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8|回复: 0

【微茶陵】美丽茶陵——爱生活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7 04: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言
    一般研究者认为,茶陵话受赣语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以至在汉语方言研究里面,一般把茶陵话划分于赣方言区(吉茶片)。明清两代不少客家人迁入茶陵,至今在茶陵的很多乡镇还通行客家话,不少客家话中的特征对茶陵话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茶陵在行政区域上又隶属于湖南株洲,因此茶陵话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了株洲话的影响,湘语特征也十分的明显,两者在语言上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因此茶陵话又具有很多的湘语特点。
    在当代,普通话通过各种传媒方式对方言的影响很大,普通话和三种方言的融合造就了茶陵话这一独特方言类型。由于茶陵县除茶陵话之外同时存在着包括客家话,株洲话,赣语,攸县话等在内的多种方言。在茶陵25个乡镇、农场中,有七成以上乡镇以茶陵县城话为日常交际语言。茶陵东北部的高陇、火田、秩堂、八团、小田(现并入秩堂)、七地(现并入腰陂)等乡镇通行赣语,西部虎踞、平水通行攸县话,茶陵县城、下东、洣江、严塘、马江、浣溪、湖口等乡镇通行受赣语、攸县话、长沙话、普通话影响融合成的茶陵话,枣市、界首通行的茶陵话受邻县安仁方言影响明显,东南部桃坑乡是客家人聚居地,通行客家话。

茶陵话入门篇:
1 上学去-----上货切
2 读书-------吐虚
3 大学-------太获
4 学校-------获堂
5 昨天-------苍泥
6 明天-------门泥
7 某人不懂事--带恩桑
8 放假 ------放嘎
9 傻子-------哈宝,哈齿
10 非常大----簸大个
11 服了某人--搞恩扬
12 难受:-----身烦、闷宁   
13 告诉你咯,别让别人知道-----告撒你咯,嗯得让撇嘎晓得
14 很快------簸快
15 怎么做-----乃样搞
16 后面-------后头
17 很烫-------潘滚咯                             
18 形容蒸气很浓 -----系许堆堆个
19 被罩:------屁窝
20 很疼 ------哦通个
21 鞋:-------- 还
22 自己-------四嘎
23 对小女孩的蔑称:---妹几贼几/鬼妹几
24 外婆:------未婆
25 外公:------未公
26 OK了:------好嘎
27 睡觉:------混告
28 吃饭:------恰饭
29 玩去:------些切
30 不是-------恩是
31 太阳-------昵头
33 怎么了-----何改咯
34   努力——-暂进,
35   跑——---打飞走,
36 厨房—— --灶门,
37 比如人很会说——YUA 口,
38   妇女-----庞娘妮
39   你们这些该死的---泥难物习粪机派个

    客家文化
    湖南省茶陵县桃坑乡、江口乡是客家人聚居地。
    元宵节里赛山歌——求快乐平安;元月十九敬观音——求子孙发达;六月初六拜水神——求风调雨顺;九月初九点篝火——求健康长寿。本地人出生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习俗,一出生很多人就要“刻像”,举行隆重仪式在三天内把小孩(特别是男孩)寄托给某棵大树或某块岩石,取意出生之人象大树一样长青,象岩石一样久远。成年结婚这里是典型的哭嫁,新娘如何催促都不得出嫁。就是人死了,除了四十岁以下被称“血王鬼”的外,其他都要用窑绳牵着进行“藏龙葬”,即在山上切个剖面打个洞再把棺材塞进去封好。

    这里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可以讲不同时节有不同的食品可供品尝,比如一季度有紫熏鱼肉,鸡肉菜制作的酿豆腐;二季度有苦菜花、野茆菜,特别还有开味浸盦,就是用坛子等器具盛醋浸着辣椒、大蒜、豆角等,十分有味;三季度有洋米饭、篇担军等山上野果;四季度有果子、麻花(也称眼镜)(都是用油棺的糯米食品制作)供来客品偿。


传统歌曲
    县内流传的有茶陵民歌和客家山歌两大类。茶陵民歌和小调之分。茶陵山歌多系平腔,抒情性较强。小调风格委婉,多被采茶戏吸收;客家山歌音域宽,节奏变化多,朴实粗犷。按内容分有劳动歌、情歌、上梁歌、哭嫁歌、丧歌、赌标歌等类。还有宋祖英为茶陵唱的《美丽茶陵》。


节日习俗
元宵节

    县城家家挂“春灯”,吃元宵,农村户户燃烛,吃“鸡婆饺”。鸡婆饺系用米粉捏塑,点染红绿二色而成,多系鸡、鸭、鹅、猪、牛、羊、狗、鱼、瓜果、狮子滚球等造型,并有与洪荒神话有关的“鱼顶天”。

端午节

    除龙舟竞渡、插菖蒲艾叶、吃雄黄酒外,还有吃“十子”、洒蒜水、端阳水洗浴等俗。“十子”即粽子、包子、豆子、蒜子、鸡子(鸡蛋)、李子、桃子、梅子、枣子、瓜子等;

传说——踩田的来历

    古时候,禾苗插在田里,农民不晓得要踩田。到安葬神农炎帝时,神农的灵柩抬经茶陵,抬棺的、送葬的,手拄哭丧棍,唱着丧歌在田垅里走过,把禾苗踩倒了。谁知秋后,凡是被踩过的田,稻谷反而收得特别多。从此,茶陵农民每年插秧十天左右,便手拄木棍,口唱踩田歌谣,模仿孝子拄哭丧棍唱丧歌的样子,到田里踩田,踩松禾兜踩死杂草。于是,踩田的风俗由茶陵传到其他各地,沿用到今。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YzMjYzNw==&idx=1&mid=200212568&sn=1d59d7d1e325268be97fc2961010b6fe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9:34 , Processed in 0.1214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