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9|回复: 0

客家语浓:客家老井纪趣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11-14 23: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语浓:客家老井纪趣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14年07月16日 13:56    来源:广东新闻网
  
U187P13T2D322434F42DT20140716135651.jpg

最常见的普通水井


   

U187P13T2D322434F44DT20140716135651.jpg

较少见的方形水井


            

U187P13T2D322434F46DT20140716135651.jpg

在井沿砌一神台的水井


                                                                                              
  □林东
  有方便的生活用水是客家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房屋的不远处,若能从山坑或河溪道上开圳引水到屋侧最好,再在屋侧圳道上挖一个不深的坑,四周砌些石块,便成可从中挑水洗衣洗菜的浅水坑。还有一种情况是,屋侧有泉源,便在泉眼前挖个浅坑,四周砌放上石块。这两种水坑客家人也称之为“井”。当然,无法开圳引水又无法找到泉源的则要挖个五至十米深的竖井。
  挖竖井要先请来地理先生,先生会据房屋的坐向或据他编说的理由来确定挖井的位置,还会吹嘘这么选择对住房的五行配置才得当,主人住起来才能和顺。挖井是挖两米左右直径的圆形竖井,靠人工用锄头锄土、簸箕运土这最原始的方式挖,挖到一定深度时,井面上用桁木搭起三角架,并在架上装上木制滑轮将井底挖的泥土一簸箕一簸箕吊运上地面。井坑挖好后,再从井底起沿四周靠壁砌垒石块,一直砌至地面,然后用预先请人凿好的大石块(四块或六块),围砌在井面成一米左右高的井沿。也有井沿是用灰石或火砖砌围成的。井沿多是圆形的,但也有方形的。在井底砌放石块时,石块后面放些木炭,能更有效地过滤井水。待井水溢满后,水中放进几条小鲤鱼,可随时观察到水质情况。
  有趣的是,富有想象能力的客家人在酿制娘酒过程中,将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麯放入缸中时,中间也做成一个竖形窝直至缸底,这竖形饭窝客家人也称“井”,为“酒井”。另外,堂屋与堂屋之间的四方形空间客家人也称“井”,是“天井”,而且,俗语“头井二灶三门户”中的“井”就是指这天井,我们从中可知,这空间井在客家民居的建筑理念中有着很重的分量。
  有井必有打水用的小巧的木桶,旧时每家每户都备有井桶。使用井桶在井中盛水要有技巧,用手腕将绳索使劲一抖,井桶便自然倒扣进水中,待翻转浮起时,已是满桶的水。一般人家厨房中都放有大水缸,早上和傍晚用木桶各挑上五六担水,家人基本够用了。“两兄弟,和和气,空肚去,饱肚归”,这一传统客家谜语的谜底就是指这木桶挑水。有小孩或老人因提不起一桶水,便将绳索压在井沿上,用力将一桶水拖拉上来。若是灰石或火砖砌的井沿,年代久了,四周留下了绳索拖动而成的一道道深痕,使井更显“沧桑”。
  多神信仰的客家人,相信世间很多事物都有灵性的,树木,水塘,柴灶,河流,山冈等谓为“有神”。自然,这水井也有神。因此,在井旁用石块砌一个神台,正面中间竖贴一块小石碑,碑上凿有“井神之位”字样。逢年过节和每月的初一十五,虔诚的人都会到神位前焚香点烛祭拜。这井神的设立,无意间给井起了保护作用,使不良之人对井神有所敬畏,不敢对水井随便损毁。平时人们对水井这一公用设施也是爱护有加,见有不懂事的小孩向井内丢杂物或吐口水什么的,大人会及时制止和教育。井用久了,井底积下的杂物多了,便要在较旱时节选择一个吉祥日子,弄干井水,请人下井去把杂物清理上来。清理工都是挺灵活的人,他能张开手脚,抓踏着井壁中的石缝,猴子般下井去上井来,让胆小的人看着心悬!做完这项活后,主人会煮熟几只鸡蛋给下井人吃,客家人认为下井人是到“阴曹地府”走了一趟,吃鸡蛋一来可压惊,二来能使以后的日子过得有“春光”。
  老井的四周铺有石灰或铺放了河石,有的还放有可供洗衣洗菜用的石盆石缸。早晨或傍晚时分,挑水的,洗衣的,洗菜的,邻居们相聚在这里,家长里短,话语不断,笑声不断,那是一幅多么至美的欢乐和谐的场景啊!有耳福的话,还能听到井边传来的动情山歌:
  柑子跌落古井心,一半浮来一半沉;爱沉你就沉落水,莫浮起来动我心。
  可惜,这些养育了好几代人的乡间老井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已被废弃或填埋,人们的生活用水多是从山坑间用管道引过来的,邻居们欢聚在井边的生活场景已难再现!
    来源:梅州日报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02:12 , Processed in 0.1647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