳”。
对子孙的教化,陈氏先人充分利用了中厅、门厅等处,这些地方,是族中公共场所,族中子弟相聚之处,孩童玩耍,也多在此地。他们总会有意无意地看到门额上“淳兴”、“庸礼”(振公祠),“修身”、“齐家”(谷贻庄),“爱亲”、“敬长”(美公祠)等的语句,和许多上面已提到过的楹联一样,看到这些,子孙们会对这些字的书法、涵义进行不同程度的欣赏与探究。
各座清代及民国古建筑里,除了有字,还有画。各处门楣上都曾有过许多漂亮的画,画的是彩绘山水和花鸟,只是“文革”的时候,这些字画被当作“四旧”,用石灰、泥等材料覆盖了。杨星星和暨南大学历史与地理中心教授王元林,看着那些难以分辨的、只露着一小角的字画,搓手直叹可惜。
100年多前,清光绪年间的某一个暮春,陈庆宗站在他一手建起来的这座新宅内,吟着中厅廊柱上的楹联:“克勤克俭……祖武,惟忠惟孝……孙谋”。
这副楹联,我们已有一些字认不清,因为上面有不少字被人涂平了。
“文字在建筑中的运用,和平县的古建筑尤为突出。”看过新联村的许多楹联、字画后,王元林感慨说。
通过建筑中的匾额、宅名、楹联、屏风、壁画等来教化子孙,实际上是中国古建筑的共性,而这个建筑里的教化功能,在现代建筑里已仅存相似的形式、内容,却从内涵丰富的诗词对联,变成了伟人像、迎客松、牡丹图,其承载形式,是印刷品、十字绣、“行画”(又称“菜画”,指批量流水生产的手工画作),教化功能大大弱化,以致消失。
田园风情和耕读传家
屋内小环境已成功地营造着种种山水田园风情,而整个村的大环境,亦令人亲近自然,使人在恬静的田园生活中,“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过着宜人的耕读生活。
站在洗马潭边看整个新联村,可以发现,洗马潭沿河两岸都是水田,一栋栋高大的方围屋散布在小山与水田之间,错落有致,互不干扰,山水人居,自然而和谐。
陈氏先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十分谦逊,用朴实无华的字眼来命名各座宅院:仁山草庐、谷贻庄、留余庄、留耕庄、保田屋、庆良草庐,还有后人命名的振公祠、美公祠。
然而,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古宅,却在岁月与时代大潮的频频冲刷下,步步后退,墙倾瓦坏,木朽草生。
谷贻庄创建者陈庆宗的重孙、已经76岁的陈锡恩如今仍在谷贻庄一侧的房间内居住。因为靠近新联小学,他在居住的小屋里开了一家小商店,经营各种学生用品,生意还算不错。
回忆起谷贻庄从前的繁华,陈锡恩不胜唏嘘。
小时候,陈庆宗儿孙,一大家子几十口人都住在这老屋里,小孩子天天跑来跑去玩捉迷藏,大人就坐在厅堂里喝茶聊天,日子过得热闹红火。
解放后搞土改,大屋就被分给当时村里的一些穷人居住,陈庆宗的一些子孙没法子,只得跑出去,有的去了国外。现在,住在老屋里的很多人已经不是陈氏后人了。
和平县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说,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古屋才没有得到后人很好的保护。如果是陈氏后人一直在这里居住,对于自己的祖产他们肯定是要加大力度保护的。
“县委县政府初步打算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不要让现在破旧的围屋继续破旧下去。”和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刚毅说。但是,这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和平县正在想办法,希望采取资源整合等多种渠道,来“整村推进”古村落的保护。
走出谷贻庄,旁边新联小学正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在沙沙的雨声中,声声入耳。
仿佛听到,民国之前的谷贻庄里,一堆小朋友正在朗声念着村里一直流传的童谣:“蟾蜍骡,咯咯咯,吾读书,莫老婆,一读书,一大箩。”
这些童谣,和各处大宅院中厅的楹联一起,对村里的小朋友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着他们读书上进、崇文重教。
是以,清至民国时,陈氏出过的有科举功名、捐纳功名以及相关文武职的有80多人。
专家说
建筑风格多样兼容并包
新联村的古建筑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四角楼,有一个共性,就是屋内正中都有三个厅。上厅是祖堂,供奉祖先牌位;中厅最为高大宽敞,是族中活动议事的场所,也是围屋内装饰最豪华精美的地方。
客家围屋十分注重屋内装饰。新联村古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都雕绘着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图案,并镀上金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新联村的建筑融汇了多种地方的风格,如谷贻庄、仁山草庐、保田屋等处的角楼垂颈是一种凤形纹饰。在前檐的梁架方面的纹饰等,在潮汕地区比较常见。这些柱础又具有一些客家本土的特色,糅合了许多地区不同的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杨星星)
供稿 | 河源日报
作者|凌丽 郝晓楠 冯晓铭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TMwNzY2MA==&idx=4&mid=401930803&sn=b353f20bde10a15286bc5c8acc30d946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8 03:47 , Processed in 0.1319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