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季节用来烧炭取暖的火窗。
六百多年历史的尖山织席机。
近日,笔者走进五华县梅林镇文化站参观,惊喜地发现该站建立了一个“客家博物馆”,虽然暂时只有一个房间,展出的物品不过百余件,但这些活生生的文物原汁原味、古色古香,能够勾起客家人久远的记忆,给人无限的岁月感叹和遐想。
“哇,那火窗是用来在寒冷的冬季放些木炭取暖用的;箩格是用来探亲时装礼物的;油灯、马灯是用来照明的……”。在展览室里,作为土生土长的五华人,一眼见到那些看过、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品就倍感亲切:有高架床、摸栏、衣箩、箩格、酒瓮、斗、斗笠、脚盆、衣橱、油灯、马灯、饭甑、书笼、水桶、粪桶、火窗、刨子、牙钵、石磨、砻、织布机、织席机、犁、耙等等。这些用具,有的至今还在使用,如犁、耙、斗笠、摸栏、衣箩、箩格、酒瓮等;但有的已因时代的进步完全不用或很少使用了,如火窗、石磨、砻、织布机、油灯、马灯等;也有的已经被塑料或不锈钢制品取代了,如木制的脚盆、水桶、粪桶等。正因为有些用具已不再使用,才更显得进行收集、保护的重要性,否则,很可能被丢在垃圾堆废弃或废铁回收砸碎甚至被当作废木料塞进农村炉灶里烧掉,而能够制作那些用具的师傅或已停做或已忘记或已作古了。
梅林文化站建在梅林圩,位于镇政府大楼后面的大街上。据悉,该镇按照创建先进文化镇的要求,匠心独运,自去年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走遍梅林每一个村,收藏了一百多件当地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并在文化站楼上设立了展览室。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尖山草席”,据称其手工制作,冬暖夏凉,历史悠久,明朝末年传入五华梅林尖山,距今已有600 多年,它主要在尖山村世代相传,绵延不息。那张陈列的架子床据说也已超过100年历史。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器具是当地人在各个年代日常生活、耕种、节庆、宗教活动、婚丧嫁娶、教书育人等过程中使用过的“活化石”。该镇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搜集、挖掘、整理,不断完善展览室,突出反映我们客家人世世代代开创新生活的勤劳、智慧和毅力,让青少年有一个传承优秀客家文化的参观学习基地,并让各方游客了解我们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