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77|回复: 0

《碧山》杂志书主编左靖:手艺之美与民艺复兴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7-1-3 02: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色客家微信号: hakka365专注客家人文化的自媒体
”解读【客家脸谱】- 追寻客家商业新精神“
点击标题下“本色客家”,关注查阅!


8000万全球客家人80%都在关注

本色客家 微信公众号 hakka365



《碧山》杂志书主编左靖:手艺之美与民艺复兴






左靖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杂志书主编。现居安徽黟县、北京和合肥。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后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h0145g12cyi&auto=0






  《碧山》的情怀这种东西,说起来有些玄。
  然而,说起采访左靖的缘由,的确与这个词语有着奇怪的牵连。
  情怀,有大有小,正像境界有高有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自是情怀一种。饮酒谈玄,梅妻鹤子,也是。一本书,你只是瞥了一眼,却忍不住的喜欢,那是书的气质与你契合,更深层的,则是书背后的那个人,与你的情怀有所共鸣。
  在看到《碧山》这本小书的时候,就是此种感觉。只看它的封面设计和它的栏目设置,就自有一种旧文人的雅致趣味。
  它的编者,是左靖。
  情怀是引子,是它吸引我关注《碧山》,从而了解到《碧山》成书的背后。
  说起来,《碧山》,更像是一个被称作“碧山计划”的成果展示。“碧山计划”由左靖和欧宁在2011年发起,是关于知识分子离城返乡,为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奉献才智,再造农业故乡的构思与实践。而《碧山》里设置的“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和“故土残调”等分类,正是“碧山计划”具体实践的记录和思考。
  “碧山计划”最为人称道的一次活动,当属2011826日—828日在安徽黄山黟县举办的首届“碧山丰年祭”。在这次活动中,村民身着原始风味的“稻草装”表演了祭祀舞蹈,更引人注目的是,以图片、影像的形式展示了当地34项传统民间手工艺,如养蚕、榨油、做火桶、打斗笠等。
  左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动员各地的艺术家们,对这一地区的历史遗迹、聚落文化、民间戏曲和手工艺进行普查和采访,并在此基础上,邀请当地人合作,激活和再生民艺。
  具体来说,“碧山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寻找一条传承延续的新路。
对于拥有丰富民艺资源的新疆来说,这种寻找,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





民艺在生活中起了作用才会传承


记者:我很欣赏《碧山01》卷二“行动民艺”之《黟县百工》开头的那一句:“寻百工,不仅是寻找那些散布于民间的日常工艺,也是在寻找我们记忆中的过去”。这种寻找,是具体的,更是一种情感打捞。



左靖:民艺其实是伴随农耕社会出现而产生的,是跟农耕社会相吻合的一种民间艺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很多民艺因为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慢慢消失。但是,这些民间的手工艺是人类共有的记忆,我们不能因为人类社会的转型,就把这些记忆丢失。所以,我们去寻访这些民间手工艺。


寻访民间手工艺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为这些手工艺做档案。已经有很多民艺消失了,所以需要我们挖掘整理。第二个目的,透过民间手工艺,我们可以了解当代乡村的社会经济状况。第三个目的,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这些工艺上、设计上已经比较落后的民艺整理出来,再用我们这么多年在艺术系统工作的资源,去找一些设计师进行再生的设计。


只有让民艺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是实用也好,还是审美也好,它才会传承下去。


记者:这就是你们经常提到的活化传承。关键还是在于行先“活”,再“承”。


左靖:对。像做“丰年祭”的展览,有些设计师到我们的现场调研以后,就会有一些新的作品出来。家具也好、灯具也好,都是设计师跟民间艺人接触以后,加上他们自己专业上的技能,二者结合起来的一些产物。


像我们这样的事情,需要通过媒体做一些呼吁。现在很多设计师都在寻找灵感,我觉得应该从民间去找,从我们的传统中去找。


记者:这一点在“邛崃竹编”那一辑里表现的特别明显,那种“民艺+设计师”的模式,的确让人鼓舞。过去经常听到政府发声,要保护传统文化,但仅仅是靠行政命令,去达成所谓的延续传统的使命,我觉得难度很大。你们的经验,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借鉴:我们不仅要延续传统,还要给传统造血。不仅只针对“碧山”这个特定的地域,对于全中国的每一个乡村,都是适应的。包括新疆。


左靖:现在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情。有个音乐人叫朱哲琴,她有个项目叫“世界看见”,她去少数民族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和内蒙古,只做两件事情,一是寻访民间当地的音乐,还有就是寻访当地的民艺,然后也是利用她的资源,找一些设计师给当地的工匠进行再生设计。


民艺不仅仅是要做博物馆式的研究,而是一定要使它怎么能更好地传承下去。黟县有一个民艺叫手工织麻,麻比较粗,所以无法成为面料,只能做麻袋和包裹这样比较粗的应用,我们请了一些设计师,到现场去看,就会发现问题,这是工艺跟不上。那么对工艺进行改进以后,就能用这种手工织麻织出面料来,然后我们叫服装设计师们跟进,到农户家里看,这就会给他们带来一些灵感。我觉得这会真正的让民艺跟设计紧密结合,创造新的东西出来。





我凭着我的理想主义在做事情




  记者:在《碧山》这本书的前言里,你也提到,要说《碧山》,就不能不提“碧山计划”,而“碧山计划”,就是知识分子介入乡村建设。
  左靖:我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诗,90年代末做当代艺术,然后做独立电影,但慢慢的,当代艺术远离了我以前的理想,因为当代艺术开始日益商业化。后来跟欧宁去皖南,发现在那里做一些事,才是我想做的事情。
  记者:“碧山计划”的初衷,受到过质疑吗?
  左靖:我不愿意来解释我为什么做什么东西。有些东西,不是我能解释或者我解释了别人就能理解的。比如,上世纪80年代我们写诗,写诗是要干吗?我无法解释。然后我们做独立电影,独立电影也不能卖钱。我只能说,我凭着我的理想主义在做事情。
  我们一开始做“碧山计划”,政府也好,村民也好,一开始都是观望的,猜测的,你们肯定想赚钱,或者是有其它的目的。做了一年多以后,政府发现,原来这确实是想为乡村做一点事情,村民也慢慢理解我们。所以,后来从村委会到县政府,对我们都是非常支持的,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如果事情还没有做就开始怀疑动机,是非常不好的一个风气。
  记者:有过失败吗?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左靖:当然了。比如一些沟通上的误差,一些不理解。我们有时候免不了想当然,结果就走了一些弯路。但这个没关系,对我个人来说,这就是慢慢学习的过程。你会发现,通过这些,你真正的在与社会发生关系,与社会传统发生关系。我们做“碧山计划”,或者是做别的什么,一定要做行动派。


后记


  20097月初,我曾随中国作家采风团一行前往喀什,参与第一届西部文学奖的报道活动。活动间隙,主办方有一些行程的安排。其中游览的一处景点,是高台民居。时至下午,阳光正好,曲折的民居巷弄间,随意走到一家门前,推门而进,多能看到屋子里各式各样的陶器,烧制成坛、碗和壶的样式。这些土陶当然是用来出售给游客的,形制不能说好,烧制的也不精细,但因其强烈的民族特色,还是有人愿意买上一些。那些陶器,在幽暗屋子里,借着灯光才能显出的外部弧线,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一次,《碧山》的出现,让我一下子与记忆中的那些弧线连缀起来。假如,能够有艺术家关注到这些土陶,并给予活化再生设计,它们的命运,会不会有改变?大而广之,假如新疆的民艺资源,有这样的再生设计,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新疆的民艺资源,无疑是丰富的,类似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阿瓦提穆塞莱斯酿造工艺,这样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皆有新疆民艺的身影。这些年来,自治区文化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不遗余力的,不仅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展览、研讨会和培训班,对于民艺自身的工艺开发也做了很多努力。然而,“碧山计划”里“民艺+设计师”模式的出现,似乎在告诉我们,活化民艺的传承,除了自身的努力,其实还有更多种可能。最好的传承,就在于自身的生命力,而如何给民艺赋予生命力,显然是一个需要政府、媒体与社会力量共同介入的漫长的过程。
  而传统,应是跨越所有时代,永恒被传承的。


“碧山”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MOOK杂志书,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我们传统家园和心灵原乡的象征。



本书作为《碧山06:民艺复兴》的续编,可以说是o6期主题的衍伸,将手工艺的话题往前推了一步,《碧山06》更多的是针对手工艺本身进行的探讨,而这一本则将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纳入了探讨范围。探寻了不同地区手工艺人,以及介绍一些基于传统手艺之上的设计和活动,诸如《品物流形:去繁求简,自然造物》《“看见”手工艺当代之路的旅行》等。

《碧山06:民艺复兴》的主题是“民艺复兴”。围绕这个话题,从各个方面、从“手工艺是什么”、“衰落的原因”、“手工艺的价值”逐步深入到“手工艺的教育”,并辑录了一系列的文章,诸如《编织时光的手艺:时间投入在当代西方手工艺中的价值》、《不传统的传统工艺教育》等。

本辑“文庙:儒家的先贤祠”,有专题、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去国还乡、故土残调、读影、品书、观展八个专栏。本辑文章有:《垂教于世:中国古代地方城市的孔庙》(沈暘)、《台北孔庙的九二八释奠典礼与春季典礼》(高振宏)、《安徽文庙——以旌德和桐城文庙为例》(方光华)、《天下文枢》(叶兆言)、《东瀛孔庙管窥》(张渭涛)、《消隐于日本社会的儒学》(傅舒兰),等等。



收录在本辑“结社与雅集”中的文章,则多属于另一种结社,即文人的雅聚——诗文社。在这里,结社与雅集的异同并无细分的必要。大体而言,雅集是结社过程中发生的文人聚合的活动。文人免不了饮酒吟诗,抚琴唱曲,故名之雅而已。这种雅集如果不是临时性的,则往往等同于结社。在这个意义上,本辑所讨论的结社与雅集,其参与者基本上被限定到文人的范畴。

本辑《碧山》承接上辑“去国还乡”的话题,除继续讨论各地的乡村建设外,还推出了“中国乡村建设地图”,图中所收录的50余乡建个案,只是当前我们的目力所及,定有诸多遗漏。自2000年以来,乡村建设在中国渐呈燎原之势,但与1930年代相比,无论在参与的人数还是在试验区的规模上,均属小者。去国还乡,或利或弊,得失几许,还有待于漫长的历史检验。

《碧山》第二辑主题为“去国还乡”。成为一位改良主义者的同时,也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位个人主义者。救活乡村,其实就是救活自己。去国还乡,在我看来,正是走在寻找我们传统家园的路上。我们的家园在哪里?最重要的还是在每个有着传统文化精神且富有创造力的人身上。去国还乡,实际是在寻找我们自己,只要前仆后继的人还在,我们的家园就不会消亡。

本辑的专题“东亚的书院”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的书院,尤其是日本私塾(书院)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其他传统栏目,如“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深读”、“读影”、“品书”等,仍是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


小编服务

小编人称“雷恩”:海外版杀手故事,中国版土农民编微信。如果需要发布“商务便民”信息点击标题下“本色客家”,关注订阅


     【客家脸谱】   追寻客家商业新精神


      立足厦门海峡,面向世界客家;客家人信息的汇聚,客家民系的智慧和创新、坚毅和探索的精神文明,客家文化浓缩的集中体现......
8000万全球客家人80%都在关注

本色客家  微信公众号 hakka365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A4NzEzMw==&idx=6&mid=206780597&sn=2b07900e4fdef03a808df6dbdaf64911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7:02 , Processed in 0.1221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