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家宗祠到革命圣地
——万源祠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升华
2014年05月07日15:09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事物的演进有太多的出人意料,但其出人意料的演进必有一定的机缘。万源祠——这座原本作为上杭县古田廖氏族人敬祖睦宗和私塾学堂的普通客家宗祠,以后竟成为闻名遐迩的革命圣地和旅游景观,每年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前来瞻仰、参观。这种巨大的历史变迁和人文升华,是因为70年前它有幸承载和见证了一次决定中国革命和历史命运的重要会议——古田会议。 据《廖氏武威郡闽杭古田族谱》记载:今居古田各村廖氏为廖姓客家始祖廖花(字实蕃)五世孙伯六郎(字益于)之裔孙。宋元之际,伯六郎从龙岩县(今新罗区)小池黄畲迁古田辟地开基,历元明清数百年繁衍生息,“族运昌盛,贤才蔚起”,成为古田一大旺族。清道光戊申(1848年),播衍于古田各村的伯六郎裔孙五大房族人为缅怀祖先和敦亲睦族,择祖地古田社下山建起一座占地820.6平方米的宗祠并取名为万源祠,供奉始祖实蕃公及冯夫人等神牌,供族人拜谒祭祀。 与各地宗祠一样,万源祠的文化功能除敬祖睦宗外,还作为私塾以供族中子弟接受教育。民国开始,西学东渐,古田廖氏族人在当地率先接受新潮学风,于1917年在万源祠设和声小学,并在大门外侧再添一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廖氏先祖廖扶,东汉初年名士,号称北郭先生)振先生旧家风”,表明他们具有希望后代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又要继承先祖遗风的开明而务实的精神。 然而,如果不是“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万源祠的建祠宗旨和历史作用也许就此达到颠峰,并从此走向式微。然而,建祠者有先知先觉也难预料的是,1929年5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次入闽首攻龙岩城而经过古田时,当地四面环山,并只有三条石砌盘旋小路与外界相通的地理环境,以及已由当地苏维埃政权把和声小学更名为曙光小学的万源祠,给红四军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同年12月中旬正在连城新泉整训的红四军面临围剿之敌逼近,前委领导又为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而准备召开第九次军党代会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都不约而同想到了易守难攻并群众基础良好的古田。28日这天,社下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120多位红四军代表齐集万源祠。他们在此简陋而四面通风的空间里,一边以木炭取暖,一边聆听着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的报告。由于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会议仅开2天就圆满结束,并通过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等9个决议案。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万源祠也因缘于这次会议而被后人更以神圣的名字——古田会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田会址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下得到精心维修和保护,并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开始对外开放。以后经不断扩建,形成了以古田会址为主,以陈列馆为辅,兼以宾馆等配套设施的古田会议纪念馆,并先后接待了包括王震、罗瑞卿、陈丕显、杨成武、张震、卢嘉锡、陈兰、邓六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同志在内的一批又一批海内外观众。特别令闽西人民鼓舞和难忘的是,1989年12月,在纪念古田会议召开6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专程来闽西参观了古田会址。在参观时,他语重心长地对周围人士说:“古田会议精神是个宝,至今还有强大的生命力,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并挥毫题词:“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此后,古田会址相继被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列为“全国十大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每年都接待数以万计的观众前来瞻仰、参观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今年6月,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来闽西视察时还专门参观了古田会址。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万源祠风采永驻人间!(吴福文 李贵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