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简如林:七道工序 造就神奇土楼
zz.fjsen.com 2014-04-20 09:09 来源:东南网
▲圆形土楼德风楼 东南网4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张伟华文/图)走进土楼,层层堆叠,均匀有力,方形、圆形、椭圆形、曲尺形……不同特色的建筑形体,演绎着同一幅恢弘长卷。 而他,是这一切的缔造者。他叫简如林,76岁,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漳州市市级非遗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他用不起眼的泥土、竹条,幻化成优美的飞檐走线:圆形土楼环绕舞动,方形土楼规则律动,曲尺形土楼造型别致…… 不论方楼,还是圆楼,土楼的设置,大都是一层做厨房,离水源近;二层做仓库,干燥适宜储存谷子、地瓜;三层做卧室,有充足阳光。 历经百年风雨,土楼仍固若金汤,那就得从它的“前世”讲起。
▲方形土楼 谈起土楼,简如林打开了话匣子,“建一座土楼,一般要经过选址定位、开地基、打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装修这七道工序。” “首先楼主会请来风水先生,用罗盘算一卦。”简如林说,破土动工的时间,由风水先生选定,“破土一般在下半年,因为雨水偏少,又是农闲季节。开工前,客家人杀鸡开祭,在公厅的后墙下,放置五块大石,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以求保佑住宅平安。” 按照楼址范围,建楼工匠撒石灰粉,为“放线”。向下挖地基,以挖到实土为止,这就是“开地基”。若土质不理想,土楼人也有办法。 俗话说:“陆上千年杉,水下万年松。”简如林说,和贵楼,是土楼里最高的方楼,建在沼泽上,“祖先就是用纵横交错的松木,在下沉的楼墙上打排桩。” 夯墙是建土楼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夯墙前夜,要喝动工酒,开始夯墙时,还要放高升鞭炮。 简如林说,夯墙用的模板又称“墙枋”,杉木板制成。有两三个人站在墙枋上,手持着舂杵,一下一下地夯实土层。 大型的土楼,一年只能盖一层。简如林说,泥土得经太阳晒,待干燥了才能受力,盖第二层。为此,三四层高的土楼,通常要建三四年。 顶层夯土墙完工要放鞭炮,同一天要把中梁上好,即为“完工”。这时,楼主要办“完工酒”、煮红汤圆,宴请木匠以及帮工的亲朋好友。 土楼建成后,等上一年,缩水定型了,再粉刷,“不然粉刷上的石灰将整片脱落,损坏土楼墙面”。 简如林表示,一切准备就绪,楼主请来风水师傅看位置砌灶炉,这意味着,选个吉日,就可以乔迁新居了。
▲简如林 传承人 边造土楼 边记笔记
简如林,南靖县梅林镇人,是第17代客家土楼营造传承人。1955年,小学毕业后,他跟随师傅学习建土楼,数十年的建筑经验,也炼就了如今有力的胳膊。 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会土楼营造的师傅,各个都很吃香。他也很勤快,还精心制作了夯筑夹板、杵棒及辅助工具铲、大小拍板等工具。 刚开始,简如林是学习普通民房木构架的设计与制作,后来,亲自主持修建了多座土楼,边参加土楼的营造,边认真做笔记,数十年的建筑经验,他的笔记变成了一本难得的土楼营造资料。 简如林说,自己老了,退休了,毫不保留地把土楼营造知识教给了4个传承人,但这本事也不知何时能再展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