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献的开发与旅游经济的发展
2014年02月14日 16:18 来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张冬娘
转自 中国社会科学网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特殊的民系,为了躲避灾荒、战役,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南迁,最终形成客家遍布在国内许多地区的局面。据统计,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在国内约4500万,上千万人旅居国外,在国内主要聚居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台湾等地。客家人被喻为东方犹太人,千百年来,极力保留着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汉族文化,又创造出了丰富而奇特的客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客家文献。可以说,客家文献是记录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反映客家地区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客家人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它真实的记录和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客家文化,是认识客家文化的百科全书。
1 客家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客家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对客家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具有客家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记载。
1.1 记载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客家文史资料主要是地方志和族谱,在各地方志、乡土志、山川志、地名录中,对客家地区的秀丽景点既有全面的慨况介绍,又有具体的描述。比如在《连城县志》中,对冠豸山风景区、梅花山等自然景观有较为详尽的描述,对摩崖石刻、壁画作了记载,同时还对梅园四楼、邹应龙庙、紫阳书院、螯峰书院等楼阁、印书坊、古桥、温泉等作了详实的记载。目前仅广东省现存计有17个县市53种80余卷的地方志,如正德《兴宁志》、康熙《程乡县志》、光绪《嘉应州志》、乾隆《河源纪略》、康熙《埔阳志》、道光《霍山志》[1]等。这些珍贵的史料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历史的佐证。
1.2 记载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客家地区还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很多资料均有记载。比如《长汀文史资料》、《长汀县志》等,对历史古城———长汀的历史沿革、建置以及历史文物古迹都有重要描述。《连城县志》中也记载了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连城宣和培田古民居,《上杭县志》中也有李氏大宗祠的记载。更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世遗成功的永定土楼,在《永定县志》就有对土楼的渊源、发展、分布、类型、建筑风格的详细记载。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文献记载着土楼资料,比如林嘉书著的《土楼: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郭澹波著的《土楼居漫录》、廖冬、唐齐编著的《解读土楼:福建土楼的历史和建筑》等相关著作。在客家史志和谱碟之中,还记载着大量的历史名人,比如在《连城县志》中就有邹应龙的记载。在《福建永定胡氏族谱》中,有国际著名油画家胡一川、“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名扬国内外的“锡矿大王”胡子春等名人的轶事奇闻。还有《丘逢甲研究》、《叶剑英传》、《曾宪梓传》等都记载着杰出的客籍人士,给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3 记载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客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据调查,仅龙岩客家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项:客家十番音乐、闽西汉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永定万应茶制作工艺、雕版印刷技艺、客家元宵节庆和长汀公嬷吹;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龙岩新罗采茶灯、上杭县白砂镇客家木偶戏、上杭县中都镇女子武术、永定县下洋镇锣鼓和武平县中山镇汉剧。在《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曲集》、《闽西山歌?歌谣选》、《土楼古韵》、《杭川百韵》、《梁野古风》、《冠豸神韵》等对闽西“非遗”都有详细的记录。在林仁芳主编的《闽西文化史料丛书》中,对闽西民风民俗作了详尽的描述,包括客家美食、民俗节庆,有号称“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姑田游大龙,连城、永定的“乡村狂欢节”的“走古事”,连城“裹大粽”、音乐舞蹈经典“采茶灯”。这些文献记载的都是独特而珍贵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客家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宣传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开发客家文献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意义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也是中国经济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发展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如果我们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渗透于客家大地方方面面的客家文献作为支持客家文化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将会对积极推动和发展客家文化旅游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开发客家文献,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是有极大意义的。
2.1 为景点开发提供史料支持
由于历史变迁和“文革”时期的破坏,客家地区许多人文景点虚有其名而无其实,对此类景点,通过文献记载开发出来,可以增加新的人文景点。例如,广东著名的梅州千佛塔一景就是根据文献记载建成,历史上的梅州千佛塔造于公元965年南汉大宝八年时期,用生铁铸成,塔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因塔身铸有千佛而得名。现在的千佛塔用花
岗石筑砌而成,塔高36米。[2]还有由于时代久远、风干物化、人为破坏等因素,有些景点仅剩一些残余,为了修旧如旧,必须充分利用文献资料进行修复,使其保持原始性,不走样。例如长汀根据史料记载,发现只剩残垣断壁的城隍庙,是全省城隍庙中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史料查证和修复,2011年再现了古代精湛的绘画艺术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成为闽西旅游新景。
2.2 为景点提供文化内涵的支持
景点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是否能够吸引游客,关键在于人文景点是否具有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根据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对景区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发,丰富景物内涵,使景区的风物活起来。例如名人故居以其特殊的名人文化内涵,易于被人们向往,旅游吸引力较大。[1]福建永定县的振成楼、胡文虎故居、广东梅县叶剑英故居、黄遵宪人境庐、蕉岭的丘逢甲故居等,大都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名人效应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得以开发。比如著名的永定客家土楼的每一副楹联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可领略到土楼客家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与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紧密结合,又集教化与欣赏于一体,在深受教育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其语言美、音乐美和空灵美,而让游客流连忘返。
2.3 提供文化宣传支持
客家文献中有不少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字资料和制作精良的图片、音像资料等,它们对做好客家文化旅游宣传,把客家旅游业推向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客家媒体拍摄的大量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片、电影片,如《叱咤香洲叶剑英》、《等郎妹》,客家山歌电影《啼笑冤家》,历史电视连续剧《丁日昌传奇》、《少年孙中山》、《客家女》,电视宣传片《五华石匠》、《走出围屋》、《客家人》以及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下南洋》等节目,全面反映了客家历史、人文、民情风俗、民居、饮食等客家文化,使客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文化,领略到客家文化独特的魅力,从而增加了对客家文化旅游的向往,这样既提高了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又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为旅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客家文献还记载了不少客家地区特有的土特产品、风味小吃和民间工艺品,是旅游者游玩、观光、休闲、欣赏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消费享受。[3]例如,风味小吃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娘酒鸡、客家擂茶、工艺品陶瓷、金木雕和石雕、竹编织品等。因此说,根据客家文献中的记载,特别是对文献中记载的某些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的工艺品、食品及其加工工艺进行开发,量身打造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外游客购买客家名特产品、纪念品,品尝客家风味食品的需要,还可以吸引更多潜在的游客,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客家经济的繁荣。
3 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的客家文献开发举措
3.1 完善客家信息资源,开展旅游特色服务
为使客家文献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图书馆应该加大采集力度,多渠道多途径地采集客家文史资料,比如地方志与族谱,采集和补充与客家各地区文化、艺术相吻合的文献、山歌民谣、风土人情习俗和民间传说,以及当地名人的著述或名人赞美当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著作,从而为开发客家文化旅游提供文献保障。在文献载体上,既要收集如图书、报纸、期刊、手稿、碑拓、广告、字画、磁带、胶卷、录像带等传统载体的客家文献,又要收集如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网上资源等新载体形式的客家文献,以完善馆藏客家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客家地区的旅游资源将客家土特产、地方名人、风土民情、旅游景观等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建立客家名优产品、人物资料、风土民情、旅游资源、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客家旅游专题数据库,为社会各界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远程 传 输、网 络 互 联 的 客 家 文 献 旅 游 信 息资源。
为方便读者借阅,还可采取开辟旅游阅览室或者建立特色图书馆的办法,集中收藏、提供借阅、外借、复制等旅游文献特色服务,还可配备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电脑,提供视听和多媒体观赏与复制服务。[4]在此方面,福建省上杭县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它设立的客家族谱图书馆分馆,收藏有115个姓氏的1600多部客家族谱史料,建立了电子阅览室、配备了计算机20台、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投影机等设备,为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客籍游客提供特色服务。如果还能将所藏的族谱史料全文数字化,建立各姓氏族谱数据库,则能提供族谱远程查询服务,让遍及世界的客籍人士找到“根”的归属,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寻根谒祖,从而带动相关旅游业的发展。
3.2 针对旅游或相关部门,提供旅游定题服务
图书馆应加强与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客家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规划,开展定题服务,提供有关旅游项目开发、市场预测、经营管理等信息服务。比如对客家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市场价值、市场需要、开发技术、市场动态等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撰写有关综述、进展报告,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服务。对某一景点的开发,可从自然成因、存在环境、民间传说、历史典故、诗文碑贴、牌匾楹联、摩崖石刻等全方位提供信息,使其景点从自然到人文,从历史到现代都有翔实的佐证资料。又如景区的建设,包括道路设计、环境保护、绿化美化、亭台楼阁的修建等,图书馆都可以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还可向旅游部门及旅游业相关的餐饮、酒店、土特产加工和工艺品等行业提供国内外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供参考或借鉴。[5]或提供经过图书馆加工编制的与旅游经济建设有关的专题索引、书目、题录、汇编、文摘等二次、三次文献,以供查找资料。如剑英图书馆编制《梅州地方文献资料目录汇编》、《梅州客家历代乡贤著述目录》、《叶剑英史料索引》、《叶剑英年谱》、《宋湘研究文选》、《侨声索引》、《馆藏港、澳、台图书目录》等10多种目录、索引[2],在提供旅游定题服务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3.3 利用客家文献,编撰整理旅游宣传资料
客家文献中有不少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字资料和制作精良的图片、音像资料等,比如客家地区民俗节庆照片、客家十番音乐、闽西汉剧、客家山歌光盘磁带、客家影视剧。为弘扬客家文化,宣传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图书馆可以编撰整理旅游宣传资料,协助旅游及政府部门,举办旅游宣传活动。比如举办客家旅游专题书展、客家作品影视展、客家风光摄影展等。近年客家各地都很重视旅游宣传活动的开展,举办诸如“土楼文化节”、“客家文化美食节”等旅游活动,不但能使客家文献得到充分利用,也能提高旅游宣传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近期梅州举办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围绕“客家文化艺术作品展示会、客商产品展销会、幸福导向型产业招商引资盛会、世界客都旅游欢乐周”的目标定位,开展“汉乐之夜”音乐会、客家文化艺术博览、海峡两岸客家论坛、客家电影展播、“客货网上行”活动、各地各景点展示旅游产品活动;举办梅州市投资环境推介会、梅州市招商引资成果展、“四海客家情”文艺晚会、客家风情文艺展演、客家美食周?啤酒之夜、“梅江欢歌”山歌对唱等精彩活动。这些旅游宣传活动对充分利用客家文献,全面整合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做好客家旅游宣传,把旅游业推向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 以网络为依托,为游客做主动服务
现代科学的进步使文献载体呈多样性,音像资料、影视设备在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的应用,使图书馆服务呈现图文并茂、视听同步、动静皆宜的全方位、立体化格局。与此同时,现代人出游除了旅行社推荐及口口相传之外,很多人也是在利用网络获取旅游信息。为了更好地利用客家文献为旅游经济服务,客家地区图书馆还可与相关的旅游部门紧密配合,建立与旅游服务相关的网站,为游客提供客家地区旅游交通图、导游图、景点图片、旅游胜地详尽自然人文资料,配合视听、音像资料带领潜在游客领略异地风光,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还可以运用MSN、QQ等即时通讯进行实时解答、介绍客家地区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自然环境、风俗民情等,增强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使图书馆在弘扬客家文化的同时,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经营的是文化,旅游在其本质上是以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活动。客家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记载客家文化的客家文献的支持,只有加大客家文献的开发力度,才能更好地为客家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罗碧文,李苏华.关于客家文献服务客家文化旅游的深度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10):20-23.
[2]罗碧文.客家文献与“文化梅州”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0(2):123-126.
[3]周传清,杨敬芝.对地方文献服务旅游经济的再认识[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1):53-56.
[4]傅宝华.公共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为旅游经济服务探究[J].图书馆学刊,2010(2):62-64.
[5]陈昌艳.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旅游发展服务[J].图书馆,2010(6):130-131.
作者简介:张冬娘(1975-),女,副研究馆员,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福建,龙岩,364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