揞 an31
邱冰珍
用面积较大物体去压一个体积小的物体。
揞,这个字既表意,也传声。“音”本身就是一种声音。
从表意看,这一定是一个要动手的词,最后的动作结果是什么呢?很明显,一番动作之后,什么东西不见了。“音”,意义联系暗,暗,感觉就是看不见了。
揞,古代字典解释很多,但多围绕这个意思。《广雅·释诂四》:“揞,藏也。”意思是,揞,把东西给藏起来了。《广韵》“揞,手覆也。”意思是,用手盖上去压着。二者合起来,不就是说把东西用手盖上去压住,蒙住不让人看见吗?
但是,光一个巴掌有多大?用一本比巴掌大的多的书盖上去压住,不也可以?如果需要的话,用整个身子覆盖上去,东西被身子压得严严实实,不是更好?
客语就是这样使用这个“揞”字的。
学生怕老师,看见老师进教室,手头的小玩艺瞬间被揞在把掌心下,脸上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大一点的玩艺,巴掌盖不住,便把身子往前一倾,用胸脯揞住了。
揞,很传神。而且不止于此,这个字被客家人自如运用,以致用出一个物理学原理来。
比如说,睡硬板床,明明是自己压着床板,客语却说床板揞人,因为压下去的时候感觉床板硬得戳骨头;明明是自己踩在碎石头上,却说:石子路唔好走,揞脚!因为尖锐的石子戳疼了脚板心。
这正是物理学里讲的一个力学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