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41|回复: 1

感知幸福 ---读何英《悠悠岁月》

[复制链接]

0

主题

3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发表于 2014-4-10 08: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知幸福
                        ---读《悠悠岁月》
                        林    薇
  悠悠岁月,意为“久远的岁月”。这是令每个人喜忧参半的“话题”。有些人认为,岁月的流逝,就如散落在后院的一地梨花,也如朱自清散文《匆匆》所言:“睁开眼和太阳再见……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伤。而作家何英,从一位贫穷的客家少女,凭着执着和顽强毅力,凭着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却在渐行渐远的岁月中,以“平常心”与人相处,家庭温馨,同事友爱,弟妹祥和,在“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中感知幸福,追忆幸福,抒写幸福,将之取名《 悠悠岁月》并结集出版,与读者分享!
  于是,“幸福”像花儿一样在作家何英笔下绽放。她抒写的“幸福”具有浓郁的“全家福”的“底色”,并乐于与他人分享。在《喜迎孙女》这篇散文中,媳妇怀孕带给一家人 “升级”的喜悦:即将为人父的儿子催着老爸下班“准点”,父子俩商量着给虎年出生的孩子取个好名字,向往着“望子成龙”的好梦,却又说好不论男孩女孩,只要平安健康。而要当奶奶的“我”更是迫不及待地掰着手指估算“生产期”,关心着媳妇饮食喜好,在产房陪侍整整8小时,直到媳妇平安产子,一家人顺利“升级”,还给朋友群发短信,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家“普调”一级的快乐。
  对长辈追怀和敬意,以及兄弟姐妹间笃深的“手足情”,也是作家何英抒写“全家福”的内容之一。在《清明老家扫墓杂记》这篇散文中,“我”约好家中的弟妹,一起去祭祀何家祖宗,给逝去的前辈送“纸钱”,祈祷在另一世界“生活”的前辈们“幸福安康”;在母亲的墓前合影,告慰母亲儿女们“一个也不能少”地来探望她老人家了,还带了母亲生前爱吃的食物,坐在母亲墓前拉家常,只为地下母亲“听见”、“看见”,诉说母亲生前对子女的慈爱与呵护,如今儿女们一切安好,让长眠地下的母亲放宽心。
  这种“全家福”还延伸至朋友、同事之间的理解,工作间的默契,由此结下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何英说,对扑克牌的喜好缘于童年“大表哥”的启蒙,下雨天不干农活时,背着大人“偷”着玩。到了知天命之年,她便将“玩” 扑克作为增进沟通,培养感情的一种方式,营造“大家庭”的幸福感:和同事摸牌,“说说工作中的事”,彼此间不设防,坦诚相见,懂得换位思考,关系更加融洽;和自己朋友一起玩,可以“放下”家里“唇齿相咬” 的琐细烦恼,学会宽容和大度;和先生朋友在一起,他们打牌也如工作,讲究“政绩”,一丝不苟,寸步不让,也有随缘随意不较真的,进退自如,特别潇洒;有的别人玩牌,自己却乐意下厨给大家做饭菜,当好“后勤”;还有的故意装“糊涂”,趁人不备,浑水摸鱼,“巧取豪夺”;大家聚集一块,纯属自娱自乐,一旦“游戏”结束,冰释前嫌,感情自然更贴近,更加“懂你”( 《牌艺的乐趣》)。
  读何英的文字,字里行间洋溢着做人幸福与写作幸福相契合的“快乐”与“成功”。她自信对别人好,记得别人的好,做最好的自己,一定会遇上最好的“别人”。她怀着感恩的心纪念母亲,追怀公公,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将这些曾给予她“温暖”和人生启迪的人与事写成文字,也是一种“全家福”的体验。她每写一行字,泪雨纷纷,沉浸在对“母爱”的追怀,感觉写作如同偎依在母亲温暖怀抱里,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行,宛如眼前;她还信笔带出家乡的风情,家乡的往事,家乡的故园风物,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她笔下的文字也如无声的小泉,永流不息。她的写作也牵“系”着朋友情和同事情。她说自己书读不多,“没上过大学”,担心自己“业余爱好”写出的文字不能成“作品”,虚心“邀请”有文字功底的同事和博学的教授加以“指导”和“批评”,得到大家的肯定和鼓励后,她觉得特别幸福。因为是“纪实”,她将作品让家人和自家的姐妹 “品读”,直到文字感动了他们,泪流满面,她心里才踏实。因为真诚和感恩,这些纪实文字,也感动了读者,她应邀做客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网直播间,同时到大学做“大学生励志成才专题讲座”,成为大学“客座教授”,终于实践了自己“与好人结缘,与知识相伴,与快乐同行”这一生活理念。
  作家何英自谓《悠悠岁月》是“生活随笔”,是她生活的“原生态”。作为家庭主妇,何英有一个温馨的家,她是一位温善的主妇,秉承母亲勤劳节俭的品格,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必须招待”的客人,她总乐于亲自下厨,“操弄”锅碗瓢盆,做滿一桌“既经济,又体面”的菜肴,尤其“看到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自己亲自煮的饭菜,心中有一种幸福感”(《 锅碗瓢盆变奏曲》)。她的写作系着“全家福”,因而快乐幸福。她写的文字,付梓前先生总要亲自“审读”,为他俩曾共同经历的往事感动并落泪,儿子为母亲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而自豪。这一切体现在她作品中的是家人为她写的书所作的插画:从第一本书《抚摸岁月》,先生执笔作画,题为“耕余”,画面中老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喻意何英灯下写作淡泊名利的心态,表明一家人的心志;到《远去的岁月》中,她先生和儿子共同合作的,题为“惠风和畅”的插画,荷花吐艳,金鱼满塘,喻意一家人对爷爷生前给予知青博大的父爱,为一代知青的成长谱写了“玉汝于成”的篇章的追怀,就如和煦的暖风,爷爷并没有“远去”,而是随何英的文字永远和家人在一起;以及《悠悠岁月》中先生为她作品题为“春回大地”的插画,是一幅绽放的梅花,隐喻一家人喜上眉梢,平平安安,幸福和谐!
  做为一名成功女性,作家何英是幸福的,她是一位为幸福而写作的作家。作家张胜友说何英的文字“家长里短,锅碗瓢盆,絮絮叨叨,言说不尽”,给人的感觉是“生活真相”《序〈悠悠岁月〉》。何英就在“生活真相”中感知幸福,抒写幸福,如同我的恩师俞元桂教授所言,“日常生活中,饭能疗饥,衣足御寒,两心相知,家庭和睦,亲友情殷,精神富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不也是一种有滋有味的生活吗”(《俞元桂自述》)?学者汪毅夫将她的这种幸福感归结为“不生分别心”,也为她这种“静谧境界深深打动” 《序〈悠悠岁月〉》。也正是基于这样“静谧境界”,生活中的何英将爱心撒向孩子和家人,也撒向人间,乐意与“好人结缘”,虚心求教;工作之余,读读写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幸福对何英来说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种常态,时时刻刻延续着。心安事顺亲情暧,斗室之间天地宽,只要静下来有时间阅读,有时间写作,写作的过程就是幸福的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4-10 09: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01:45 , Processed in 0.1355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