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0|回复: 0

为什么全国口味最清淡、对食物最挑剔的广东人会被认为什么都吃?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5 18: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描述如下:

我所说清淡,并不是说不是煎炸这一类,事实上,除了少部分广东人喜欢吃蛇这些野生动物之外,大多数广东人热衷于将普通食材做得精致美味。对,就是普通食材。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相比于大多数北方食物的大手大脚,粤菜对味道的样式的专注可以说是孜孜不倦的。这里没有褒贬,只是想说,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广东人早就不再是有得吃就可以了,是不美味,宁愿饿死(夸张手法)。

参考答案如下:

其实吃野生动物,一直都存在,也不存在太多地域性的因素,改革开放以前,大家都穷得叮当响,文革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也令养殖业难以发展。大家食不果腹的情况,乡村居民抓野生动物吃实在正常不过。可是那时候人们资讯不发达、吃了也就吃了,又不会上报纸、更没有手机拍照放朋友圈。在那个年代,广东人吃野味可没那么全国闻名。

【缘起与传播】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领神州大地之先,经济蓬勃发展欣欣向荣,80-90年代民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同志们的饮食就不满足于粥粉面饭了。得益于广东乃至毗邻省份物产丰富,也不乏河溪山岭,基本上每个乡村都有特色的野生动物,早期的一批商人、官员犹好野生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穿山甲、果子狸、娃娃鱼、鸟类等野生动物,还有一些更加珍惜的保护动物[名字就不提了]。那个时代,凡是普通农场里没有养殖的物种,食客们都想试一试。随着广东经济腾飞、粤港流行文化的传播,广东人爱吃野生动物的名声也同时传开了。

【养殖与发展】
为了满足食客的需要,在90年代,投资养殖非常规肉用动物的农场主越来越多。基本上食客能够相对容易买到动物,都已经是人工繁殖的结果——包括果子狸、猫头鹰、鳄鱼、鹿、鸵鸟、蛇等奇奇怪怪的动物,大部分是人工饲养,那个年代在田间野岭,已经很难抓到真正的“野生动物”。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顽固”的物种,总是很难人工饲养,例如穿山甲,它本来是一种山间野生动物,《本草纲目》中也有关于它药用效果的记载“鳞可治恶疮、疯症、通经、利乳”,鳞片具有药用价值,附带的肉也可食用。然而这种动物繁殖效率着实不高,饲养环境要求较高,常年捕杀下也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食用野生动物的罪与罚】
尽管已经有不少野生动物可以养殖,不少商人通过饲养这些物种发家致富,形成稳定供给餐饮市场的货源。但野生动物却存在两重困难:一是货源监管,不法商人采用偷猎的方式捕捉真正的野生动物流入市场,偷猎成本远低于正规养殖,对正规的养殖户带来冲击。同时过度的偷猎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002年爆发的SARS疫情,有人怀疑病毒源头来自广东人经常食用的非常规肉用动物——果子狸身上,一时间引发了全国话题,让广东人吃野生动物的形象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广东本地也有越来越多关于贪腐官员食用野生动物的新闻,也掀起了一阵“野生动物反腐”的风波。自此后,广东官场上不敢明目张胆地消费野生动物,与现在的“八项规定”可谓异曲同工。

根据知友 @秋鸟 补充,据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成果,SARS来源于果子狸的可能性极小,果子狸和人之间很难进行传播,这可能是一个误解

【野生动物与人】
某位曾在增城任职的局长是我的同学,他说过,就算是现在,有野味他也不吃,也建议大家尽量少吃,并非处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而是食用野生动物已经非常不安全。工业社会中,最大的污染来源已经从城市变成乡镇企业,水土中重金属、有害化学物在动植物身上的残留量很高,相比起有卫生标准的常规牲畜,食用野生动物已经变成风险很高的行为了。

实话实说,大多数野生动物其实并不好吃,皮糙肉厚筋骨多,烹饪料理方式粗暴,大多数人都是吃一次尝尝鲜而已。时至今日,广东人其实早不以吃野生动物为风尚了,人们更热衷于新式的料理方法和其他国家的菜系。

【附:我尝试过的非常规肉用动物口感】
穿山甲:焖锅烧,伴大葱、萝卜、马蹄等素材,酱汁偏浓,煮熟后肉呈红褐色,口感与牛腩接近,比牛肉软一点,筋多但无嚼劲。
猫头鹰:头很大,没什么肉,用来炖汤,作为汤渣基本没味道。
海鸥:炖锅,做法与穿山甲相似,肉很薄,很多筋,非常难咬,一只海鸥吃下来基本没几口肉,噱头大于实质。
果子狸:去毛切块连皮炖煮,口感与猪蹄类似,但没有猪蹄那么丰富的脂肪。
田鼠:腊制,口感干涩,油脂少,无甚特别。

还有一些动物我都吃过,但年代久远不太记得了,大家可以评论提问,我尽量回忆。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大多数野生动物(非常规肉用动物)并不好吃,而且有污染、病原的风险,不要去冒险。

参考答案如下:

咱是江浙人,在广东工作过1年多,当时从事的餐饮业,就这个说下感想,广东人会吃,自古出名,所谓食在广州,主要也是因为作为通商口岸,广东一来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有物质基础,二来作为人口集散中心,全国各地甚至国内外各地人口混杂,也带来了各地的地方口味菜肴,当然也包括各种各样食材新吃法,原始的广东菜,确实是以清淡口味为主,喜欢使用在内地比较少用的西式酱料来烹调,广式点心当中厚味的也很少,不过从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特别是四川,湖南等地的外来务工者越来越多,本地菜的各种口味也在随之变化,广州,深圳遍地都是湘菜馆,即使粤菜馆,茶餐厅也已经不断开发迎合重口味客人的简餐,菜式,比如当时我自己店里做的剁椒豉汁蒸鱼头,可以作为简餐,辣的不行,但是又加入了西式XO酱,基本可以看做是广东版本的剁椒鱼头了,所以广东人啥都吃,其一就是广东善于学习,善于改良,因为广东啥地方来的人都有啊。
第二来说,广东经济条件好,物流发达,山珍海味都能运的进来,人有钱就得消费,口腹之欲是最简直接的需求哦,鱼翅鲍鱼吃多了自然想换换口味吃个穿山甲,绿孔雀什么的,这些都吃够了商家自然会开发各种奇奇怪怪的食材,只要有市场需求,以前不是老传什么吃小孩,吃胎盘什么的嘛(不知道真不真,但也可以看出,只要有市场,出的起价,绝对有人敢干)也别老说广东人怎么样,当一件事情已经使大家形成俗成概念的时候,有这种需求,猎奇想法的人自然会集中到广东去,“广东啥都有的吃,我想东北虎难道就会买不到?”当一个东北人这样想的时候,他会去广东,当一个四川人想吃金丝猴脑的时候,他没准也会去广东,当消费群体集中的时候,市场的供应方当然也就集中了,那些做奇奇怪怪料理的人难道全是广东本地人?那些消费奇奇怪怪料理的人肯定不全是广东人吧~
所以个人认为,不是“广东人什么都吃”是“中国人什么都吃,吃的最奇怪的那票全集中去广东吃了”咱们这的传统总是喜欢那各个外地省市的人的缺点说事,往重了说就是爱地域攻击啦,从以前的上海人小气,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东北人外彪内怂,河南人如何如何,湖南又怎么怎么的,其实都不是什么好习惯,哪里都有善人,哪里也都有恶人,内心虚弱的人才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拔高自己,广东人不是异形,别老用一句“广东啥都吃”给人家贴标签。   


来源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299088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07:34 , Processed in 0.1265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