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0|回复: 0

大山深处建起浙中首家客家文化陈列馆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7-1-11 19: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华新闻网12月23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吴骞 文/摄


从仙源湖进去25公里,静谧的仙源湖尽头是一条小溪,当地人称龙潭溪。沿溪行,经无数山,绕无数水潭,转过几个古朴的小山村,便到一处非常奇异的山口。山口左边有两处石笋,非常突兀,相当高大。转过山口,一个依山而建的山村尽现眼前。这里便是有着“金华九寨沟”以及“华东客家第一村”之称的琴坛。如今,这座藏于深山的小村又建起浙中地区首个客家文化陈列馆,村民希望向世人展示他们传承200多年的客家文化,并令其发扬光大。
步入琴坛村,会有一种武陵人误入“世外桃源”的错觉,这里的草木、山石皆有传说,而一代一代流传至今的,还有独特的客家文化。琴坛人的祖辈是在距今282年前的清代雍正时期,由现在福建省宁德市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迁居而来,是当时福建省汀州府客家人后裔。村民大部分能说五种方言,客家话、金华话、汤溪话、武义话、永康话。其中客家话几乎人人都会,村民之间平常交流使用最多。不过在前些年,对于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文化,他们虽然有的平日里习惯在使用,却并未产生保护意识,乃至一些能代表客家文化的老物件都是随意堆放在家中,由于长久不使用已经蒙上厚厚一层灰。
今年1月,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钟世杰,来到琴坛村村民家中进行春节慰问。多年的文化工作经验,令他意识到这些散落在各家的客家文化物品的珍贵性。当即倡议,在村里建立客家文化陈列馆。并申报立项为2015年度的市文化局农村工作指导员项目,获得婺城区农办、金华市农办5万元的经费支持。“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这样的陈列馆,在整个浙中地区都算是空白。我们希望能做一些事情,将客家文化更好地保存下来。”村支书廖祥海说。
在他和村主任张明华的带动下,3月份,琴坛人便前往古田镇寻根溯源,进行族谱和民风民俗的对接。回到琴坛后,廖祥海开始组织村民筹备陈列馆。馆址,就选在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张家祠堂的旧址上。
当得知这个消息,村民们自发地将家中的老物件一件件地搬去村委会。不仅如此,浙师大的学生志愿者来到深山里,帮助村民一起挨家挨户上门搜集各类客家文化。中国博物馆协会资深个人会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建飞也给予悉心指导。
10月,客家文化陈列馆开馆运行,当即成为游客的热门去处,国庆长假期间几乎天天爆满。到如今即便已是寒冬,仍有游客趁着周末专程过去转转。记者看到,陈展馆占地300多平方米,分为三间陈列室。当中既有代表当地客家人民风民俗的,茶筒、麻绳瓦、箬叶捆架、扁尺、墨斗等生活和工作用具,也有玉米粿、客家米酒、仙人粄、苦叶菜烤饼等饮食文化,以及客家人采茶时常唱的山歌等语言文化。
与陈列馆同期筹建的,还有村里的文化礼堂,这里也是展现客家文化的重要场所。每天,村上的客家拳、客家棍师傅,都会在礼堂里教村民一起练习。而每个月,文化礼堂还会举办一场自娱自乐的的晚会,村民们唱起客家歌、跳起客家舞,好不快乐。
廖祥海告诉记者,从明年起,村里计划将这种文艺汇演的形式固定下来,每周或每月面向游客举办一次,给村民们一个舞台向大众展示客家文化。与此同时,村里还将对村里所有房屋的外立面进行改造,建成客家建筑那样的泥墙黑瓦,并筹建一座客家土楼,包括新建的3A级标准厕所,都将按照客家风格设计,还原出一个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村。
   


来源链接: http://www.jhnews.com.cn/2015/1223/585389.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0:56 , Processed in 0.1170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