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景区景点介绍
(天气清朗,远处青山漫漫 作者:小林)
桃花潭位于泾县境内太平湖畔,本系青弋江流经翟村至万村间的一段水面,地势平坦,水面宽阔,同时境内有镇也名为桃花潭。
为了繁衍和衬托深蕴的桃花潭的唐诗文化,后人在桃花潭镇境内陆续兴建了太白楼、义门、怀仙阁、踏歌岸阁、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文昌阁、万村和水东老街、南阳镇门楼等古建筑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桃花潭景区。
桃花潭景区内风光无限,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气息完美结合:潭水西岸,怪石拔地而起,层岩陡峭,临潭峙立,形似龙盘虎踞。县志《桃花潭记》称“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洁,烟波无际”,峭岩上古藤缀拂,烟雾缭绕,朝阳夕晕,山光水色,尤显旖旎,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一篙新绿,微波涟漪,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潭东岸,有东园古渡,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有明朝建踏歌岸阁,西岸有垒玉墩、彩虹岗、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下游东岸有建于乾隆年间的文昌阁,阁重檐飞角,方圆八面,气宇轩昂,昔为文人兴会之所,游人登临极目之处。
桃花潭景区地址: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
门票:58元
景区主要景点
中华祠
又称翟氏宗祠,是陈氏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
“忠孝堂”前后三进,占地千亩,建筑材料均为楠木,汉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
文昌阁
位于桃花潭东北,是一座八角形的三层翘角楼阁,外有围墙环绕,三层楼阁逐层收分,八角高翘系有风铃,顶端宝刹上指云天,造型秀丽端庄。
阁楼底层外有回廊,8根方形大理石柱,下为青石柱础。墙上嵌有两块青石碑,一为里人翟士吉撰《创建文昌阁叙》,一刻山东道监察御史赵青藜撰《翟氏创建文昌阁记》。底层向南开门,青石门坊,方砖地面。8根檐柱和4根金柱支撑。屏风前悬“盛世文明”四字木匾,后有木梯登楼。二层外有回廊,设木栏板供人远眺。檐柱上有狮形斜撑,四面砖墙上开拱券小门。楼内屏风上刻《阴骘文》,上首悬“文光射斗”四字木匾。三层楼外同样有回廊栏板,狮形斜撑。八面开门,门扇窗棂上装斜方格,当中有四瓣一花图案。楼内顶上为平板天花。
此阁建成千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后来多次修葺,1991年文物部门拨款又修。
太平湖
溯桃花潭水而上,就是皖南山区最大的陈村水电站,登上电站大坝,极目远眺,面对的就是文明于世的“黄山情侣”太平湖,与黄山一衣带水,可乘游艇直达黄山脚下。湖面碧波万顷,翠峦千重,另是一番景色。湖中的黄金岛,犹如太平湖的掌上明珠,亭亭玉立,岛上森木茂密,鸟语花香,一步一景,如诗如画。
(桃花潭上的水手要回去了 作者:小林)
踏歌岸阁
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岸东国古渡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
阁楼的底层为过道,两边是砖砌实墙,下面是麻石砌成的基础,有石阶下河。阁楼底层向街道一面是敞开式,临潭为半圆形门洞。上层为一小楼,向潭一面设窗台栏杆,供游人凭眺潭上风光。檐下高悬“踏歌岸阁”四字横匾,原为里人翟容所书。后毁。1983年重修时,新匾为原安徽省政协主席、书法家张恺帆所书。小楼临街一面设木制屏风,刻《踏歌送行图》,再现汪伦送李白的情景。
据有关资料记载,此楼可能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解放后又修。
梦潭轩
建于踏歌岸阁左侧的“梦潭轩”。为砖木结构的14间平房。前有小院,布置竹石花木,幽静洁雅。后有临河小院,除种花外,院墙上开设空花漏窗,供认观赏潭上景色。轩内陈列书画,图片,藏有古碑等文物。并备文房四宝,供游人即兴泼墨挥毫,书写自己的情怀。
怀仙阁
桃花潭西岸石壁的北端,突起一座石墩,上面布满树藤和苔藓,远望如用翡翠垒成的螺髻 ,因而有“垒玉墩”的美名。相传李白曾在上面饮酒吟诗,后人建了一座“怀仙阁”,缅怀当年的嫡仙人。
怀仙阁于1987年重建。三层楼阁依山临水,飞檐叠出,气势挺拔,为桃花潭最具象征性的建筑之一。登临阁上饱览桃潭秀色,缅怀诗仙遗踪,令人浮想联翩。
书版石
垒玉墩下有一段页岩,一层层整齐的岩石像是许多书藉叠在一起,任风吹浪打,岿然不动。不知何人写的宏制巨著,遗留在潭边成为一景。或许里面记录了千百年的故事。如果哪位游客有缘,有一天会解读这部神秘的天书,定会得益非浅。
彩虹岗
在垒玉墩的南首,当中隔着一道小溪。岗上的岩石上纹理曲折带红褐色,因而翟赐履说:“每至晨光初耀,夕辉斜照,回清倒影,望之亘若虹飞,是纳彩虹岗之名矣”。也有人认为:在夏秋之间,雨后初晴,岗上常有彩虹飞起,因而得名为“彩虹岗”。或许两说都有所凭,无论是晨光夕晖中的红褐色山岗,还是雨后初晴的七彩虹光,在青山碧水之间是极为绚丽的景观。
周边景点
查济古村
此古村就在桃花潭镇,距离桃花潭景区非常近,适合顺道游览。
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 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灵。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
详细攻略地址:
http://www.likefar.com/route/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