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7|回复: 0

中国·客家豆制品文化节在广东梅州举行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7-7 1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7-02 22:43 来源:光明网

  6月27日,“中国客家豆制品文化节”在“中国长寿之乡”——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举行。此次活动由梅州市大埔县人民政府、梅州市农业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联合主办。活动以“长寿之乡、最美小城、素食文化”为主题,依托长寿梅州“大文化旅游”优势,广度整合客家地区豆制品资源和平台,深度挖掘千年客家特色豆制品文化、素食文化,“接二产连三产”打造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全链条产业,将梅州打造成为客属地区集素食文化与保健功能于一体的豆制品餐饮文化中心。此次活动是客属地区举办的首届豆制品文化节,吸引了全国东北区、西北区、黄淮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6大区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经营主体以及梅州市本地600余家庭、在梅外籍专家参加。现场有近150种豆制品展示、品鉴、体验。借此良机,中国豆制品线上线下(华南区)商务平台启动运营,得到省级、国家级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并吸引了粤、闽、赣、揭、潮、汕一些企业前来洽谈“B2B+O2O”跨区域合作事宜。

  客家豆品 传统工艺 载誉千年

  大豆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有5000年左右的种植历史。其营养价值丰富,是著名的“营养冠军”,有“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牛乳”等称号。在人类食物链中,70%以上的蛋白都来源于大豆,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就国内而言,国产大豆均是健康、安全的非转基因大豆。经过长期的自然筛选与衍化,南方大豆与北方大豆的本土品种在营养成分上出现分离:北方大豆属高油大豆,蛋白含量相对较低;南方则因靠近低纬度地区,所产大豆含油率相对较低,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从这一角度而言,南方大豆,更适宜于食品加工,例如酱油、腐竹、豆腐等日常食品以及蛋白粉等保健品。

  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有名的“世界客都”。因其极好地继承了正统中州文化(中原文化),被称为中原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数千年来,客家民系辗转五次,从中州地区迁徙到山灵水秀的梅州,迁徙过程翻山越岭、历尽艰辛。此中,大豆作为主要的蛋白供应作物,它的种子被客家人视为珍宝,随身携带、一路播种,兼容并蓄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豆制品文化。千余年来,客家人无论贫穷富贵,都酷爱豆制品,乃至延创“客家酿豆腐”作为北方饺子文化的延伸,更把豆腐(谐音:“都富”、“都福”)文化延伸成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升华成为家族成员团聚祈福的重要“精神食品”,客家酿豆腐、古法腐竹、酿造酱油、客家豆豉、香干等豆制品已成为海内外客家人共同的“小时候的回忆”。时至今日,豆制品更被公认为长寿食品,这也许就是整个梅州8个县有4个县是“长寿之乡”的最好解释。

  大豆产业 外患内忧 多重瓶颈

  我国的大豆产业长期被进口大豆冲击。自2003年起,我国80-85%的大豆依赖进口,“洋大豆”长期把持我国大豆市场。一方面挑战着我国本土大豆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洋大豆”为转基因大豆,严重威胁着我国食品安全。振兴我国本土大豆产业已成为一项政治、经济难题。

  我国本土大豆的科研、生产、加工全链条体系都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排挤,自给率很低。单以南方大豆来讲,多以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的大豆为主,因南方多以山地丘陵为主,自然条件限制农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机械化生产难度较大,大豆生产存在种植面积小、科技含量低、规模效益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致使南方大豆市场竞争力相对更弱,产业发展遭遇多重困难。

  就梅州本地大豆产业而言,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上述问题。生产上,梅州现有农业经营主体4000余家,9成以上为手工作坊,小、杂、散、乱问题突出,生产能力受限。加工上,梅州本地豆制品多以古法腐竹、客家豆干、豆豉等传统工艺产品为主,多为初粗加工,品种开发、产品设计、品牌包装等相对简单。销售上,作为梅州农业中流砥柱的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存在思路受限、人才紧缺、管理乏力等问题,致使自身规模不大、标准不高、品牌不响、市场不稳,难于做大做强,销售多局限于本地市场,难以对接外地大市场,而且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带动力不足。

  如何发挥华南区光、温、水自然优势开展大豆轮、间、套种?如何盘活梅州富硒长寿资源激活大豆产业?如何整合资源“接二连三”延伸大豆产业链条?如何把大豆实体经济平台与梅州客家素食文化有机融合?如何用好互联网+大平台重塑“客家豆制品”大品牌?如何把客属地区“小时候的回忆”变成豆制品商品直供体系?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靠一场文化节能够一蹴而就的。

  探寻出路 培育主体 拓展市场

  为破解困境、探寻改革与发展之路,梅州市农业部门从培育与整顿经营主体入手,花费2年多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组建了梅州金柚、茶叶、慈橙、稻米、水产、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特产、花卉、蔬菜、南药、养猪12个市级农业协会,为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同时,与广州共建全国首个跨区域涉农“协会联盟”,共吸引了市内921家企业、珠三角400多家企业和200多名专家顾问加盟,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组织。初步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六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体系。

  以此为抓手,梅州农业得以快速发展,仅2014年一年便取得多项“第一”:2014年农业增加值179.46亿元,比增4.3%,增速全省第一;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累计65家,占全省比例超11%,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名牌产品(农业类)14个,增数历年第一,累计70个,占全省近1/10;在广东省农业厅评选的首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名单中,梅州成功入选且名列第一。

  市场拓展上,梅州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竭力搭建“大宗供销+超市专柜+社区直供+电子商务”四位一体、互为补充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产销市场体系。相继开通了梅州-珠海-澳门、梅州-汕头、梅州-广州安全食品产供销一体化市场通道;在卜蜂莲花等超市全国连锁店建立梅州特色农产品专柜;并建立起华南农业大学、广州海珠、增城等区社区直供店20多个。尤为重要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全省率先发展农电商:2014年9月28日,全省率先建立首期120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农电商产业园,为经营主体搭建“线下展销+线上远销”为一体的农产品长效展示与流通平台;2015年1月8日,全省率先启动“一站购”安全餐桌连锁服务平台,打造线上下单、线下直供、个性定制、冷链配送、产销一体、全程可溯的“一站购”平台,首批启动25个服务点。

  这些组织化、品牌化、市场化基础平台的搭建为大豆产业的整顿、提升、延伸奠定了“大环境”基础。
除了这些“外源动力”大平台的构建,大豆产业链条内部的“内功提振”同时进行,优化品种是第一道坎。自2008年起,梅州市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博士团合作,利用梅州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大豆文化,在保留种植当地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大豆课题组选育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先后在蕉岭、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县(市、区)建立大豆种植基地,以“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促进了新品种的快速更替和大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梅州全年种植大豆近30万亩。除了上游的“良种”工程外,中游的腐竹、豆豉、酱油、豆干等传统工艺提升工作也如火如荼进行,此中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香港有机认证中心等单位(组织)给予了全程、全链条的技术支撑。在下游,大豆产业向三产的延伸也因为梅州全市“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大文化旅游平台而提振,越来越多的豆制品不但成为了客家人的“等路”(客方言“礼物”之义)佳品,也越来越多成为外地游客的“手信”(粤方言“礼物”之义)选择。随着“互联网+”软件平台的对接,以及梅州市航空、铁路等硬件的不断升级,拥有着浓郁客家文化特色的“客家豆制品”经过跨境电商平台漂洋过海,供上了海外客家乡贤的餐桌。

  客家豆品 素食文化 长寿“手信”

  为凸显客家豆制品客家文化、长寿文化、素食文化特质,此次活动特意选在“中国长寿之乡”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千年古寺万福寺大广场启动。启动仪式上,大埔县人民政府刘采峰副县长致辞,中国大豆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梅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房惠霞分别为中国客家豆制品研发中心、大埔县大豆协会授牌,标志着客家豆制品的研发和推广平台正式启动。随后“中国豆制品线上线下(华南区)商务平台”正式启动。中国大豆协会、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与中国客家豆制品研发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淘宝网、卜蜂莲花连锁超市与大埔县大豆协会,大埔县汉峰实业有限公司与梅州市乐得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供销合作协议,为客家豆制品产、学、研、供、销搭建起长效合作平台。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客家豆制品展示与品鉴区、豆制品DIY体验区、天伦之乐亲子活动区等,让参会家庭、游客通过参观豆文化历史长廊、奇观大豆、豆腐塑形、豆画展、亲手体验石磨豆腐、手工腐竹,品尝传统豆制品等多项活动,收获多维乐趣。

  中国大豆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强调说,在国外转基因大豆严重威胁我国大豆产业生存的背景下,梅州能举办这样一个活动,是非常难得的举动。而且整个活动有点有面、节奏紧凑、体系复合,不但借机整合资源搭建了客家豆制品产业链条“纵向”合作平台,而且还主动创新向二三产“横向”延伸,难能可贵。他希望以此为契机,梅州能“以豆为媒”,发挥富硒资源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力推长寿大品牌,加快南方大豆产业发展,为保卫发展我国大豆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也将发挥行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以及富硒长寿品牌打造等方面,全力支持和帮助梅州。同时,他呼吁更多的大豆经营主体加入大豆产业协会大家庭,共同推动我国大豆产业复兴。

  据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介绍,梅州的富硒、长寿资源是打造客家“寿牌”大豆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为此,梅州市农业部门将着力搭建4个平台:一是培育以万福天集团为龙头的产业主体平台,整顿全市豆制品主体、提升运营水平,逐步改变当前小规模、小生产、小作坊的局面;二是促进豆制品产业向二、三产业深度和广度延伸,以延伸链条和提高全链条附加值;三是搭建与淘宝网、京东商城、卜蜂莲花、本来生活网等的市场合作平台,拓展客家豆制品的销售渠道,解决大豆企业“后顾之忧”;四是嫁接、承接全国科研院所的资源平台,以新成立的中国客家豆制品研发中心、大埔县大豆协会为核心的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平台,为客家大豆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除此之外,刘玉涛还透露,梅州市农业部门正在发挥穂梅对口帮扶政策优势,以广州为首个试点市谋划客家豆制品以及其他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的B2B+O2O模式,以及外地游客走进梅州的“长寿体验之旅”系列活动。

  据悉,活动上还举行了“长寿晚宴”,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品尝了客家富硒长寿美食,品类多达数十种,原汁原味体会到了梅州客家富硒长寿文化的魅力。中国·客家豆制品文化节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接下来还将举办客家豆制品知识竞赛、厨艺大比拼、美食节等系列活动,以期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客家豆制品和素食文化。(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刘菲、肖铭浩)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4:21 , Processed in 0.1330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