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53|回复: 0

体验永定客家土楼销魂的美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10-9 15: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媒联合网 2015-10-03 15:01:33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历史悠久、气势恢弘、千姿百态、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教化育人的功能,而且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一卷卷散布田野间的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

  4000多年前,中国中原一带的古人已经将夯土板筑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垣楼宇的建筑之中 。北魏(公元4世纪)以后,砖结构大规模被运用到民居建筑之中,生土楼建筑逐渐衰落。明代以后,中国民居建筑的夯土墙逐渐被砖墙所代替,两层以上的土楼越来越少,几近消失。

  随着生土民居在中华境内其他地方的逐渐式微,在闽粤赣边的纯客家县份永定县,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扬光大。永定县内的生土民居不仅没有消失,反而由于客家人生活的特殊的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从唐末宋初开始又产生了以生土夯筑而成的民居建筑,并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不断发展、创新,从而得天独厚地把延续了数千年的生土建筑艺术推向了极致。

  永定客家土楼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古代生土建筑文化的“活化石”。土楼客家人在“民族建筑”的概念下,又开辟出“民系建筑”的独特领域。客家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建造了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的土楼,仅永定境内就有30多种造型各异的客家土楼。

  建筑土楼:形制之美

  土楼除了外墙、瓦面的颜色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外,土楼外的所有附属建筑使用的材料均与主体建筑相同风格一致,暴露在外表的楼门、门槛、台阶、窗户以及其他构件也是如此。楼门的门框、门楣、门槛、门扇,或用花岗石、青石,或用硬质杂木;窗框、窗棂、窗台等全部 用杉木;台阶一律用花岗石板或青石板。门坪铺设鹅卵石,围墙也用鹅卵石砌成。普通土楼所有木构件均不油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仍保持原汁原味。

  土楼的后侧屋面略高于前向屋面,包括与之相连的两边横楼屋面,前后屋面分两个甚至多个层次迭落。它的屋顶主要有两坡面、四坡面、悬山顶、歇山顶4种形式。数以千计的土楼群也同样恰到好处地与所在村庄错落有致的群山、梯田、村道等融为一体,完美展现了土楼与周围环境的精妙融合。

  土楼的内部与外部的建筑风格一致。楼内所有建筑除了墙体外一律以木质结构为主,其风貌与楼外保持一致。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大部分土楼内部只作一般装饰,既无雕梁画栋,也无油漆彩绘,一切保持本色,但仍不失古朴之美。

  和谐土楼:人伦之美

  土楼客家人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在日常生活中,全楼团结一致、和睦相处、贫富相济,一家有事,众人相帮。一楼之内如此,楼与楼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是如此;一楼有急需帮忙的事,同村外楼的乡亲也会主动前来帮忙。

  一座土楼是一个大家庭、小社 会。土楼客家人有敬祖睦宗、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旧时,土楼客家人都有把列祖列宗的大幅遗相绘制悬挂在祖堂墙上供奉的习俗。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老人、妇女会去烧香祭拜,以示对列祖列宗的怀念、敬重。大年初一,则由族长率领全楼男女老少参加祭拜列祖列宗活动。土楼客家人把赡养老人视为每个晚辈应尽的义务,老人失去劳动能力或生病之后,完全由儿女供养、服侍,让老人安度晚年,享受人生最后一段美好的旅程。

  永定客家土楼不仅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也是客家文化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它不仅是客家人的生活家园,更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文化土楼:精神之美

  永定客家土楼体现了客家民系所留存的中原汉民族价值观念和客家人在辗转南迁过程中开拓新的生活环境所创造的文化因素,因而形成了它有别于其他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永定客家土楼不仅选址讲究,而且结构奇巧:中轴线鲜明,厅堂、大门、主楼都建在中 轴线上,横楼(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与远古中原生土民居建筑、殿堂等风格一脉相承;以祖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以主厅(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古朴典雅,楼内整体风格与楼外景观风格协调,部分土楼厅堂雕梁画栋、典雅堂皇;内通廊式平面,四通八达,体现了客家人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永定客家土楼有内涵丰富、对仗工整的楹联,其内容主要体现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等传统精神,部分土楼还有众多名人题刻。这些都反映出永定客家人仍秉承着中原的传统文化。岁时节庆、婚丧喜庆、民间文艺、伦理道德、宗法观念、宗教信仰、穿着饮食等等,处处展示了客家的古朴民风。土楼人家的方言,较完整地保留了上古汉民族的口头语。

  历史土楼:传承之美

  永定客家土楼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和内涵。它产生于唐末宋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元末明初以前早期土楼建筑艺术,由于当时生产力较为落后,且建筑技术水平较低,土楼规模较小、 结构较简单,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较粗糙,具有突出防卫功能,形制只有方形、圆形两种,当时这些土楼被称为“寨”。

  清末民初以后,由于受各种文化特别是西洋文化的影响,永定客家土楼在继承前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布局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和超越。一些土楼在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的同时,也融合了西式建筑的美,引进了西方的建筑风格、技术和建筑材料,土楼内出现了中西融合的建筑现象。中西合璧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祖堂建筑的西式化、栏杆等建筑材料及其图案的现代化,成为这种独特建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岁月中,土楼客家文化与土著少数民族(原住民)的文化互相交融,传承了中原一带古代汉文化的遗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闽西新闻)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8 03:20 , Processed in 0.1165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