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69|回复: 1

客家花灯 璀璨千年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4-2-18 15: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花灯 璀璨千年


本报记者 付艳波
汴梁晚报  
2014年2月15日
     
家家户户挂灯笼。
细雨中的花灯展。
客家花灯绚烂美丽。
精美的花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便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客家人惯称为“正月半”。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燃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里用“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描述元宵燃灯的盛景。
客家人作为早期南迁的中原人,过元宵节的热闹程度并不亚于其他民系。就闹花灯来说,很多地方只在元宵节当天赏灯,闽西地区一般为3天,而在闽粤赣交界处的中山镇却为7天——正月十三上灯,一直闹到正月十九,不醉不休。闹花灯时,主人将做好的八角灯、莲花灯、鲤鱼灯任挑一种挂在厅堂,在灯下大宴亲友。宾客各携烟花爆竹竞相燃放,席间猜拳行令,大碗喝酒、大快朵颐,人间烦恼浸泡在美酒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台湾客家人和赣粤闽三省有着地缘近、史缘久、血缘亲、文缘深、语缘通、神缘合、俗缘同、商缘广的亲缘关系,因此台湾客家人要到过完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客家俚谚有“月半大过年”的说法,充分说明了客家人过元宵节比过新年还热闹。这一天,家家要吃客家咸汤圆、菜包,赏灯、猜灯谜。
2月11日,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特别报道组一行,走进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从花灯长廊下走过,欣赏客家花灯。
赏灯又叫上灯,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灯民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是以“灯”的形式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的一两天。在客家人心中,灯谐音“丁”,具有光明与添丁的含义。对客家族群而言,但凡家中新添男孩都要上灯庆祝,可见人丁兴旺对客家族群的特殊意义。因此,往昔元宵节,客家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意思就是钻到灯下游走以求生男孩。
记者注意到,客家花灯是用富有特色的客家花布制作而成的,红色、蓝色、绿色的布上点缀着富有客家浓郁特色的牡丹花和桐花,象征吉祥富贵。客家花布是承载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客家人共同的生活印象。由于客家先人千里跋涉,迁居穷山开辟新生,生活比较困顿,更没有条件买布做衣,只能捡一些剩布拼凑成花花绿绿的衣物、背包、头巾等,之后才演变为现在富有客家特色的整块布料。有关客家花布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花仙娘娘感念客家人的辛劳,便利用许多花的色汁,染成花花绿绿的头巾、背包,让客家人装扮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客家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客家审美观念也被改变,为唤起客家传统文化记忆,台湾的客家人通过创新,打造客家花布的文化创意新产业。记者在主题公园内看到,用客家花布做成的T恤、手提包、各类饰品充满客家味道却又不乏时尚气息,且制作精美令人感叹。
据主题公园的工作人员赖昕妤介绍,花灯长廊里悬挂的上千盏花灯全部是由台北市民亲手制作的。“我们在网络上发起千人制作客家花灯活动后,很多人报名参与,且大多是亲子一起动手。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市民和客家文化的互动性,也让更多的小朋友认识和了解了客家文化。”赖昕妤说。记者注意到,灯笼穗上还挂着婴儿可爱的照片,一旁写着“幸福”、“健康”等字,表达了人们对子孙后代的美好祝福。赖昕妤介绍说,除了渴望添丁生子,“灯”还有“登”的意思,从花灯长廊下走过寓意步步高升。
在花灯长廊的尽头,一个巨型灯笼备受瞩目。这个巨型灯笼是主灯,名为百子千孙灯。该灯由10位画家一起创作而成,上面有10幅画作,主题分别为春、夏、秋、冬、衣、食、住、行、育、乐,每幅画上有10个孩童,一共100个,饱含着客家人对家族兴旺的殷殷期盼。
除了闹花灯,客家人还有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那就是火旁(发音为bàng)龙。火旁龙为客语发音,就是炸龙的意思,客家人以鞭炮炸龙,象征着将去年的不愉快通通炸掉,祈求来年有个好兆头。据说鞭炮炸得越多,来年的运势与生意也就越旺。火旁龙活动不仅有迎春纳福的含义,更具有客家传统习俗以及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客家人将传统的舞龙发展为迎龙活动,这是苗栗客家地区每年元宵节最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被称为火旁龙六部曲,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文化意义。首先要取材制龙,这一环节要在元宵节前完成。接着要为祥龙点睛,祈求天神赐降神灵瑞气附于龙身,藉神龙绕境参拜,护佑苍生。接下来就是迎龙了,客家人深信神龙登门就等于神明造访,能为地方消灾,带来好运。迎龙时要燃放鞭炮,龙越炸越旺,有恭迎神龙灵气、驱邪纳吉之意。迎到龙后,人们还要跟在龙后走,祈求祥瑞。炸完龙后,龙队必须回龙籍点睛的土地公庙谢神化龙,意为功德圆满,送龙神返天。
一盏盏小小的花灯,点亮了客家人千里跋涉、几经磨难的迁徙路,也寄托着客家人对子孙昌盛、代代不息的美好愿望。传统而富有特色的火旁龙,用鞭炮声表达出客家人对幸福安康的期盼。这份千年传承的淳朴让人感动,这份传承创新的执著令人动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5: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寻踪故事
传承文化 从娃娃抓起

本报记者 付艳波
         

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客家文化中心采访时,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围绕在客家横屋前,边看建筑格局边听老师讲解,其认真令人动容。

慎终追远是客家人的一贯传统,但记者没有想到,一群年仅四五岁的孩童对客家文化也如此关注。重读重教的传统是客家人还在中原时就已经形成的,迁徙到南方后始终不折不扣地坚持着。

如今在台湾,是否说客家话被视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客家人的基本标准。为保证客家话的传承,客家地区实行客家话与普通话“双语教学”,学客家话从娃娃抓起,并在中小学加强对孩子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认同感和自信心,使他们有意识地爱护、保护及传承客家文化。此外,台湾的客家机构和组织还在客家地区普遍建立客家文化馆、博物馆,保存和传承客家文化。


记者手记
与时俱进 谱写新篇

本报记者 付艳波
         

400多万客家人生活在台湾,他们胼手胝足、沥血流汗,将蛮荒之地开辟成片片田园。岁月沧桑,客家儿女如今仍以坚忍不拔、勤劳开拓的客家精神,守护着一块块客家圣地,与时俱进谱写新的篇章。这一点在各地客家祖庙即可窥见。目前,台湾的客家祖庙保存相当完好,许多祖庙被列为三级古迹。

近年来,台湾重视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先后在多地兴建客家文化园区、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等。早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建成前,新北市三峡客家文化园区就于2005年开园迎宾,主打“都会客家”特色,注重“流动与沟通”,展示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体现客家文化的包容性与时代性。游客在园区内可体验擂茶、缠花手工艺等项目,融入客家文化之中。

2012年5月开园的苗栗客家文化园区,每天人潮涌动。该园区以实物及电子影音等设备引领游客走进客家、认识客家,了解精彩绚丽的客家传统文化。

慎终追远的台湾客家人,不仅重视保存和记录祖先的传统文化,更不断在创新中将其发扬光大。这些富有特色的做法值得每一位文化传承者深入研究和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7:30 , Processed in 0.1899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