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30|回复: 0

人民日報:铭记印尼土地上的客家奋斗史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11-15 21: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铭记印尼土地上的客家奋斗史(第一现场)   
2014年09月23日 03:51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驻印度尼西亚记者  庄雪雅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23日   22  版)
7c760628-d44a-44c3-a379-79f10e1d222d.jpg
客家博物馆内一角,展示着有关印尼各地华人的照片等资料。
本报记者 庄雪雅摄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东区的缩影公园内,一座中式客家土楼在充满当地风情的建筑中显得别具一格。这就是今年8月底刚刚落成揭幕的印尼客家博物馆,也是海外第一家反映当地客家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鹅黄色的小楼共三层高,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由印尼客属联谊总会(简称印尼客联)筹建、中国梅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献、图片及历史文物,博物馆系统展现了客家人在印尼群岛开拓创业、与各民族携手建设国家的奋斗史。
本报记者在博物馆看到,不少在公园内游玩的游客被客家土楼的设计吸引,纷纷在门前摄影留念。“为了代表客家文化,博物馆的外观设计花了一番心思。”馆员周树兴告诉本报记者,客家人建造土楼这种城堡式房屋最早是出于抵御野兽及草寇侵犯的需要,三至五层的庞大建筑可容纳上百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楼的防御功能弱化,文化功能增强,被公认为与周边环境最协调的民间建筑之一,还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馆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正厅中巨大的“公式”字,周围簇拥着百家姓。“这是客家话里的‘我’,是我们客家先民创造的文字。”周树兴解释说,“公式”从字形看是一个人站在悬崖边面对万丈深渊,寓意客家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百家姓代表中国,象征印尼客家人虽在海外开枝散叶,文化的源头仍在中国。”
从博物馆大厅拾级而上,便到达二层印尼华人历史展厅。“印尼客家人的历史离不开整个印尼华人的大背景。”印尼客联总主席叶联礼对本报记者说,博物馆的目的是呈现“大客家”概念,心怀弘扬华人文化的愿望。
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华人“下南洋”历史、旧时华人行业、印尼各地华人发展故事、印尼华人对当地文化艺术的影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印尼客家人文展厅位于博物馆三层,它以生动翔实的图文叙述客家人在印尼的发展史,介绍印尼客家英才,还陈列出包括客家乐器、农耕用具、龙屋泥塑模型、传统厅堂及新娘房陈设等数百件民俗展品。印尼这片蕉风椰雨的土地见证着客家人的奋斗史,而漫步在展厅中有如走进时光隧道,百年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凝聚在短短数步之中。
早在13世纪,参加抗元义军的10余位青年驾舟漂泊南洋,抵达婆罗洲(今印尼加里曼丹岛)定居,成为历史记载中第一批迁移到印尼群岛的客家先民。明清时期,不少客家人远渡重洋至婆罗洲开采金矿;到18世纪中叶,已有7万余人开设20多间矿业公司;至今,西加里曼丹省的坤甸市、山口洋市一带仍通行客家话。
1840年鸦片战争后,客家人开始大规模“下南洋”往海外谋生,荷兰殖民政府也多次从中国南方招募契约华工,不少客家人被送往邦加岛、勿里洞采矿,或是在苏门答腊岛种植园劳作。客家人在印尼辛勤耕耘,为当地经济社会贡献不小。目前印尼客家人约有800万,大概占印尼华人总数的40%、印尼总人口的3%至4%,散居在全国各地。
“在勿里洞,有许多客家人开设的矿场;在棉兰,客家人参与城市建设;在雅加达,大市场几乎一整条街都是客家人开设的商店。”叶联礼的语气充满自豪,“我们做生意吃得起苦,以诚待人,所以今天的客家人在纺织、矿业、地产、金融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大成就”。
此外,印尼客家人在抗荷、抗日斗争及建国过程中与各族人民并肩作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我们不是只会赚钱的生意人。”81岁的杨兆骥在华文出版业默默躬耕了半个多世纪,他说,印尼客家先辈中不乏海军少将李约翰等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人物。
在博物馆中参观,游客不仅被生动翔实的文献和琳琅满目的展品吸引,还会深深感动于馆内一以贯之的客家精神。刻苦耐劳、团结创业、正直俭朴、敬祖重孝、耕读传家、捐资助学……这些客家古训镌刻在展厅最醒目的位置。
48岁的雅加达副省长钟万学对本报记者说,他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读书致仕,为民请命”的训诫。这位勿里洞客家华商的儿子在政界以廉洁实干、雷厉风行闻名。不久的将来,钟万学有望接替佐科·维多多,成为雅加达有史以来首位华人省长。
“创办这家博物馆的目的是追念先贤、激励后世。”叶联礼语重心长地说:“客家先贤漂洋过海来到南洋群岛,当过工人、农民、小商贩,创业也是白手起家,几百年里遭受的沧桑苦难多得数不清。我们想让年轻一代记住,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只有辛勤打拼才有成功的一天。”
正是怀着慎终追远、崇文重教的使命感,印尼客家人克服重重困难筹集到400亿印尼盾(约合2051万元人民币)资金,从规划筹建到落成开馆,博物馆建设历时仅两年半时间。客家博物馆工作委员会主席李世镰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博物馆将定期举办讲座、文化沙龙等,为华人社团提供活动场地。
“客家博物馆开幕之后,印尼缩影公园里终于有了华人的文化空间。”李世镰介绍说,缩影公园内汇集印尼全国的名胜景观和文化艺术,是印尼多元文化的象征,博物馆则代表包括客家人在内的印尼华人文化,“博物馆的选址寄托着美好寓意——作为印尼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华人与各地民族文化和谐共处、交流融合。这也正是我们的发展之道。”
(本报雅加达9月22日电)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1 21:48 , Processed in 0.1253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