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花开出新卖点 照亮客家文化
时间:2014-05-09 08: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春夏之交,台湾北部山区油桐花开,车行山路,蓝天白云之下,苍翠青山如披白雪,令人心旷神怡。台湾虽是宝岛,但毕竟腹地狭小,资源有限,因此肯在一花一叶上下工夫,把每个细节都发挥到极致。每年油桐花开,大型桐花祭活动也拉开序幕,以油桐花带动旅游业,成为台湾的一大盛事。
照亮客家文化
因油桐树集中在客家人居住的桃园、新竹、苗栗,这些地区便成为每年赏油桐花的中心,客家人也搭上赏花快车,推广客家文化,令单纯的赏花增添了文化内涵。
闽南、客家、外省(指1949年前后来自大陆各省市的人)、原住民是台湾的四大族群,其中客家人比闽南人抵台较晚,只能聚居山区,他们开山辟田,艰辛垦植,是台湾山地的拓荒者,也形成了吃苦耐劳、耕读传家的个性与传统。他们大多聚居在台湾西部,聚居地被称为客家庄。客家庄无论是相对封闭还是与其他族群混居,都保留着自己的方言、习俗,呈现独特的客家风貌。
台湾官方设“客家委员会”,主办一年一度的客家桐花祭活动,把桐花与客家联系到一起,以油桐树的生命力比拟客家人“开山打林”的坚毅,以祭花传递客家人敬天重地的文化,更借着桐花祭展示客家美食、木雕、村落,打造“客家”品牌。
赏花人群走进客家庄,都要品尝一下客家小炒、姜丝大肠、猪肚酸菜汤,客家菜多以干菜和便宜的食材制成,咸香下饭,体现出客家人艰苦的生存背景和生活智慧。近些年,客家菜进入都市,往精致化方向发展,在保持传统食材和烹调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餐饮观念,再加上举办“客家美食嘉年华”、“客家粄条王冠军争霸赛”等活动,在台湾叫响了客家菜的名号。
做足一朵花的工夫
要把赏花做成旅游盛事,并非花开时节把人潮引来、然后卖点茶饭土产就算完事。以今年苗栗桐花祭为例,赏花引入音乐、舞蹈、摄影、游戏多种元素,去赏花,可以参加桐花舞蹈教学,学一段桐花舞;可以观看“金曲客家”表演、客家民俗展示;可以参加摄影、绘画创作;可以参加桐花知识问答游戏,赢得一个奖品……“游桐花好景、拍出丰富大礼”等推广口号把赏花活动包装得多元有趣。
支撑赏桐花丰富内涵的,是平日里各项研究和文化创意活动的展开,每逢油桐花祭,你会看到各种与油桐花关联的小商品,衬衫、帽子、围巾、领带、杯子、雨伞、玩具,都有油桐花或写实或抽象的图案,总有一款适合游客;此外,从各种角度研究、描述油桐花的资料齐全,植物学的、文学的、音乐的、节庆推广的方方面面,一趟赏花之旅也可以是一趟学习之旅。
这样的赏花活动带来庞大商机,像苗栗这样的农业县,近年因桐花名声大噪,赏花人次连年增长,带动食品、陶瓷、木雕等再度兴旺。在前几年的一项评比中,油桐花战胜樱花成为台湾人心目中的花魁,显示了赏油桐花活动的影响力。
各地打造桐花美景
苗栗等山区县市油桐成林,缘于上世纪60年代台湾选油桐为造林树种,因油桐生长速度快,五六年就可间伐,且少虫害、易成活,作为经济树种受人喜爱。没想到旅游业大行其道的今天,油桐花成了新卖点,每逢花季带来几十亿元新台币的旅游收入,因此,除桃园、新竹、苗栗这些油桐成林的地区外,近几年,台湾北部其它适合栽种处也广植油桐,打造大大小小的油桐景区。
比如新北市土城有一个桐花公园,每逢四月末五月初,遍植的油桐树进入花期,团团如雪,风起之时,落瓣成阵,在树下铺成花毯,成为台北市民的赏花胜地。
新北市汐止通往石碇、平溪的路上有一段桐花公路,这段路两旁油桐茂盛,油桐花灿烂夺目,为了方便赏花人,路边设置赏花台、凉亭、停车带,沿着油桐花,游人还可走进包种茶茶园,花美茶香是这种路的卖点。
各地的桐花景区也都搭配上各地的特色捆绑销售,比如新北市的桐花与特产包种茶结合,而宜兰的赏花半日游就搭配温泉,云林古坑把赏花与特产咖啡相融……只要有油桐花,就可在花季大力推广自己的特产、景点,在旅游市场争得一席之地。(记者 陈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