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9|回复: 0

胜友如云,唯君酽醇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0-5 0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5-17 16:23
作家钟兆云撰稿  中访网资深记者墨雅编辑

近闻张胜友生病了,凡病总不好,何况不是一般的病,心里头不觉惴惴然。这是中国文坛里的一个坏消息,坏到什么程度,说不来,但铁定是坏的。那一晚,月色朦胧,万籁俱寂,我却辗转难眠,隔窗,隔千山和万水,念着这位四年前也是一场恶疾、从鬼门关夺命回归文界的拼命三郎。
loading...
初识胜友,是他的名。他是客家人,在客家地区声名远播。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已回乡躬耕禾稼的“老三届”的他,居然赶上“十年开科取士”之机,考取大上海那个著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成为我邻县永定高陂镇北山村里“飞上枝头当凤凰”飞得最漂亮的一个。如此牛逼的事,在“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客家族群,早就闻名遐迩,成了小小的风云人物了。
复旦大学毕业后,胜友继续往北向高处走,进入望之堂堂的《光明日报》,算是好命一个,却比谁都勤勉,跟着时间赛跑,似乎要把前段蹉跎岁月抢回。虽只是小记者,却一向的比常人有担当,“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像家乡的酽茶萦绕心胸。处身新浪潮,他睿智地把脉时代,如云一般四处飘游,独到的眼光,加上中央媒体人的身份,使他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一系列事关中国改革开放的通讯和报告文学在他笔下鱼贯而出,广受青睐,一代名记由是炼成。1992年,他担纲撰稿的电视政论片《十年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异乎寻常,邓小平还特意调看了该片。路子一开,他不疯魔不成活,紧接着又抱病赶写大型政论片《历史的抉择——小平南巡》,再次获得邓小平这位总设计师的好评。于此,胜友是个大大的风云人物了,他成了中国政论片领域的“魔”,或曰开山鼻祖。
胜友最初是写小说与散文的。短篇小说处女作《禾花》发表在永定县《工农兵文艺》,《人民日报》曾刊发其《闽西石榴红》等散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创作路径发生突变,从报告文学写作,再转到政论片写作,乃因“电视政论片更能直观表现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活,更能快速触及社会变革”,他自信在政论片方面“恐怕有一点天赋”。
loading...
胜友政论行文,是飞入天地,在辽远的地方诉说壮阔;是文官执笔写天下,有格局,有气象,有大家风范。往往开篇,便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宏大,易把人镇住,也吊足各位看官的胃口,期待下文如何铺展宏大叙事。他努力地把每一个字都表达到无懈可击,有银瓶乍裂之效,文字一段段如铁骑刀枪般突出,自有绵绵不绝的力道。讲其通篇是宝有点吹捧,但字里行间确乎满是激情,极具思辨性和前瞻性,方块字逸出了一个时代。我曾想,胜友是把自己的性情、灵魂融入于文字之中、时代内里,成为时代的一部分。“改革作家”的头衔由此而来。作家写作不外乎寻梦追远。胜友寻的是文学梦,追的是家国情。他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改革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文坛注入了非凡气脉。他是真的猛士!
继《光明日报》之后,他又陆续担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中囯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等。职位越来越高,坐得也愈发稳健,在某些领域时开风气之先。在“出版奇人”、“改革风云人物”等正能量桂冠落定之中,被歪戴着帽子的各类传奇,也愈发地绕缭于人们的茶余饭后、市井闾里。在我等晚辈眼里,胜友是一位有成有节的作家官员,是一座耸立云端、高不可攀的山,区区一草一木、无妄风雨,哪里动得了?!
真正接触胜友,是通过电话。1997年,出茅庐不久的我创作了《寻找毛泽东丢失的女儿》一书,慕名找到这位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通融”。他居然无比的热心,指出是个稀缺题材,但内容涉及敏感问题,如果中央有关部门能审稿过关,作家社首印十万册都有销路。他还主动提出了其他一些大胆设想,与我想象的态度有云泥之别。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此书难产,我最终交给香港付梓,但对胜友的善意深表谢忱。刚入而立之年的我,成为当时全闽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后,还意外接到胜友的祝贺,所给予的精神鼓励感铭五内。
见到胜友真身,是在2001年。那年,我与林那北、赖妙宽、林丹娅、楚楚等人代表福建赴京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创会,是胜友亲自露面为福建队接的风。一眼望去,他音容笑貌是朴实的,言行举止也亲和,我内心深处散出丝丝奇妙,真可谓“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loading...
虽然此前我曾接触过不少名人和大人物,但他还是有所不同的。我想。此后,我们之间的交集便慢慢地多了起来,常在京闽等地聚首,谈文学,品人生,喫茶喝酒,互通佳音,时相鼓劲。我感觉,胜友对自己的作品与其说是自负,不如说表现得很自信,有分享精神。每有重要新作出笼,不时短信或微信告之阅读或收视,某次云“这是我新创作的散文体唯美纪录片,可一杯茶细细品赏哈”。我特别地感觉,胜友对文友和后辈的真心和爱护绝不马虎,更不做一锤子买卖。相识以来,他在位时曾欣然出席我的作品研讨会,有段时间还极力主张我要有个更合适的工作变动,见面和电话里言语谆谆不够,又发短信“一要努力去争取,结果当顺其自然”。我在中学母校九十年校庆之际,请他这位名家题字、签名赠书,他屡应不爽,还把一摞著作从北京随身带到福州交我手中。如此厚谊,在人情薄如纸的当下,切切地让我感动着。对我有限的出面请其为文友入会或新书作序等事也无所拒绝。在当今职称一类的身价在中国莫明狂跌之下,我仍坚持认为某兄符合加入中国作协的条件,但因名额有限,省里上报时需要照顾的人选不少,不出意料地名落孙山。受某兄委托找到胜友,参与入会评审事宜的他知道一些情况,但只说如果省里作为重点推荐名单,当会更有把握些。而省里负责其事的人却信誓旦旦地说,上报北京时不讲推荐排序。转知胜友后,他淡淡一笑,说声当然要凭作品本身说话,但也没必要骗人。惟其朴实,我虽懂规矩和方圆,在欣然成文友后,学他时常放下身段称我为兄一般,往往也便没大没小,所幸气味相投,友直、友谅、友多闻恰是我们共同的德性。或许因了乡党之故,我更能体会到他身上那份天然的质朴,属于客家人的那份实在。
他从来不愿意伤故乡的人,拂故乡的意,乡情乡愁和一口不改的乡音一样山高水长。早年,他在闽西与家人相依为命,辛苦一年到头还是食不果腹。某天,一个叫张惟的人走进了这位年轻人的生命里。张惟是福建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下放到永定县的干部,能写一手好文章,为人古道热肠,一经接近和交流,便断定眼前这位衣不蔽体的农家子弟是个人才,遂不时提点,带着他编刊物,把他从苦不堪言的农活中解放出来,走出穷闾漏屋见了不少世面。全国高考恢复那年,胜友因有其他杂念,本不想参加,是张惟急煞煞地赶着他应试,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传奇。胜友嘉张惟为恩师,一生将他铭记在心,在人生和事业发达后,但凡恩师有点情况,好事歹事,他都不忘回故乡探望。张惟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周年座谈会时,胜友专程从北京赶回龙岩,恭恭敬敬奉上一副贺联:“一甲子笔耕累,著作等身;四十载同道行,师恩如山。”其横批“先生风范”,既是唱给恩师的颂歌,也当是自励之鹄。张惟着“闽西红土地文学掌门”的旗子西行后,我为他和文学的哀荣计,第一时间报知几位在朝高官,送花圈和挽联若干,胜友在电话里致谢时,竟几度哽咽,不胜心旌。
loading...
也许因为年轻时曾受惠于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副热心肠的胜友更是不忘初心,喜欢奖掖后进,为年轻人量力援手。他成了许多人的良师和益友,真真是“胜友如云”。有人称其有儒学遗风,有人开始唤他为“大先生”。
他是1948年生人,七八年前就退了休。退休后的胜友也还是那个胜友,依然没有收敛,埋首努力耕耘。来世间走一遭,不与文字打交道,还能做什么呢?愈坚持,文字的灵性在岁月的磨砺中愈有光泽,他又撰写了多部电影、电视政论片、散文、报告文学等。老当益壮,不在话下。似乎永无疲倦,一辈子都写不完。退休后的胜友也还是那个接地气的胜友,不像某些要人,退休后便往往门前冷落,他呢,不仅谈笑有鸿儒,出门在外也一如既往有生张熟李往来。我不禁感慨他那位苦难中坚韧挺拔的父亲,给儿子取了这么个好名字,也油然想到初唐四杰那个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之句:“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千年之后,那个也写文章词赋的张胜友,人如其名,名如其人也!
一路走来一路歌,他出版有《闽西石榴红》《破冰之旅》《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世纪回声》等散文、报告文学集二十余部,撰写《十年潮》《历史的抉择——小平南巡》《海南:中国大特区》《让浦东告诉世界》《风帆起珠江》《风从大海来》《闽商》《百年潮·中国梦》等电影、电视政论片四十多部。作品之多,力量之大,言人人殊。散文与随笔暂且不提,但就报告文学与政论片而言,其成就绝对是独树一帜、卓荦非凡的。那些作品叙事恢宏,言近旨远,往往在全球视野下观照当下中国,“着眼于历史的纵深处寻找社会变革之源流”,多维度地诠释时代与命运、历史与未来、大国与小家,深刻地凝聚中国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诵中国梦。一篇篇文字,文质兼美,脉胳清晰,思想深邃,要精细有精细,要情怀有情怀,要深度有深度,有如长歌浩叹,诚为视觉盛宴。评论界说他的作品如同“中国改革开放编年史长卷”,他是中国电视政论片创作第一人、至今仍是执牛耳者,诚不为过。
如今,这第一人、执牛耳者生了不好的病,我和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少不得多几句关切的叮嘱。他倒好,大笔一挥,权不当一回事。这不,又开始抱病推介新人新书,还从总理手中接过中央文史馆馆员的聘任状。他坚信上半年即能康复如初,下半年即可恢复正常写作。哈,妥妥的潇洒哥,天人吉相,天佑之!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07:25 , Processed in 0.1269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