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91|回复: 0

为了一江清流--南康赤土治水记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3 15: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冬时节,笔者踏访了南康区赤土畲族乡。在该乡,有一座妇孺皆知的马鞍山,还有一条横贯全境的赤土河,蜿蜒38公里,至蓉江街道蔡边河汇入章水。如今,山还是那座山,而赤土河却变了模样。
放眼赤土河,河岸整齐,水清见底,鱼儿成群。然而,谁能想到,曾经这里浑水浊浪、臭气冲天、鱼虾绝迹,被当地百姓戏称为“南康黄河”。
赤土河的变化,见证了南康区推动“河长制”工作的决心和成效。
赤土河的“呻吟”
赤土,位于南康区西南部,是江西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乡。据了解,赤土河两岸有较大的河谷平地,一代代畲民和客家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耕读传家。与赣南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这里获得了老天独有的馈赠,赤土红壤甚多,又产赤金,赤土以此得名,除金外,赤土河流域还有钨、锡等矿产资源。
淘金在赤土是一门老行当。“大阿的牛马赤土的金,梓山的酱油七里的瓷,杨村的香菇宽田的茶蓝灯。”在这个传唱赣南客家圩镇特产的民谣中,赤土金赫然在列。据《南康县志》载:“民国十至十四年,淘取者三分之一获一钱。”
在机器没有大规模进入生产生活时代,淘金客在付出艰辛的劳作和汗水之后,获取着老天给予的馈赠,也不乏充满传奇的故事和浪漫的意境。淘金客淘金千年,赤土河一样清流千年,哺育着一代代赤土人,创造着灿烂的赤土淘金文化。
但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沿河而居的村民突然发现,清澈的河水渐渐变黄,河道不畅,混浊不堪,发出阵阵恶臭,鱼虾失去踪影。
经过有关部门对赤土河水质的检测,发现河水重金属含量及氨氮指数远远超标。赤土河流域两岸1000米范围内农作物受损,人畜饮水困难,土壤质量损坏严重,地下水源受污染严重。
河坝村的蓝大妈到溪里洗完衣服,一家人穿上后竟全身奇痒,不知得了什么怪病;有人农忙后在河里洗脚,脚上竟长出毒疮……
赤土是柑橘大镇,橘农大多就近挑河水兑农药防治柑橘病虫害。可是,用河水兑农药的,病虫害始终没法防治,不少农户只得舍近求远,到池塘、山沟取水。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每况愈下。
每年的征兵体检,有较多赤土青年是因为肝功能和结石过不了关,而无法圆自己一个军人梦;赤土河流域育龄妇女怀孕难,而且怀孕妇女流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赤土河周边村民患结石病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方。
“巍巍马鞍山,浑浑赤土河”,赤土人发出这样的哀鸣,“南康黄河”成了赤土河的别称。
不堪承受的重负
赤土河怎么了?祸根就出在“金”上。
在淘金文化中,老金客熟知这么一些知识“找到了黄金,应该守口如瓶,一声抑制不住的欢呼无异于自杀”、“悄悄地把金子收起来,藏在你随身小包的最深处”、“当别人打探你的收获时,用最沮丧和悲痛的表情告诉他你几个月来吃尽了苦头捡到些烂石头”。
这些知识讲述的是欲望的可怕。
在没有法制和没能力向自然获得更多黄金的时候,人们常常通过欺骗、暴力来向同类获取更多的金子。在有法制有能力的时候,人们则会贪婪无度地向自然疯狂索取。
赤土河的“呻吟”,就是对人类疯狂索取的控诉。
50年代初期开始,个人或集体经济组织纷纷上山粗放型开采挖矿,就是所谓“剐山皮”采矿。
1974年,赤土畲族乡境内采金行业非常兴旺,众多矿产品企业通过用长斗分离加上适量水银筛出金的工艺,组织大量人员开挖。
上世纪90年代起,出现了淘金船抽沙,通过球磨石把砂石碾碎再加上水银后选金。
2015年大整治前夕,据当地政府摸排、调研发现有2个钨矿,3家冶炼厂、35台摇床、283个采矿点,19台采矿设备、4个采石场、26个非法沙场。
“剐山皮”导致开采地植被严重破坏,有的山坡被“剃光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水长期浑浊不堪。
企业对于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水银)没有采取处理措施,导致赤土河长期受重金属污染,并从河床向农田蔓延。
挖沙场,将河道挖的千疮百孔,破坏两岸的植被,毁坏成千上万年自然形成的河床。
一个采矿点,便是一个间歇性排污点;一家作业场,便是一个不间断的排污源。一个产业链,坏了一条河,苦了两岸人。群众纷纷要求关停这些污染源。
“非法采矿采沙若不整治,赤土河就无澄清之日,老百姓就会失去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此事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南康区决定,全面整治赤土河流域污染源,取缔各类非法采(选)矿活动,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和非法排污等污染赤土河行为,实现赤土河水全面净化。
“长痛”不如“阵痛”
“久病入络,固病必淤”,“黄”了三十年的赤土河要想变清,必然要经过一番彻骨阵痛。
关停采(选)矿采沙企业,业主为难,村民为难,甚至一些干部也为难。但破坏了生态环境,将祸及子孙,将积重难返。
因为搞采矿选矿企业,饶丰禵成了赤土的“冒富明星”。接到“关停令”,他于去年9月依依不舍地关掉了企业。但一年以后说起这事,他仍觉得心痛。
饶丰禵从小就在赤土河挑土淘金,干了一辈子,2008年4月,他投入120万元,在当地办起了一家选矿点,员工都是本地村民。他回忆说:“行情好的时候,根本不用跑市场,挖出矿来就是钱”一年多时间,120万元借款贷款还剩下30万元。这一年,村民也从厂里赚到了30万元工资。
现在,他一下子失去了这个经济来源不说,干了一辈子这个,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但他心里明白,自己采矿选矿技术含量太低,再整治也不可能达到排污标准,环境破坏了,终究对子孙后代不利。
一些村民也在心痛,在采矿点做事,这对缺少经济收入来源的农民来说,是个难得的赚钱途径。也有许多村民私自在田里淘金、山上挖金,大发了一笔“横财”。
犯愁的不仅是他们。采矿业还曾是赤土的“工业支柱”,这根“柱子”一倒,今后出路在何方?一些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乡村发展工业太难了,不少小选矿场还是我们招商引资办起来的,现在却要我们亲手去关停,真的下不了手啊。”
然而,面对采矿采砂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南康干部群众心里都明白:整治是“阵痛”,不整治是“长痛”;整治是少数人心痛,不整治是所有人心痛;整治要牺牲一部分人的收入,不整治要牺牲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2015年9月,在经过一系列摸底、调研、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宣传动员之后,赤土河流域环境污染吹响了战斗号角。
南康区10个部门抽调100余人组成了专项治理小组,花费两个月左右时间对赤土河流域污染进行了大规模专项治理。100余人分成河道采砂组、山上采矿一组、山上采矿二组、专案组四个小组,动用车辆11辆,上山入水,深入坳孜背、新地、障背、红桃岭、渗水窝等处,进行了拉网式打击整治。
两个月风餐露宿,两个月摸爬滚打,两个月披荆斩棘。战绩辉煌,硕果累累。
在河道采砂方面,共打掉沿河砂场、淘金船26个,所有设备全部用挖机和氧焊工摧毁、切割,采砂公棚全部进行了拆除。在山上采矿方面,打掉坳孜背、新地、红桃岭、障背、墨燕山等处非法采矿点283个,打掉非法冶炼厂3个,摧毁摇床100多台、压石机121台、水池39个,剪除电线3000多米,调除变压器6台,没收供电电表100多台。
与此同时,南康区还出台《赤土河流域环境维护长效管理办法》,每年投入30万资金,建立了一支巡查队伍,聘请10名专职巡查员,对各矿山、河道进行常态化巡查,发现非法采矿行为立即制止。
“新饭碗”保清水长流
对赤土的村民来说,采矿采砂就像一只赖以生存的“饭碗”,砸了“旧饭碗”,势必影响他们的生活。为此,南康区各级领导在整治之前就动足了脑筋,理清了思路。
他们深刻认识到,赤土河黄了三十年,不是以前的领导没做事,不是以前的政府没整治。其根源就是整治之后,没有找到更好的“新饭碗”,所以整治风过后,为生存计,这些污染企业又死灰复燃。
要保证赤土河水永清,必须让群众捧上“新饭碗”--找到一条生态致富的新路。
赤土多山,全乡有山地面积12732.46公顷,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为此,赤土畲族乡不断加强荒山治理,引导和扶持乡民发展“山顶戴帽、山上栽果、山腰养猪、山下养鱼”的生态农业。村民李新华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他早年随流加入了开采金矿的队伍,后来回到自己热爱的土地中去。如今,李新华创办的“新华农庄”已拥有200多万元资产,60多名职工,并被评为赣州市精品果园、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畜禽)基地。在李新华的带动下,该乡已有1300多名农户从事果业开发,开发面积达1.1万亩。
赤土畲族乡拥有畲族人口9288人,一代代畲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发挥这一优势,该乡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2014年7月,由国家民委立项赤土畲族乡花园村地前特色村寨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按照民族风俗和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定位,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村寨。目前,特色村寨已是南康区山地自行车协会运动基地和最美生态婚纱摄影基地,周边已开发三百亩油茶基地、两个山羊养殖基地、一个园林绿化基地,产业的发展与特色村寨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帮助村民致富。
随着赤土河的变清,吸引了不少外商。如今,沿河两岸原本荒芜的几十公顷平地,已规划成蔬菜基地,已引进5家浙江企业入驻。
经过一番寒彻骨,引得一方清水来。
这些举措让赤土河的生态变化立竿见影。经环保部门监测,赤土河的水质,从原来的劣五类上升到一类。多年未见的鱼虾回来了,曾经绝迹的青苔也重现了。
“巍巍马鞍山,清清赤土河”,山间数百条小溪重新流淌起清水,一路欢唱着流向赤土河,汇入章江。(刘家喜)
供稿:赣州市南康区委宣传部
(责编:帅筠、邱烨)
   


来源链接: http://jx.people.com.cn/GB/n2/2016/1117/c186330-29325971.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01:06 , Processed in 0.1130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