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92|回复: 0

昔披嫁衣舟渡疍家歌随今划旱船迎亲根未曾忘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9 05: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汁原味疍家人婚俗在盐田再现。


岸上划旱船。

擂茶。
文化寻根
提到盐田,人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沙滩海浪、烟锁梧桐等一幅幅美景蓝图。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海滨区域,至今居住着一群默默无闻却“特色鲜明”、被誉为海上“吉普赛人”的渔民及后裔,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疍家人。因其“婚礼在海上举行”的特殊性并保留至今,2007年,盐田“疍家人婚俗”先后被列入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昨日,顶着烈日,伴着渔歌,记者来到了位于盐田区的渔民村,听疍家人讲述他们的婚俗与疍家人历史,浩瀚存留的历史典故背后,现代与文化的碰撞之下,悄然折射着他们对流传千载的疍家歌曲传承的担忧。
海上婚礼:
阿妈阿姐陪同 伊人船上定终身
从盐田区政府出发,约15公里左右便到了渔民村。与周围鳞次栉比的宾馆酒楼相比,渔民村是那样的安静,不显眼。据了解,渔民村目前只剩150户、400多名疍家人。经过祖祖辈辈的“演化”,从前在海上作业、以海为家的疍家人,现都已上岸,与当地居民生活并无太多不同。不过,每逢人生大事,疍家人的“本色”就会显露。比如疍家人结婚时,虽然也有花饰轿车迎亲,但到了村口,车就会停下,新郎、新娘下车,然后再用最原始的扒龙船迎亲方式,将新娘子接到新郎家。
“疍家人婚礼都是在海上举行。”渔民村一位年长的阿婆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以前的疍家人世世代代都在海上营生。
“新娘穿红着绿、带着嫁装在船上由妈妈及亲人陪着,等待新郎船只过来接亲。新郎则手捧绣球、带着彩礼,由媒婆带着将船驶向新娘所在的船,并最终将新娘抱上位于船上的新家。而后是唱渔歌、喝擂茶,而这一切都是在海上举行。”阿婆说,现在虽然已经很少人以打鱼为业,经济条件也变好了,但每逢结婚,还是会用这种最传统的方式,即便在陆上,也会划“旱船”:迎亲队伍下车后,头戴渔帽,模仿海上行船。每人各持一桨,踩着鼓点,在陆上作划桨状舞蹈行进。新郎手撑挂着红飘带的黑伞,与新娘并排站在船头。
旱船迎亲有段古:
据史料记载,疍家,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浙江一带,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属于同化汉族,是一支独特且濒临消失的民系。因居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而被称之为疍家。疍家人主要从事沿海港湾的渔业和水上运输,祖祖辈辈浮家泛宅,与水为伴,由于在海面漂泊,又被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疍家婚俗则是疍家人最独特的标志,至今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疍家人以船为家,结婚的仪式也都是在海上进行。而盐田疍家人于1948年开始上岸定居,渔民们陆续在岸上盖房,因此传统迎亲习俗,慢慢地转移到了岸上。昔日的水上扒龙船仪式演变成现在陆地上模拟扒龙船,即“划旱船”迎亲。
疍家歌曲:喜怒哀乐在即兴的曲调中回荡
“总有一天,少了这牵绕着万般情丝的疍家歌曲,再规矩的疍家婚俗也会丢掉古老的灵魂。”--疍家人婚俗的传承人苏玉莲表示。
年届六旬的苏玉莲,是盐田区“非遗”疍家人婚俗的传承人,自幼在渔民村里长大成家,也是至今为数不多会唱疍家歌曲的“本土人”。苏玉莲坦言,现在村子里会唱故旧疍家歌曲的人已然不多。尽管年轻人嫁娶之时仍会按照传统的疍家习俗操办,但这样的歌声却越来越孤单。
苏玉莲告诉记者,盐田的疍家人迎娶是以划龙船的方式进行的,婚礼期间还会有哭嫁、对歌等环节,油麻茶、米肠等疍家小吃也必不可少。当然,最令人回味无穷的还是婚礼上独特的疍家歌曲,整个族群的喜怒哀乐都在这即兴的曲调中回荡。
“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唱,久而久之自己就学会了。”谈其与疍家歌曲的渊源,苏玉莲表示,主要来自于童年的记忆。她不懂曲谱,也无所谓节奏,甚至不能将脑海中的客家话歌词用文字写下来,但她就这样“原生态”地唱了大半辈子疍家歌曲。
“从前的疍家人唱歌是很随性的,调子和歌词都可以自由发挥,音节的快慢长短由自己掌握。”被确定为“非遗”传承人后,苏玉莲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村子里已经没有几个老人会唱疍家歌了,现在的年轻人又没有心思跟我学。”苏玉莲说,“我也着急,再过几年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这些歌儿说不定就永远消失了。”
疍家擂茶:十多种食材打造出佳肴
除了海上婚礼和疍家歌曲,擂茶也是不得不提的疍家人另一“特有物”,是疍家人在婚嫁等喜庆日子里用于招呼客人的特色茶。
据渔村居民邱生介绍,擂茶要制作“咸茶”和“甜汤圆”两道菜,一咸一甜,配合而吃。
“做擂茶最重要是准备工夫,要备很多材料,基本原料有茶叶、青菜、红豆、小麦、芝麻、虾、米、花生等十多种。制作时要把茶叶放进擂茶的钵里擂成粉状,再加点凉开水,然后把炒香的花生、芝麻放进去一起研成粉碎状,再把刚烧开的水冲进擂茶钵里,边冲边搅拌,这时汤色浓郁,香气扑鼻而来”,邱生说,擂茶做好后,还要做甜汤圆,疍家甜汤圆用糯米粉制作而成,先揉成条状,再切成小馒头般大小,不用放任何馅料,放进刚煮开的水里,偶尔搅拌一下,待快煮熟时,加以黄糖,金黄的汤圆在锅中来回滚动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
“吃擂茶,必须先吃咸的,再吃甜的,一咸一甜搭配,才不会腻。”邱生介绍。
盐田疍家人寻根:
据盐田区许多姓氏的族谱记载,其祖先是清初由内地迁徙到盐田区域来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时期进入盐田大鹏湾水域的。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县志》墟市条记载,本区域已有盐田墟,是新安县的主要鱼埠之一。
疍家人吃饭以食鱼为主,并有着丰富的歌唱文化,咸水歌是疍家极富情调的歌谣。保留至今的一些咸水歌中,多数以情歌为主,表达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向往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疍家人的服饰也有着不同于陆地人服饰的特色。上衣一律短身,男人穿的裤子多短筒,女性宽裆阔腿,帽子为斗笠。(记者阳荔 通讯员晓郑、张甲)
   


来源链接: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5-05/22/c_1115374507.htm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0:43 , Processed in 0.1194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