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0|回复: 0

客家山歌好把式——追憶遠逝的山歌大師周天和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2-10 1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山歌好把式——追憶遠逝的山歌大師周天和                    2015年02月06日11:46    來源:梅州日報


        2692085832950925517.jpg
        7206140376802743123.jpg
        2559458561327553870.jpg
          ● 羅雨君
          人物簡介:周天和(1930—2013),興寧市徑南鎮徑心圩人。退休於興寧市山歌劇團﹔系梅州市山歌大師(1999年在深圳客家山歌節上力挫群雄,被評為“山歌王”),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曲藝家協會會員,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授,興寧市政協委員,興寧市首屆山歌協會會長。
          1、青春年少現歌才
          去年的11月24日,客家山歌大師周天和走完了人生的八十四個春秋,駕鶴西去,客家歌壇巨星殞落。如今,大師遠逝雖一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們的腦際中浮現,仿佛他還活在人間。
          1930年9月,周天和出生於泰國的一個開縫紉小店的家庭,父母靠做手工養家糊口。周天和四歲時由母親帶回國內定居於興寧徑心圩鎮,回國后不久,父親因肺病去世於泰國。從此,周天和母子倆相依為命,苦度春秋。由於家境貧寒,周天和初中未讀完便輟學在家務農、放牛。
          周天和天資聰穎,頭腦機靈,天生口齒清晰,聲音宏亮,十來歲時,就被鄉人舉薦在千百人面前念誦向“龍王爺”求雨的長“祝文”,他頭戴禮帽,身穿長衫馬褂,神氣十足,有板有眼,態度從容,少年老成,深受大人們點頭稱贊。
          新中國成立后,年輕的周天和憑他的聰明才智和對客家山歌的愛好,在鄉間積極參加了一系列的宣傳文藝活動,自創自唱自演了很多結合形勢需要的文藝節目,比如宣傳新婚姻法、掃盲識字、農業合作化、公社化、大煉鋼鐵和興寧建機場移民工程等,深受上級領導和群眾的好評。青春年少的周天和歌才得到充分展現,很多節目獲縣裡獎勵,有的作品還在報上刊登。
          在宣傳新婚姻法中,周天和用“客味”十足的五句板唱道——
          過去婚姻真苦情,
          窮人養子難娶親。
          細細養便童養媳,
          年三十晡來成婚,
          父母苦甘鎖間門。
          現在婚姻笑連連,
          女方唔講身價錢。
          簡單節約辦婚事,
          隨便菜色請親朋,
          米篩上甲就團圓。
          由於周天和在文藝方面的特別才能引人注目,1959年被興寧縣宣傳文化部門任用,安排到興寧山歌劇團任演員、創作員兼財務工作,從此,周天和如魚得水,唱歌和創作進入了迅猛發展的黃金時期。
          2、客家歌壇一台柱
          經過多年磨煉和生活積累,雖然周天和對山歌的創作和說唱進步很大,但他仍能謙虛好學,向一切能人學習,不恥下問,拜前輩為師。為了挖掘、掌握、傳承客家山歌的說唱方式方法,為得到更多散落民間的說唱唱本,他多次到各縣尋找、拜訪“嘉應五屬”中健在的“滿”字輩民間說唱老藝人,如朱滿、羅滿、彭滿、吳滿、溫滿等。因此周天和對山歌特別是五句板說唱造詣更深,在創作和山歌擂台賽中能嫻熟地把客家方言、雙關比喻、諺語、歇后語運用其中,使他唱功赫赫、聲名鵲起,成為閩粵贛客屬人聚居地家喻戶曉、深受歡迎的山歌藝人,省、市、縣、公社的大型山歌演唱活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的歌聲。
上世紀六十年代,周天和受到不公正處理,在“文革”中,他唱山歌又被作為“封、資、修”批判。因此,周天和一連幾年都偷偷與人結伴遠赴清遠、懷集等地割鬆香,在棄鋼筆拿鬆鉤的艱苦歲月中,雖住山寮、喝泉水、食冷飯、洗冷水,但他仍鐘情自己喜愛的山歌,勞作之余,他在山上唱道——          山前山后山樹多,山岡頂上唱山歌。
          手拿鬆鉤山山轉,山山有公式就有歌。
          上岡唔得慢慢搖,過哩山排過山腰。
          一滴鬆香十滴汗,總愛鬆香產量高。
          一天夜裡,突發山洪大水,把周天和放在河邊的一擔鬆香沖走了,他打趣詼諧地唱道——
          一擔鬆香放河邊,准備今日去賣錢。
          誰知昨夜水打走,龍王欠公式鬆香錢。
          在幾十年從藝生涯中,特別是粉碎“四人幫”后,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給周天和帶來了文藝的春天。周天和花盡心血和汗水,日夜伏案,創作編寫了二百多篇(章)山歌唱本和曲藝作品,大部分都被音像公司制作成影碟廣泛傳世發行,電視、電台經常播放,廣大民眾家庭、東南亞華僑家庭也爭相觀看和收藏。他的作品《春催杜鵑》於1976年赴北京參加匯演,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錄制對外播放,此為周天和人生中最津津樂道的榮耀之事。
          1990年10月,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梅州舉辦的90’山歌節是梅州史上規模最大、項目最多的山歌大賽,有146位選手參賽,全是梅州山歌精英。在這次山歌大賽中,周天和過關斬將,最后與湯明哲大師的斗歌很有“火藥味”,令人關注和難忘。他們兩人的歌才都出類拔萃,互不相讓——湯明哲唱道:
          八月十五月光光,內外客家聚一堂。
          海外僑胞光景好,為何朝日緬家鄉。
          周天和唱:
          僑胞在外歲月長,朝思暮想想回唐。
          祖國再窮系祖國,阿媽再丑系親娘。
          湯明哲唱:
          同你認識時間長,閣下可稱山歌王。
          今日花花大世界,樣般唔去撈一場。
          周天和唱:
          天下月光一樣光,到處桂花一樣香。
          外邊世界雖然好,難舍梅州好家鄉。
          擂台賽結果,周天和以第一名的成績與余耀南、陳賢英、湯明哲一起被大會授予“梅州市山歌大師”。
          周天和曾多次跟隨市縣領導赴新馬、香港、廣州、惠州、深圳、贛州、韶關等地慰問演出和參加文藝比賽活動,為市縣改革開放、招商引資、溝通海峽兩岸和海外華僑情感,做出了一定功績。周天和才思敏捷,唱歌對答如流,斗歌賽幾乎百戰百勝,常獲第一名,令各地歌手甘拜下風。周天和還擅長於寫和唱難度頗大的仄韻歌、虛玄歌、拆字歌、疊字歌、尾駁尾歌、雙關比喻歌。如——“仄韻歌”:
          豬肉上砧惹刀切,青鬆唔怕落霜雪。
          水浸黃豆假大種,雞公帶仔浪你揭。
          周天和創作的山歌說唱傳本和曲藝節目之多、發行之廣,是客家山歌史上的一個標杆,千古留芳,難能可貴。他對客家山歌的造詣、挖掘、傳承所作出的貢獻被廣大民眾贊譽和認可,政府部門多次嘉獎和表彰他,宣傳文化部門吸收他為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曲藝家協會會員,廣州星海音樂學院聘他為客座教授。周天和是名副其實的客家歌壇一台柱,是當之無愧的客家歌壇一巨星。
          3、老樹前頭萬木春
          上世紀八十年代,周天和重新出來工作,並當選為興寧市政協委員長達22年。他自費訂閱多種報刊,收看電視節目,關心國家大事,所以他的作品也都與時俱進,主題嚴肅,積極向上,催人奮進。他常說,是共產黨給了他這個放牛娃前進的方向,是改革開放給了他政治和文藝的春天。
          周天和一生以山歌為伴,在眾多山歌手和歌迷眼中,他是山歌歌壇“大哥”,在傳承和發展山歌方面,大家對他寄予厚望。他也知道歲月不饒人,自己年事已高,體力、精力大不如前,也覺得自己在傳承山歌方面要有擔當。於是,他每年花很多時間參與為年輕歌手組織的輔導活動,做好傳幫帶。1996年周天和被選為興寧市首屆山歌協會會長,2002年又獲連任,在他任會長期間,興寧市山歌事業如日中天。經他多方奔走和歌迷、海外僑胞的捐款支持,1997年在興寧人民公園內建了座“清林山歌亭”,使山歌愛好者聽歌、唱歌、聯絡交流有了好去處。
          1999年10月,在中國文聯、廣東省文聯和深圳龍崗區主辦的深圳客家山歌擂台賽中,年過古稀的周天和再次技壓群雄,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授予“山歌王”稱號。賽后記者問周天和獲獎感言,他立即用山歌回答——
          一九九二出新聞,小平同志來南巡。
          深圳龍崗大變化,日新月異歲歲春。
          特區經濟領先行,各類人才都拔尖。
          莫話興寧無才子,且看老鄉劉志庚。
(注:劉志庚,興寧人,時任龍崗區委書記)

          周天和說,如果自己平常不讀書看報、不認真學習,對社會和特區情況一無所知,就難回答提問,山歌就跟不上時代步伐。
          老樹前頭萬木春。晚年和病中的周天和多次在政協會議上和宣傳文化工作會議上呼吁要培養山歌新秀,扶持山歌事業傳承和發展,並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他身體力行,潛心研究客家山歌,毫無保留地向年輕歌手和歌迷傳授自己長期積累的心得體會、創作經驗和說唱的方式方法。幾年來,先后有十多位歌迷、說唱人正式、鄭重地舉行儀式,拜他為師。目前活躍在梅州城鄉的許多有名氣的說唱藝人以及最近被評為“梅州市山歌大師”的鐘柳紅、鐘偉華等都是周天和的弟子傳人,與周天和留給我們的幾百篇山歌唱本、影碟、書稿一樣,所有客家山歌的后起之秀都是客家文化的寶貴財富。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21:20 , Processed in 0.1260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