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重约1.5公斤、直径约40厘米的铜制大钹,在表演者手中左右开弓、上下翻飞,时而滚动,时而旋转,变幻出各种惊险刺激的高难度动作,令人啧啧称奇。梅江区这一奇特的民间舞蹈——铙钹花,最近经广东省政府批准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赖地割草
猴子挑水
鹤立鸡群
铙钹花是梅州城区及周边部分地区客家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其流传可考历史已有400年。据了解,铙钹花是“香花”僧人在佛场间用于调节气氛的一种技艺表演,源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佛教传入梅州时与当地文化生态相结合,从而伴生出的“香花佛事”的表现形式之一。
铙钹花是“香花佛事”中的主要项目,由梅州“香花”僧人编演,经长期以来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独具一格的表演风格。表演时,通常由一个僧人持钹上场表演,四五个僧人在旁边鼓乐伴奏。表演者利用手中的铜钹左右开弓、上下翻飞,达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变幻多端的表演技艺既奇异又惊险,同时也不乏令人发笑的诙谐风趣之举。鼓乐手根据表演者的动作敲打锣鼓,鼓点时而激昂如暴风骤雨般热烈,时而平缓如风平浪静的湖面。舞蹈动作共有108个,主要有单转钹、双转钹、高空抛钹、黄龙缠身、猛虎跳墙、秕谷逗鸡、乌鸦卸翼、鹤立鸡群、赖地割草、枫树脱叶等数十种高难度技巧动作。
所有动作中,最惊险刺激的莫过于“高空飞钹”:铜钹被高高抛向空中二三十米高处,跌落时用手或小竹棍接住,纹丝不动;最诙谐有趣的莫过于“秕谷逗鸡”,随手扔出去的铜钹如同贪吃的小鸡紧紧围着人转,吓不走赶不跑;最有意境的莫过于“枫树脱叶”,铜钹像吹落的枫叶般翻滚飘洒而下,扣人心弦、惊心动魄;而“乌鸦卸翼”、“猴子挑水”、“画眉跳架”则是诙谐趣味,令人忍俊不禁。表演时间共约40分钟。
近年来,铙钹花作为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表演方式,颇受国内外研究客家民系、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关注。
(何碧帆 黎金本 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