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饯、粄条、菜包 春节到台湾老街找年味(图)
2014年01月24日 13:06 来源:东南网
每年春节前后,台湾各地老街各式年货琳琅满目,平日以吸引外地游客为主的台湾老街,这段时间台湾本岛游客成为消费主力。各条老街除了建筑上别具一格之外,其本身各自独特的传统魅力,是拥有持续活力的关键所在。
贩售“古早味” “台湾第一街”距今300余年
若说台湾老街,不得不提到位于台南安平区的“台湾第一街”。公元1630年荷人在台南城东设镇,并建立街市,作为对外贸易的场所。当时贸易繁荣,居民通称“市仔街”,后来被称为“台湾第一街”。经历300余年沧桑,此街已不复当年商旅盛况,但许多古老的洋楼、民宅栉比相连,趣味有致。在这条街上,现在还经营着诸多超过百年、专门贩售古早味的老店。其中,坚持古法酿制的“永泰蜜饯”,以纯手工打造,早就是台南人春节最流行的送礼佳品。以中药酿制蜜饯的正合兴蜜饯、百年中药行益生堂、旧豆饼店,都是传承几代人的老味道。
而在北部桃园县龙潭也有一条百年老街——三坑子老街,完好保存了客家风味。仅有100多米长的老街上,随处可见贩卖的粄条、菜包、客家汤圆及客家萝卜糕等。每逢春节,这里就会成为台湾客家族群选购年货之处。
至于新北市乌来区的老街——“黄金街”,因为地处泰雅族聚集区,而充满了原住民特色,贩售的商品也充满了原住民“古早味”,诸如小米麻糬、竹筒饭、小米酒等。借着乌来瀑布和温泉的先天优势,乌来老街从来不缺人潮。
留住天然味 金山老街土特产成“抢手货”
和台湾的百货大楼相比,老街还贩售更多天然、原生态产品。其中,位于新北的金山老街尤为出众。因为这里卖的大部分是土特产,是邻居家田间地头的收成产品,“天然去雕饰”。金山老街形成于清朝雍正末年,最初商贩们都是兼职的,农民们从事农业,种水稻、种地瓜,有了收成后就到金山老街上贩售。如今在春节,红心地瓜、芋头、山药、花生等土特产,仍是金门老街上的“抢手货”,金山老街成为全台未加工土特产品最集中的场所之一。
在南投县中寮乡的永平老街上,也有很多不经现代工业加工的商品。这条曾在“921”地震中差点被毁掉的老街,好几间古老的打铁店贩售的商品,已成各类手工铁质饰品。而最特别的是,这条街上有一家远近闻名的“阿姆染布店”,因店内成员大部分是上年纪的妈妈,因此取妈妈的闽南语“阿姆”。
此类老街,还有位于鹿港贩售手工杂粮制品为主的老街、新北贩售手工豆腐为特色的石碇老街,以及贩售植物皂基制作手工肥皂的三峡老街。因为这些老街,常年都在贩售天然产品,故而很多都市人会慕名而去。
学者观察
台湾老街 多族群交融的情感归属
台湾资深媒体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施沛琳对老街情有独钟。她多次带友人深入台湾老街探访。在她看来,老街是台湾人的童年回忆,不仅见证台湾的开发历史,也浓缩闽南人、客家人到宝岛开拓垦殖的经验,是台湾多族群融合情感归属地。
老街缘起,商业和交通要地
施沛琳表示,若放空自我,伫立于台湾老街,感受到老建筑的静谧,会有穿越时空的感动。老街上的小店,勾起人们想念家乡味的美食。
分析老街形成的原因,施沛琳指出,从地理来看,海口河口、铁路沿线、平地与高山交接处,易形成商业市集,如台北淡水老街、云林北港老街、嘉义奋起湖老街、台南安平老街等;从经济因素考察,因人口聚集、货物集散、特定物产等多重贸易条件,形成商业老街概率也大,如新竹北埔老街、台中大墩老街、云林斗六老街等。此外,早期台湾商业活动频繁之际,造就诸多地方富商巨贾,这些人建造的市街,保留下来,自是一番风景,如草屯和平新街、台南麻豆、金门模范街等。
老街新生,最忌同质性太高
施沛琳称,就文化传承层面来说,目前多数老街结合在地美食与民间信仰等,以文化创意角度切入营销,给老街注入了新活力。不过,施沛琳认为,虽然老街表面上生意“红火”、人潮不断,但规划上显露出同质性太高的缺点。除外观建筑各具特色外,在运营层面还是充满了同质性,如在九份能看到的商品,在其他老街亦大同小异。
因此施沛琳建议,老街再生最重要的“活化利用”,必须以在地特色为主轴,才能胜出。再来,建筑的再整修,不能过于现代化,否则有如一个“浓妆艳抹的八十老妪”,与时代格格不入。 (记者 张燕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