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1|回复: 0

客家民居技术将用于低碳建筑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10-28 16: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戴 建 发表时间:2015-10-27 09:39

  错落有致的过道廊、苍翠碧绿的“花台”、鹅卵石砌成的墙角……很多市民对客家建筑并不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客家建筑低碳技术会不会消失呢?答案是否定的。

  《惠州市低碳生态规划 (2014-2030)》日前出台。记者注意到,传承客家建筑低碳技术被列入《规划》,意味着客家建筑通风、绿化、雨水利用技术有望“古为今用”。

  客家建筑

  客家围龙屋“花台”将搬上街头

  熟悉客家民居的人都知道,客家建筑会根据滴水距离和角度,设置不同高度的过道廊方便出行。同时,客家建筑还结合天井、冷巷、前后屋檐之间的高差疏导气流,保障建筑群内部自然通风。

  客家建筑在我市并不鲜见。比如,惠城区的北门直街、金带街、水东街、铁炉湖,博罗县城的罗阳老街,惠阳区的淡水老街等。根据《规划》,我市将以上述地区为重点,结合公共空间节点和慢行系统的打造,设置建筑间、建筑群间、组团间的现代过道廊,以此保证建筑的整体节能。

  “花台”是客家围龙屋的显著标志,围龙屋的屋前是半月形池塘,“花台”则是屋后半圆形的山坡或林地。结合客家围龙屋建有“花台”的特点,我市将在惠城区、惠阳区等旧城改造区域内,布局街头绿地,结合街头边角地带设置社区体育公园,改良建筑外环境。

  一般的客家民居都有屋顶向外倾斜30度以上防止雨水流进屋内的设计,同时用大鹅卵石拼砌墙脚排水,防止毛细现象保护墙身。根据《规划》,我市将在潼湖生态智慧区、惠阳新圩国际低碳新城、惠东县稔山滨海新城内利用客家建筑雨水收集和防湿技术建设低碳建筑。

  低碳社区

  设“低碳小站”方便居民旧物交换

  “低碳社区”这个名词大家并不陌生。打造“低碳社区”,首先要推行低碳物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我市将在社区设立“低碳小站”,方便居民旧物交换和回收利用。推动以桥东智慧岛为试点的智慧社区建设,将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应用到生活服务和管理中,实现社区内不同服务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

  完善社区内部管理的同时,还要在外部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记者在《规划》中看到,我市将加快建设城市公交系统与社区步行道、社区绿道的接驳设施,加块社区配套的充电基础配套设施、专业充电站及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电池换电站建设。争取到2020年,社区充电桩配建可按车位15%~20%的比例进行控制,公交充电站距枢纽站场距离不超过500米。

  客货分离

  加快推进京九客运专线建设

  随着商合杭高铁、京霸铁路环评陆续公示,京九高铁走向基本确定。作为京九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赣深高铁连接江西、广东两省,途经南昌、河源、惠州、深圳等地。

  《规划》提出,要配合国家高铁战略,推进京九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实现南北铁路交通动脉的客货分离,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运效率,减少客货混行带来的交通碳排放。同时,积极推进广惠汕高铁、广州至河源高铁建设。推动尽快确定广州至汕尾铁路路

  线走向,推动广州至河源高铁前期研究,为博罗、惠城、惠阳、惠东、龙门对外快速通道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客货运输过程中的节能减耗和降低碳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将以莞惠城际轨道、深惠城际轨道在陈江站交汇为契机,在站点周边推动用地圈层式布局,完善陈江街道与镇隆镇镇际班车接驳,重点集聚电子、灯饰产业集群,建成惠州市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市级公共服务次中心。

  低碳工程

  推进八大重点工程

  根据低碳生态建设行动框架,我市将推进八大重点工程。

  产业低碳化建设工程。在新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中选取科技含量较高、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一批产业园进行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包括惠东京兰新能源汽车基地、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贝特瑞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基地、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等。

  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工程。以惠阳区新圩镇为重点,共建“坪新清”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利用深莞惠的产业基础,重点培育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低碳示范社区建设工程。结合“宜居社区”建设基础,推动既有建筑低碳化改造,在新建建筑中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因地制宜提高社区绿化水平,贯彻低碳生活理念,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在惠城区桥西街道麦地社区等10个社区,基本建成低碳示范社区。

  低碳建筑应用工程。在潼湖生态智慧区、惠阳新圩国际低碳新城、惠州南站新城、稔山滨海新城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高能效、低能耗的绿色低碳建筑示范点。到2020年,每年创建10处绿色新建建筑示范工程,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400万平方米以上。

  绿色能源发展工程。完善惠城区新光村、龙门县坳头村、惠东县鹤楼村等沼气百池示范村建设。在惠城区上黄村、博罗县杨村等地建设太阳能示范村。

  绿色交通发展工程。到2020年,运行2~3条主要居住组团与工业园区之间的微型公交,惠城区—博罗县、惠阳区—大亚湾区、惠阳区—惠东县的快速公交线路基本通车,公共交通分担率达15%。

  碳汇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植物园、湿地公园、城市与社区公园、城区绿地,消灭尚存的宜林荒山,改造重要区域的残次林、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桉树林,增加森林面积。

  绿色市政发展工程。将惠城桥东、桥西中心区、惠阳淡水老城、仲恺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博罗县罗阳镇作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回收网络体系。到2020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60%,垃圾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在潼湖生态智慧区、惠阳新圩国际低碳新城、惠东县稔山滨海新城内利用客家建筑雨水收集和防湿技术建设低碳建筑

  在惠城区桥西街道麦地社区等10个社区,基本建成低碳示范社区

  在社区设立“低碳小站”,方便居民旧物交换和回收利用

  到2020年,运行2~3条主要居住组团与工业园区之间的微型公交

  本报记者戴 建 通讯员张春芳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1:23 , Processed in 0.1181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