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9|回复: 0

【符号中国】客筑土楼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7 03: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简要〕:它们俨然就是一座座准军事工程,这种建筑形式是把防御性置于首位的。

永定下洋镇初溪村明清土楼群处于群山环抱之中,36座大大小小的土楼,布局合理,气势恢弘,是福建土楼中最集中、最美丽的一处。
在记者的记忆中,第一次知道土楼是在一张1986年发行的中国民居邮票上,那时同城平信的邮资是4分钱,外埠8分钱,而福建民居土楼的这枚邮票面值是一元钱,对当时很多的集邮爱好者来说,能拥有这枚邮票,哪怕是加盖了邮戳、已被使用过的,也是一件值得炫耀、令人艳羡的事情。
而后,让记者对土楼有了一个相对直观印象的是,若干年前北京开了一家客家餐馆,里面有很多土楼造型的饰物,让人倍感新奇。出于好奇,记者还特意问老板讨要了一个土楼造型的月饼包装纸盒,并且保留至今。
在这个秋天,当记者站在永定初溪气势恢弘的土楼群前时,还是被震撼到了,因为它远比想象中的雄浑壮丽。
土楼的客家人 客从何来
福建土楼,座落于中国大陆版图的东南角,因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名扬中外。但它最早被世人关注,据说是在冷战时期,被美国人造卫星误认为“核基地”, 引起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极度恐慌,以为中国在大规模发展核武器,甚至还为此派出情报人员,以游人的身份来到了闽西南的山区侦查“核基地”。在当地,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餐厅老板,还是景区导游,每每提及土楼,无不对此神话般的传说津津乐道。
众所周知,土楼的主人多为客家人,而客家先民其实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华胄。他们是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故又被称为客家民系。
公元4世纪初,即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致五胡乱华,战乱频仍,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所谓“衣冠”即为文明之意,衣冠南渡便是指中原文明南迁。自此开始,至清同治年间,曾有5次较大规模的南迁。在10世纪唐末宋初之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带逐渐形成了这支特殊的汉族民系。
据考古发掘和史籍记载,闽西在客家先民未大量流入以前,是一片林荫深郁、瘴气弥漫、猛兽横行的偏僻山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当地居民只是少数刀耕火种的畲瑶土著。正因为如此,当历史上中原大地战火连绵,唐末兵燹,黄巢起义军横扫中原乃至华南以东,金兵侵宋,北宋二帝被俘,不得不迁都,而闽西竟一直是一处世外桃源,相对比较安宁,因而成为中原移民潜身远祸、安身立命、构建新家园,直至形成客家民系理想又现实的首选之地。
据福建省永定县文博研究员、永定客家土楼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大新介绍,初来乍到的客家先民,是不可能洞居或穴居的,因为南方雨量充沛、空气潮湿。他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以竹片或木片为墙,搭建茅草屋居住。但它不利于防卫、御寒、抗风。二是以土坯砖(俗称泥砖)为墙,以木料为梁,以树皮、竹片、茅草为瓦,选择避风向阳、依山傍水、适宜生存的地址,建造土茅台屋(即土屋)居住。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建造高大的土楼作为住宅,只能暂时搭茅草棚,或者盖起小型的以土坯砖作为承重墙的土屋作为栖身之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地处闽西最南端、闽粤边区的永定县是一个纯客家县,地方古志称之为“闽之绝域”。在唐朝,永定与闽、粤许多地方一样被称为“蛮獠”,是朝廷统治薄弱、所谓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由于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县境内外群盗四起、流窜抢劫,给从他乡陆续迁徙而来的客家先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迫使分散在偏僻山区的他们不得不沿袭中原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城堡形式,建造比土屋体量更大、防卫功能更强的土楼,聚族而居。
于是,当第一座土楼在闽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拔地而起,土楼便渐成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居所。
土楼的主人 永远的客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包括台湾在内)共有纯客家县33个,尤其闽粤赣交界地区更是客家人的大本营,但他们至今仍自称是“客家人”, 谦恭地以“客人”身份自居。而客家人应是从“客户——主户”这个相对的称呼而来,“客家人”实际上是由于当地居民将其视为外来种族而加以排斥才出现的称谓。
一个“客”字,饱含了千百年来客家移民的艰难与辛酸。
客家人来自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虽几经颠沛流离,但骨子里的文化气质不变。他们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客家人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他们成为“优者的遗业与涵儒”。
一个“客”字,也是对自己血脉根基的一种铭记和守望。
如今的土楼客家人,年轻人已多半外出打工,真正留在楼内的,只是少许老人与孩子。
那些饱经风雨、略显破旧的墙砖,那些被岁月熏黑了的壁板、被光阴磨去了棱角的楼梯,和那些红灯笼、红对联,呼应着,洋溢出一种古朴悠远的况味;高悬在楼道上的竹编箩筐、楼围栏上晾晒的衣被、阳光下打盹的小土狗,是土楼人家最美的装饰;抽烟闲聊的老汉,洗衣煮饭的老妪,放学归来嬉闹的孩子,平实的生活气息便随着袅袅的炊烟在这份安逸祥和中升腾弥漫开来。
也是一个“客”字,让客家人生生世世为客,因此,他们更好客,更懂客,更深知为客的不易。
记者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在永定采访是不必自带饮水的。所到之处,采访对象都会用一套简便易用的工夫茶具,为你泡上一壶他们认为最好的客家铁观音,或是当地土茶,茶香醇厚,回味甘甜。不仅政府机关的办公室如此,土楼导游如此,就连景区出租斗笠的小摊主亦如此。尽管他们可能是有向你兜售推销旅游特产的意图,但当你喝美了香茶,又免费品尝了各色小吃以后,并无购买之意,他们仍会笑脸相送,脸上绝不带有一丝愠色。
其实,他们早已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客家人的土楼 中国的图腾

圆形土楼夜景

全国唯一的宫殿式土楼——“奎聚楼“内景

永定“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茂木计一郎教授称土楼是“天上落下的飞蝶”、“地上冒出的大蘑菇”,此比喻确实生动贴切。
当记者拾级而上,站在初溪土楼群的观景台上,看到不远处数十座或大或小、或圆或方的土楼,于苍松翠竹掩映的河谷盆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一幅大气磅礴、质朴壮美的土楼画卷便展现在眼前。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南的民族,这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北面背阳,且冬季劲吹的寒冷的西伯利亚偏北风,使得气温较低;而南面朝阳,阳光充足,因此,所有的建筑都坐北朝南,避风向阳。
然而,初溪的土楼却是少见的坐南朝北。这是因为他们的南面是大山,而北面是清澈纯净的溪流,坐北朝南固然重要,但“开门见山”却也是建筑的大忌。据当地村民介绍,客家人自有一套科学的风水观,他们视水为财,最讲究的是依山傍水,天人合一。因此,初溪的土楼群,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在青山绿水间,蓝天白云,与黄墙黑瓦交相辉映;石头小桥、石板小径,与土楼背后的峰峦叠嶂,浑然天成,勾勒出别具一格的人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客家山村风光。
据介绍,福建土楼最早建于唐代,而现存的多以清康熙年间至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土楼为主。而永定则是土楼的发源地,后建的南靖土楼群,据说也是永定的师傅所建。
永定的土楼主要以圆楼和方楼为主,而圆楼在旧时被称作圆寨,在建筑学上是最具代表性、极富造型艺术魅力的一种,在深山密林之间,圆寨宛如一硕大的天外来物,突兀眼前,颇有些神秘魔幻之感。
当然,土楼最重要的作用还数防匪防兽。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属于赣闽粤三省边区,常有匪兽出没,且不同姓氏间的家族武装冲突也时有发生,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要建造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因此一般土楼一层均为厨房和客厅;二层则是放置谷物和各种农具的仓库,且一层二层的外墙都不开设窗户;三层以上才住人,住人的屋子才有一个个小孔般的窗户,这些小窗既可通风采光,也是瞭望孔和枪孔,所有的房间均由一条畅通无阻的环形走廊紧密相连。
只要一谈起抵御外敌,土楼的老人们总有说不完的“敌人久攻不下,土楼安然无恙”之类的故事,言谈话语间又总有一种自信与自豪溢于言表。
胡大新告诉《中国周刊》记者,每座土楼都如同一个小社会,各种功能设施非常完备。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防火防涝、通风采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教化育人等功能,而且生活设施,祭祀处所、议事场地也一应俱全。
客家土楼,无论何种造型,或圆或方,或五角楼或八角楼,或D字形楼或半月形楼,其外观都是封闭的,客家人乐在其中享受着这闭塞、但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这种建筑形式是把防御性置于首位的,众土楼俨然就是一座座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他们不具威胁性,更无侵略性,他们只求自保自安,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和谐安稳的家园。
饱经沧桑的客家人,经过千百年来南方水土的浸侵,相貌体征和饮食习惯都不再有中原人的痕迹,但汉文化的基因却是亘古未变。他们天性温和良善,恪守着耕读传家,忠孝仁义等道德传统,在民情习俗上也保留着纯真的中原儒家风范。
站在山坡望土楼,记者忽然想起,有位建筑专家说过,北方古代的万里长城和土楼一样,也是采用生土版筑技术建造的。那么,如果把具有中华图腾性质的长城围成一个圈,整个中国岂不是也就是一座大土楼?
而眼前这一片片的土楼群不也就是一个缩小的中国版图,映射的则是一个放大了的中国人内心世界。客家土楼,虽然反映的是客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但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终极生活梦想。
     


来源链接: http://news.163.com/14/1222/10/AE2HQRF800014SEH.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22:39 , Processed in 0.13981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