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13|回复: 0

台南:府城韵味 客家遗风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3-10 17: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府城韵味 客家遗风

来源:汴梁晚报 2014年3月7日  本报记者 王兰兰
     

穿着一袭“大襟”蓝衫的客家妇女手拿工具劳作的身影,已经成为历史的剪影;一座座客家先民居住过的“伙房屋”也变成了残垣断壁。但在台湾的乡村、小镇、城市中,一座座客家文化会馆仍然顽强地坚守着客家人的信念。在台南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都市里,随处都可以发现岁月遗留的痕迹。3月4日上午,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穿越时空回到从前,细数客家先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台南市又被称为府城,位于台湾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核心位置,西临台湾海峡、东依阿里山山脉、北接嘉义县、南与高雄市接壤,地势平坦,适合耕作。台南市没有纯客家庄,所以谈到客家的时候,台南市很少被提及,大多数人认为这里与客家无关。其实不然,台南是汉人最先接触和开发的地区。清代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的客家先民,追随郑成功随军队来到台湾,并在当地拓垦繁衍。据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展示的资料显示,台南市左镇乡简氏家族的祖辈是郑成功的部将。客籍简氏入台最多的一支应为南靖简德润的后裔。据简氏族谱记载,1646年,郑成功举兵漳、厦抗击清军,简德润第十一、十二世孙辈群起响应,加入郑成功的部队。1661年,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他们随军作战,到达台湾。

如果追根溯源,台南的许多姓氏都来自福建与广东的客家地区。据资料显示,台南市现在约有75万人,其中客家人保守估计有5万人,客家人与闽南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行走在台南市的城镇和乡村,依然可以找寻到客家人在此居住过的痕迹,如台南市白河镇的海丰厝、大埔厝这些聚落名称,均显示出当地的客家人来自粤东地区。白河镇客庄的张姓家族就是一个客家家族,但目前大部分人已经成为不会讲客家话的闽南人。白河镇的张家祠堂为清河堂,尽管有相当浓厚的闽南风味,但还可以看到一定程度的客家遗风。

台南市虽然不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区,但台南市政府却不遗余力地推广客家文化。为发扬客家精神并促进多元文化永续发展,台南市政府于2003年将水萍公园内的水萍文化会馆规划为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2007年开始动工整建,历时3年,于2010年1月5日正式落成启用。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成为台南客家文化推广的新据点。

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坐落在台南市夏林路,虽然紧临大街,却没有一点喧嚣和嘈杂。从外观来看,它虽是一座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但融合了浓浓的客家味。步入会馆的大门,悬挂在会馆内的客家油纸伞、大红灯笼首先映入眼帘,让人仿佛置身客家庄。馆内一楼摆放着复原的客家祖屋,“两件事读书耕田,一等人忠臣孝子”彰显客家精神的楹联非常醒目。身着客家服饰的会馆志工钟汉东告诉记者,台湾客家人完整地保存了祖先尊师重教、刻苦读书、忠孝廉洁的传统美德。记者看到,馆内除了展示客家人重视伦理、晴耕雨读的人文精神外,还有客家先民赴台的历史、迁徙的过程,先民使用过的生活器具、服饰以及产业、礼仪介绍等。记者看到,来这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不难看出这里已经成为客家后裔学习祖先勤劳进取精神的场所。

今年62岁的志工钟汉东是迁台的客家人,祖籍广东蕉岭。在产品展示区,他指着一个古老的木制器具问大家:“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用的吗?”端详半天,记者一行实在猜不出它的具体用途。这时,钟汉东给出了答案:“这个叫打稻机。在我小时候,家里人就使用这个收割稻谷。”看着眼前的古物,听着钟汉东的讲解,记者眼前仿佛出现了身穿“大襟”蓝衫的客家妇女在晒谷场打稻谷的情景,她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一年的丰收,脸上充满了喜悦的笑容。随着岁月的变迁,这样的情景只存在客家人的记忆里。石磨、打稻机、酒罐、烛台,一件件经历岁月洗礼的古物,向人们诉说着客家人的故事。

钟汉东介绍,现在台南市6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讲客家话,其他客家后代都不会讲了。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及生活体验课程,呈现客家文化多元面貌,同时提供认识客家语言文化的学习平台,极富多元族群文化教育意义。“以前,台南市的客家人仅成立了一个同乡会,但是客家文化会馆建成以后,我们的客家团体就改为台南市客家文化协会了。”钟汉东说,有了客家文化会馆,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推广客家文化。例如,在互动专区,游客可以利用多媒体机随意聆听客家八音,而且还可以每周到这里学习和训练。

“通过这些展示以及社团活动,客家乡亲能够经常来到会馆,这里已成为一个联络感情的地方。”钟汉东说,其实不管是客家人或是闽南人,大家都希望保留以前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希望年轻的后代能够了解老一辈的生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客家文化会馆的建立,逐渐持续升温的客家热与客家文化经营、创意,给闽南文化一统天下的台南市带来了别样的色彩。


寻踪故事
庙会迎神

本报记者 王兰兰
     

一直以来,信仰宗教是中国人抚慰心灵和托付希望的方法之一,对于台南市的客家族群来说也是如此。3月4日上午,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台南市寻找客家人足迹时,便听到了庙会迎神的故事。

客家人钟汉东告诉记者,每年的元宵节,台南市各大庙宇都要举行庙会迎神游街活动,这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客家人在自家门前摆设香案祈福,共沐神恩,鞭炮声不绝于耳,场面热闹。家家户户门口摆放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各类供品,大家在家门口拜祭神明,感谢神明庇佑、五谷丰收、六畜兴旺。钟汉东说, 前几年,庙会迎神活动已逐渐被人们淡忘,为了让这项充满人情味的民俗活动发扬光大,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将其进行宣传和推广,在会馆内设置庙会迎神的详细介绍和展示,并在每年的元宵节举办此活动。




记者手记
积极推广 客家文化

本报记者 王兰兰
     

3月4日上午,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台南市寻找客家人足迹。在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记者遇到了两位客家志工,他们一路带领我们参观采访并热情地指路。

为我们做讲解的志工钟汉东老人刚退休,当天第一天到会馆做志工。另外一位志工林兰香,从台南市客家文化会馆建成起便坚持义务讲解,每周二她都会在固定时间到会馆帮忙。他们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志工,就是义务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人。他们是客家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看着眼前已经两鬓斑白的两位老人,记者不禁心生崇敬之情。各行各业的客家人凭借着勤俭打拼的精神,努力工作、生活,退休后还发挥余热,积极推广客家文化,向更多人宣传台南客家移民文化的特色。他们甘于奉献、传承客家文化的精神令记者深深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00:59 , Processed in 0.1261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