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60|回复: 0

重庆荣昌县:产业为基文化为石 客家名镇再续辉煌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2-26 17: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产业为基文化为石 客家名镇再续辉煌

2013年11月07日05:45 来源:重庆日报
核心提示
  昨天,1300年厚重历史在这里沉淀,传统客家文化在这里扎根延续,昌州古都繁荣一时;今天,这里工业年产值接近50亿元,现代化农业蓬勃发展,60公顷“经济圈”媲美都市商业区,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走进荣昌县盘龙镇,这个重庆最西面的市级中心镇,见到的不是西部的偏远落后,而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宽阔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美观精致的新居鳞次栉比,生意兴隆的商铺车来人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下,盘龙镇围绕“下活农业棋、走稳工业路、唱响文化戏、打好客家牌”的思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个产城互动、宜居宜业的美丽盘龙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稳工业路 以产促城推进城镇提档升级
  “全国的沃尔玛超市都在销售我们盘龙生产的不锈钢餐具。”兴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张涛对自己企业的产品信心满满。而他口中提到的餐具正是盘龙的支柱产业之一—不锈钢制品加工业。
  兴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家从事不锈钢制品加工生产及外贸销售的企业,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甚至在东南亚市场也站稳了脚根。2011年,企业与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牵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该企业现有厂房5万平方米,员工460余人,2012年实现销售额1.5亿元,上交税收500万元。
  不仅是不锈钢,夏布纺织、钢铁加工如今已成为盘龙工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据统计,盘龙现拥有工业企业189家,规模以上企业25家,外贸型出口企业8家,工业总产值接近50亿元,从业人数达5000余人。
  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节能减排,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盘龙镇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先后投入资金780万元,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了改造升级。其中鑫顺钢铁公司推行的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其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标准。多家不锈钢加工企业也通过技改实现了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
  “绿色环保是新型工业化的象征,也是产业融入城市的必要前提。”盘龙镇党委书记刘宗田道出了产业升级的初衷。产业发展的目的是服务城市,在刘宗田看来,“产业就是推动城市建设最强的发动机。”工业的“发力”为盘龙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5000多名“产业工人”为盘龙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消费支撑。有了产业基础和财力支撑,盘龙的城镇建设、商贸服务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盘龙正在绕城路两侧布置企业发展用地60公顷,商住开发120公顷,形成“经济圈”;在盘龙至隆昌高铁站,规划建设双向四车道高等级公路,并在公路沿线规划修建祠堂、书院、客家院落,打造“文化轴”,实现“一圈一轴”产城互动的城市发展布局。
  盘龙场镇东西南北干道现已全部贯通;萝卜苍、李子园客家风情步行街、农贸市场等多个商业中心渐成气候;镇区内一环、内二环道路建设已完工;320亩高品质住宅小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盘龙场镇只有一条街的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观。
  同时,盘龙镇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品质,加大了场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2公里绕城路及配套人行道景观长廊、1.7公里市政干道、1万平方米客家广场、龙腾广场36户居民拆迁、多家大型超市等一批便民惠民的基础设施、城市景观项目相继完工。
  下活农业棋
  特色产业助力农村新居建设
  随着统筹城镇发展的深入推进,城镇建设提速,乡村也跟着“沾光”。在荣昌县城乡建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盘龙的乡村面貌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镇兴修农民新村5个,全部采用盘龙传统的客家式建筑风格。2010年-2012年投入资金1400万元,改造危旧房940户,推广巴渝新居3000套,同时投入480万元进行乡村风貌建设。
  三合村居民李大姐看着即将完工的农民新村心里乐滋滋的:“花园、阳台,厨房、厕所,电视、宽带,什么都有,一点不比城里的别墅差。”在盘龙,像李大姐这样受益于农民新村建设的农户有350户、1870人。
  而乡村的日益繁荣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近年来盘龙飞速发展的特色农业。以盘龙的农业支柱之一生姜为例,从2003年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1.8万余亩,种植面积几何增长的背后,是农村居民收入实实在在的增加、农村居住环境真真切切的改善。
  盘龙生姜现已成为西南地区的知名品牌,年产量3.2万吨的庞大规模使其牢牢地掌握了市场话语权。随着地热式升温大棚等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生姜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盘龙生姜走进了国际市场,在日本等国高档蔬菜专柜也能见到其身影。据了解,盘龙镇生姜产业年产值已超过3.3亿元,带动1.2万农户实现增收16800万元。
  生姜产业只是盘龙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盘龙镇的5000亩黑花生基地、6000亩红高粱基地以及年产规模100万只生态鸭基地与生姜一起构成了盘龙“黑白黄红”四大特色农业产业。
  唱响文化戏
  客家文化丰富城市建设内涵
  如果把盘龙日新月异的城乡发展看成是“面子”的话,那么1300年的昌州历史和延续近400年的客家传统就给盘龙塞进了一层厚重的文化“里子”。
  盘龙的客家文化可追溯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湖广填四川的招民入川大迁徙使得盘龙与客家结下不解之缘。盘龙的包容、豁达让客家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至今盘龙仍有5.8万名居民延续着传统的客家生活方式。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盘龙镇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将客家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建筑是文化的延续,是体现文化最有力的载体。”盘龙镇镇长郭晓波对文化兴城的建设思路进行了解读。例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巴塞罗那的哥特式建筑、雅典的地中海式建筑都因历史的沉淀而熠熠生辉,成为城市的亮点。而盘龙也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今盘龙保存完整的客家风格建筑群有9处,面积1.56万平方米。
  同时,盘龙投入资金900万元建成1万平方米客家文化广场,成为盘龙客家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了盘龙三合客家新村建设,占地37亩的客家新村,将修建60户风格独特的客家建筑,并将融入客家祠堂等重要文化元素,建成后将成为盘龙新的客家文化重要载体。
  此外,当年由客家人带入盘龙的夏布纺织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和发扬,现已成为盘龙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盘龙夏布于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罗鸣 刘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21:22 , Processed in 0.1338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