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胜友做客光明网谈文学书写大变革时代
2011-03-07 09:00 来源:光明网
张胜友:全国政协委员,历任《光明日报》记者记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主持人】:各位观众下午好,欢迎您收看光明网视频访谈节目。今年的两会已经在北京顺利召开,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胜友。张委员,你好。首先欢迎你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你曾经是我们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也是一个老记者。今天你来到光明网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胜友】:谢谢广大网友!今天我来到光明网演播室第一个感觉就是回家,因为光明日报在我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经历,几乎影响我后半生,也在我的生命史上是一个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光明日报发展变化很大,光明日报包括光明网,在我们新闻界,在社会上有极大的影响,我为光明日报的大发展感到高兴。
网络作品原生态 草根文学靓点多
【主持人】:谢谢张委员,你这次参加两会的提案是什么?
【张胜友】:我们提案都比较多。我是新闻出版组的,首先会非常关注我们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同时,不单单我们这个组,所有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关注民生工程,当然我也同样非常关注这一块。我们的政府报告,温总理的政府报告提出国强民富,国民同富,这在我们国家改革历史上应该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起点,而且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如果我们真正实现了,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希望。
【主持人】:你这次的提案?
【张胜友】:我就是关注这些东西。比如关注文化体制改革。去年我们国家除了人民出版社、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和盲文出版社之外,全囯512家出版社全部完成了转体改制,全面推向市场,应该说在出版业改革方面已经迈出最关键的一步。那么下一步我们就是如何做强做大?如何做大,大家可能认识都比较一致,就是组建出版集团,资源重组,做大蛋糕,把利润做到很大。那么怎么做强?往往就认为做成出版旗舰,但是我认为这样远远不够。因为什么呢?出版它是内容载体产业,它首先肩负着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它首先有审美功能、教化功能,它还有塑造我们民族精神、提升我们国家软势力的义务,而且还要展示我们国家的文化形象。所以,如何推出优秀出版物,如何推出无愧于我们这个大变革时代的优秀出版读物,应该是做强的重要标志。这一点我们现在强调的不够。
【主持人】:你在3月4日召开的社科、新闻出版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言说:文学要书写和记录大变革时代,并指称当下的时代是惊心动魄的社会转型与纷繁复杂的生活形态竞相呈现的时代,正是最有可能出大作品和大作家的时代。这段话说得特别好,能给我们具体的解读一下吗?
【张胜友】:我首先简要谈谈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推进了30多个年头,在这短短的30年中,我们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方面,我们几乎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年、二百年、甚至是三百年的历史进程,我们的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我们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二大出口贸易大国。我们超过了日本,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可以完全很自豪的说,我们国家这30年创造了人类经济历史上的奇迹。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在高速发展、快速发展,在短短30年内高速发展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几乎积累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两百年,三百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所有矛盾,比如现在凸现的社会矛盾,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异问题,社会不公问题。所以这些问题也完全凸现出来。所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应该说:辉煌与矛盾交织,希望与困难纠结。在这种大变革时期,当然是最可能催生大作家和大作品的。就看我们的作家有没有能力把握这种惊心动魄的社会转型,有没有能力深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主持人】:你认为我国当下的文学生态和文学版图是个什么状态?
【张胜友】:应该这样说文学永远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当下的文学版图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传统文学、市场文学和网络文学三分天下,它刚刚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个历史阶段的产物。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国家刚刚粉碎四人帮,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口,我们文学在思想解放、真理标准讨论、拨乱反正等方面冲锋陷阵,比如我们可以回忆当年的诗歌代表作品如熊召政的《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小说代表作品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报告文学代表作品如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以及《人妖之间》,话剧代表作品如宗福先的《于无声处》、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等。这些文学作品在当时突破禁区、解放思想,整个社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政治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整个文学为我们国家启动改革开放作出了远远超越文学自身功能的持特殊贡献。所以,它堪称新中国传统文学的最好时期、最辉煌时期。当时文学在全社会引起热潮。这是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我们整个国家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改革价值取向,全社会快速进入“市场社会”时代。这个时候我们的图书出版业首先被推向市场,个体书商很快形成气候,随之影视制播分离改革,畅销书概念以及畅销书机制引入中国并被接纳,电影票房价值、电视收视率上升为主导地位,迎合读者和观众文化消费趣味便成为一部分作家写作的出发点。此时,大量畅销书涌现,市场文学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迅速壮大并抢占市场份额,韩寒、郭敬明等一批新锐作家,便是凭借了市场文学的潮流脱颖而出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快速发展,据统计我们国家网民已经突破了4.5亿人次。我记得我在当作家出版社社长期间,曾经跟一个网站联合举办网络征文大奖赛,一天就收到参评长篇小说147部,我们初评小组成员惊得目瞪口呆……文革前十七年,我们国家的长篇小说出版总量才不到200部,那么现在我们国家一年的长篇小说出版总量已经超过了3000部。现在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传统文学、市场文学、网络文学三分天下,多元共生,风生水起,是我们国家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主持人】:就是说文学作品数量的增长是非常惊人的。其实你也创作了非常优秀的作品,也是非常出名的作家,比如你的《世界大串联》、《十年潮》、《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这些作品都受到广泛的好评。你作为一个知名的作家,你认为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
【张胜友】:应该说我们这一代作家,跟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像我本人就是因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小平同志力主恢复高考,我参加了首届高考才走进大学校园,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到光明报当记者,所以我们个人的命运往往跟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一名记者,作为一个作家,我高度关注社会变革、社会转型,比如你刚刚提到的发表于1988年影响很大的报告文学《世界大串联》,就是因为当时我们国家已经对外开放,正如有一首歌里面所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中国大量的知识分子,大量的大学生走出国门,到美国、欧洲,到西方国家留学,当时形成了一股“出国潮”,所以我跟我的同学胡平合作写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报告文学叫做《世界大串联》。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这一股“出国潮”,我们把它比喻为当年文化大革命的红卫兵大串联。以后我撰写了电视政论片《十年潮》,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影响也是很大的。为了配合中央电视台的播放,《光明日报》每天用一整版的篇幅推出解说词,央视播放四天,解说词刊登了四天,这部片子还得到小平同志的表彰。《十年潮》主要是描写中国改革的艰难起步,由农村改革起步,进而推进到城市改革再到对外开放,主题就是论述:改革是中华民族唯一的选择,而且改革能够让我们这个东方古老民族带来振兴。这些都是早年的作品,当时还有一部比较有影响的电影政论片叫做《历史的抉择——邓小平南巡》,那是在完成了《十年潮》之后马不停蹄赶到深圳,当时投入很大的力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深圳电视台,最后又临时抽调珠江电影厂的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部90分钟的电影政论片,记录了一个88岁高龄老人,也就是我们民族的伟人邓小平先生,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拨正航向,确立了我们国家市场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让我们国家经济快速起飞。这部片子当时还作为党的十四大全国代表大会的献礼片,提供给全体党代表观看,当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光明日报》也是全文刊登了解说词。
我先后撰写的电影、电视政论片已经有30多部。最近,比较有影响的一部叫《风帆起珠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献礼片,也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广受好评,最后获得电视星光奖。写作手法采用三条线,好像我们房子的复式结构,一条线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一个半世纪火以来我们的先贤,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前赴后继;第二条线是20世纪到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置身于大的国际背景;第三条线就是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共六集:第一集《万古江河》,第二集《开启国门》,第三集《深圳破冰》,第四集《潮涌珠江》,第五集《继往开来》,第六集《中国之路》。我们囯家的改革发轫于珠江三角洲,由深圳破冰,继而推动了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和平发展之路。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成功举办奥运,举办世博,表明一个大国在崛起。
去年,我还撰写了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历史文献片《闽商》,是写中华农耕文明怎样最早走向海洋文明,融入世界文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仅在农耕文明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海洋文明方面我们同样对世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总的来看,我个人的创作一直跟我们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纠结在一起。而我作为一个记者,作为一个作家,选择这样一条写作道路,我为此而感到骄傲。
我们新闻出版和社科界联组会议上,政协委员贺捷生,她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的发言主旨就是弘扬红色文化的话题。2011年,,刚好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曾经历了长达28年异常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人民的宝贵财富,这一段历史永远不应该忘记。其实,关于红色经典文化的创作,新时期以来是非常繁荣的,我要专门讲讲作家王朝柱,他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方面是成就卓著的名作家、名编剧,他创作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延安颂》、《解放》,基本上囊括了我们党那一段风雨如磐、艰苦卓越的斗争史。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老百姓到底欢迎不欢迎呢?我可以举一个例子,《长征》是一部长达24集的电视连续剧,当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时候,应该是02年或03年的时候,我原以为很难写出新的意境,因为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早已烂熟于胸,社会上的各种相关出版读物也很多。可是有一天我偶尔看了一集,让我大吃一惊的是:长征故事居然能写得这么荡气回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物如此栩栩如生,一看就入谜了。后来我就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收看《长征》,同时通知我的驾驶员赶快去帮我买盘光碟,结果他跑遍了北京所有的音像店,包括西单图书大厦,都没买到,告知早脱销啦。这就叫做市场。老百姓很爱看,已经等不及央视每天晚上播两集,而纷纷去买光碟以求先睹为快了。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那个时候我当作家出版社社长,他们邀请我去南昌讲出版改革。去了以后当天晚上有一个宴请,局长还有新华书店总经理陪我吃饭,吃完饭以后总经理很客气,老张你在南昌生活上有什么不方便请随时找我,为你服务。我说我没有什么要求,请你赶快给我找一套关于《长征》的光碟。他说太简单了,我回去以后就让我的秘书给你送过来。结果第二天他非常抱歉的给我打电话,对不起,卖光了。这说明精品文学无论它属于什么题材,无论是改革题材,还是革命历史题材,都是受欢迎的、有市场的。
我的老家闽西,当年是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前两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个片子叫做《红色摇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上世纪30年代,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在福建、江西20多个县实施红色武装割据,创建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红色摇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反响空前強烈。今年刚刚是建党90周年,我还接受了一个写作任务,正在创作《闽西,红色记忆》,就是写当年中央苏区艰苦卓越的斗争。所以,我想关于红色文化这一块,还可以把它纳入红色旅游,现在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把当时一些革命旧址,把一些革命纪念地跟旅游业结合起来,往往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对青少年了解、熟悉这一段历史有很多帮助。
【主持人】:据说一些红色经典被撤下中小学教材?
【张胜友】:关于中小学教材中经典作品、红色作品的去留问题,在政协委员和一些学者中反映还是比较强烈的,中央领导也高度重视。教材改革后,我们的新编教材中,有一些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红色文化的经典作品,从中小学课本里被撤了下来。我个人认为我们原来的课本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很多经典作品是应该尽量保留的。当然,我们的国家通过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教材也要与时俱进,要增补一些新的內容、新的作品。但是一些好的、实践证明对青少年的成长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好作用的作品,应该尽量保留。
【主持人】:这种红色的作品还是应该尽量保留。
【张胜友】:我们有些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有些可以作为课外读物。我是这样认为的。人的一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他的阅读往往会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对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包括人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经典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我刚才讲到的很多都是名著;一种是专业阅读,当你走向社会,大学毕业工作后可能会根据你所从事的岗位、从事的工作,你在专业上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进行知识结构的创新;还有一种叫消遣阅读,休闲,放松。现在这种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我个人认为很多青少年在消遣阅读方面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包括游戏,不是不好,但是我想最后当你走向社会以后,当你长大以后,你的经典阅读不够、专业阅读不够的话,你会后悔终生的。我们还是要多倡导经典阅读和专业阅读。我们不排斥消遣阅读,但是现在消遣阅读有一种泛滥,有些常识性的历史知识,我们有些大学生都不懂。我在媒体上看到一个骗子,非常震惊,一个农村初中毕业的小伙子,通过网络进行征婚诈骗,他说他是国际刑警总队的警官,黄埔军校毕业的,结果受骗上当的100多个女性中,包括大学生、研究生、白领、银行家、企业家,我感到不可理喻的是,我们想一想黄埔军校是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如果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现在就该100多岁,这么简单的常识性的知识,一个大学生或者研究生都不懂,最后还上当受骗,不是很可笑很荒唐的事情吗?所以,我们那一块的教育还是要加强,不是学多了而是要好好地补课。
【主持人】:经典阅读和专业阅读非常重要。
【张胜友】:对。
【主持人】:你认为现在的年轻作家非常多,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张胜友】:我们回到文学的ABC,文学是人学,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我们现在社会正发生这么风云激荡的社会转型、社会变革,它的成就也好,它的辉煌也好,它的困难也好,它的挫折也好……无论你从那个角度看都是人的关系、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时代,那么这个给我们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问题是你一个作家有没有能力来把握它,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比如,我可以写我自己,可以写我的咖啡屋,可以写我家里的小猫、小狗,完全可以,我们的文学提倡多样化。但是,你的作品肯定格局很小,可以写我个人的小感受。你也可以写大江东去……我们国家当下的社会变革生活需要我们作家大江东去的书写态度,也值得我们作家们大江东去式的去书写去记录。就看我们作家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知识积累,文学修养,以及总体把握能力。
【主持人】:你觉得现在作家创作大的环境怎么样?
【张胜友】:就我个人来说,我从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到现在将近40个年头,我认为目前我们国家的创作环境是最宽松的,相对而言是比较自由的。你有广泛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各种题材,你可以选择变革题材,你可以关注社会热点,你也可以只写风花雪夜,也可以追溯历史轶闻,没有人限制你,最后你的作品由社会检验,公众检验 。现在有一种说法,好象关注社会变革,关注当下生活,就是主旋律作品,好象老百姓不是太欢迎,不是太喜欢,我不赞成这个观点。我刚才提到的《风帆起珠江》,08年在央视播出;09年播出的是《古田会议》,那是纪念古田会议80周年;去年央视播出的是《闽商》,在世界闽商大会期间播出。这些作品应该说都是非常主旋律的,甚至是政治化的,当然它蕴含有许多历史人文知识。
现在,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一个中国网络电视台,其中有一个纪实台,存放在上面的纪录片从新时期的《话说长江》开始,我记得上面标明总共有1412部,滚动播出,网民可以自由选择你喜欢看的收看,可以免费视频收看,可以打分,可以评价,有一个排行榜,让我很吃惊的是《闽商》、《古田会议》、《风帆起珠江》等三部都进入了前十名……说明我们网友是喜欢的,起码是关注的,而且评价还是不低的。关键是我们作家有没有这种勇气、有没有这种能力来关注、思考当下的社会生活。
【主持人】:你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你应该算是科班出身的作家。你认为是不是好的作品只有科班出身的作家才能写出来?
【张胜友】:那不一定。当然,如果你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接受了比较好的高等教育,对你的写作肯定是有很大的帮助。我记得作家王蒙先生说过,他那一代作家,远远不如前辈的老作家,比如鲁迅、巴金、郭沫若、沈从文等,他说他们上一辈作家学贯中西,知识非常渊博,是学者型作家,王蒙自认为在学养方面、知识方面比老前辈作家有所欠缺。我现在感觉我们这一代作家,我们的知识和学养比前辈作家更是有所欠缺。显然,受过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还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也有完全靠自学成才的作家。我们又回到王蒙,王蒙也是自学成才,他是我们国家的大作家,著作等身,在全世界有广泛影响的大作家。现在的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普遍都比较系统、比较正规;当然也有个别人,比如个别网络写手,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但同样出手不凡。尤其是底层网络写手(比如农民工作家)占有很多生活资源,同时有最真切的生活感悟,所以写出的作品生活气息、时代气息浓郁。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我们国家似乎一夜之间进入了“全民写作”时代,谁都可以上网,它是一种无门槛、无编审的写作状态,是一种空前自由的创作状态。过去,我们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还要经过编辑的审稿。网络写作还可以互动,我今天写出一节传到网上,马上网民就给我提意见,就有反馈。网络写作,无论从思想到内容乃至形式,我们有理由期待会出现一些新锐之作、大气之作。一些高票房、高收视率的影视剧改编于网络小说已是证明。但是,毫无约束、毫无节制的海量写作,也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非文学的文字垃圾。当下网络上的真实状况正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好的大作品、大作家有可能从哪出现?
【张胜友】:应该说现在的年轻人如果要走文学创作这条路,比我们这一代作家有更多的条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量的网络写手可以很自由地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同时,还可以争取在优秀的文学期刊比如《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小说选刊》、《上海文学》等发表作品。这些文学期刊虽然生存很艰难,现在还是艰难地生存着,它们为培养青年作家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园丁作用。现在的出版社非常强调畅销书的出版,青年作家如果有能力写作畅销书,也可以通过出版社这个渠道快速成名。但是,不管你是在刊物上发表也好,在报纸副刊上发表也好,在出版社出书也好,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也好,那些仅仅是发表作品的载体不同,最后还要回归到文学。文学终究是文学,文学的尊严与高贵,在于文学永远要表达的是热切呈现社会生活的纷繁多姿,深刻揭示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本质。
【主持人】:所有的一切总归回归文学,我们和张委员一块共同期待大时代、大作品和大作家。好的,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感谢张委员做客我们光明网。
【张胜友】:谢谢,谢谢广大网友,让我们共同祝福中国文学!
制作团队:
主持人:姚源/摄像:范子川
导播:张晞/后期剪辑:张晞
文字整理:高赛/监制:高赛
出品单位: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