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64|回复: 0

洪善祥:老辣隶书,见霸才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6 11: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北京宋庄国际艺术区聚集了上万名书画家,可谓藏龙卧虎,其中不乏书画大家、撼世大作。
猛想起书画家洪善祥先生也居于宋庄,这就使这种揣测变得真实不虚了。
前几天,有位书画家来看我。此人在中国书画界名气甚大。我们二人不敢说友情多么深厚,但却是好友无疑。所以我认为我可以向他求幅墨宝。没成想,我刚一开口,他便果断地摆了摆手。他指着我办公室的两幅洪善祥的书法作品说:有洪善祥的作品在,我怎敢送你字画?

他话音未落,我就想到了书画史上的一段趣事,不禁哑然失笑。朋友也哈哈大笑。
当年,郭沫若来到南京,有人请他赐字,郭沫若说:有林散之在南京,我岂敢在南京写字!
他们两个人的话一模一样。
朋友此言一出,机智如郭沫若。而且是一箭多雕。一者拒绝了我。二者打破了文人相轻的那句老话,语气又极度谦虚,足显其虚阔的胸怀。三者,对洪善祥的赞誉,如隶书中的蚕头燕尾,先隐后扬,于拒绝之中,却对洪善祥褒奖有加。过后他说他笑,还因为他想到了我曾将无须的吴昌硕和有须的洪善祥写在一起,妙趣天成。

一切不与人争,只与古人争一地位。
这是当代书法大师、画家、诗人林散之先生八十岁高龄时对自己的评价。我的这位书画家朋友如此赞誉洪善祥,隐喻洪善祥有着林散之的风范。
所以今晨再品洪善祥的作品,顿感天清地朗,有种茅塞顿开之感。为何?得其真气也。
洪善祥的隶书,独得汉碑的丰富意趣,如同黄河长江的烟云气象一样,浩然落笔,随意所至,无不得心应手。
洪善祥胸罗汉隶,不当教授,实在可惜。洪善祥说:自清代至近代,碑学兴起,造就了无数大师,其中如伊秉绶,何绍基,吴昌硕,康有为,黄宾虹,齐白石,林散之等等,无一不从汉碑得益,得其门径,化为自我,成为一代宗师。我受他们影响较深,一直追随大师足迹,师古,得古,化古为我。
洪善祥还说: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是的,单说其作品的空灵之气,如何工得?
洪善祥的书法作品,以汉碑为主,取石门之灵动,张迁之雄浑,乙瑛之朴茂,其间又研习好大王碑,泰山金刚经等,师古人,师造化,得古人意趣,取汉碑线条质感,炼就艺胆,去心中俗气。
洪善祥临习汉隶名碑,数十年来,每天先临几百字,然后再自由创作,所以他的隶书作品浑然天成,并无丝毫雕凿痕迹,刚中见柔,渗透着汉碑之骨和汉隶的朴拙之韵,雄厚奔放,笔笔霸气,使胆怯者、力弱者望而却步,不敢在其隶书作品面前班门弄斧。

洪善祥用笔用墨,曲中求直,方圆相兼,水墨干湿浓淡变化莫测,得古今书法大家的水墨技法,将灵润藏与苍浑之中,曲中求直,圆中求方,纵横疾涩,尽在法度之中,又游于法度之外。观其隶书,隶中带篆,飞白、屋漏痕、万岁枯藤与法度内外,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意趣、天趣尽竭而流,沽沽成趣,妙不可言,笑傲于中国古今隶书之林,与林散之一样,敢与古人争一地位。
洪善祥的隶书,力求《张迁碑》、《石门颂》、《乙瑛碑》等诸家隶法的融合,大气磅礴,挥洒自如,并合以吴昌硕、黄宾虹、林散之等诸多大家的笔法,在有意无意间,既循古法又破古法,随意自如,于方整中变化多端,于朴厚中妩媚万千,天趣纷呈,凝重浑厚,令人赞叹不已。
更令人惊叹的是,洪善祥在隶书的创作中极度放纵恣肆的同时,却又极度谦卑,每次与他畅谈,他都会谈到诸多良师益友对他的影响和帮扶:任寒秋、孙德庚、康平、钱庚冬、潘宗和、尤文绚、汤济民、周俊炎、张德斌、徐善华、张步明、谢骏……
这些人对他的人生和艺术的影响,就如黄宾虹对林散之一样。有这么多的黄宾虹一样的老师帮助和支持他,洪善祥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
公正地评价洪善祥的隶书书法作品正如赵朴初先生当年评价林散之的文章那样:老辣文章,见霸才。

林散之七十岁时写了一首诗:
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
洪善祥的隶书也楔入到了人类灵魂的最深处,雄厚又狂放,孤行又悲悯。可能因其心胸豁达,侠肝义胆,朋友遍天下的缘故,所以有人会觉得他不会有什么烦恼。其实不然。书法让他痛苦,而且是大苦。就像文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也是字不楔入人的灵魂也是不罢休的呀。
洪善祥有着洒脱的外表和霸气的才情,他跟你说话时是那么的真诚,但你总觉得你无法进入他的内心。要是认为我们已跟他站在一个高度上看艺术、看世界、看宇宙、看人生恐怕是我们自己自作多情了。
洪善祥的隶书书法作品,很快就会到达不知有我更无人的境界。那时我们还敢不敢动辄就向他要一幅书法作品呢?(边云岭,作家,著名书画评论家。)
   


来源链接: http://hn.ifeng.com/a/20161031/5104094_0.shtml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3 09:40 , Processed in 0.1201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