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69|回复: 0

李光耀:祖籍大埔 情系客家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3-25 1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祖籍大埔 情系客家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15-03-24 09:34:58    来源:梅州日报


  “对我来说,我们的家族历史应从曾祖父李沐文开始。……根据曾祖父在中国故乡所盖的一座房子后面的墓碑碑文记载,他于1846年诞生在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长大后,搭乘帆船过番到新加坡来。……1882年,曾祖父赚够了钱,决定返回中国祖先生息的村落,给自己盖一座大宅院,并以乡绅的姿态出现。”——《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
  作为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尽管没有在公开场合提及过自己的祖籍地,但在他的回忆录中,曾多次提及他的曾祖父来自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为此,李光耀、李显龙父子“一门两总理”成为大埔县对外推介的“文化名片”,该县高陂镇唐溪村也因此声名远播。日前,记者走进大埔县,寻访这位新加坡开国总理与大埔县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回忆录中描述祖居“中翰第”
  无论沿梅大高速或是S333线驶入大埔,沿路都能看到“李光耀、李显龙的祖居地欢迎您”的指示牌。在S333线岔往高陂镇的交会路口,醒目的牌匾更是清楚地把来客引入李光耀祖居地——唐溪村。
  在这座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李光耀的祖居——中翰第并不起眼:简朴的砖木结构、剥落的墙壁、黑得发亮的瓦顶、被踩得光滑如镜的石阶,仿佛在诉说着其久远的岁月。走进房子,精美和雅致才随之映入眼帘:大门两侧的彩绘依旧依稀可辨,图中描绘的清明上河图般的盛世景象画工精细、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可见当初建房者对这所房子的用心。环视房屋四周,屋后山林茂密、山峦迭起,门前视野开阔,田野流水等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对于这座房子的建造者——曾祖父李沐文,李光耀虽然未曾见过,却多次出现在他的回忆录中。“对我来说,我们的家族历史应从曾祖父李沐文开始。……根据曾祖父在中国故乡所盖的一座房子后面的墓碑碑文记载,他于1846年诞生在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长大后,搭乘帆船过番到新加坡来。当年他南来的路线,很可能是先乘小船沿着韩江顺流航行120公里,到最靠近的广东省港口汕头,然后从那 儿出海到南洋。”《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重现了曾祖父李沐文漂洋过海的经历。
  在中翰第的后山,李沐文的墓地保存完好,墓碑上刻有“云龙、见龙等永记”等字。据介绍,墓碑上的“云龙”便是李光耀的祖父李云龙,而“见龙”便是李沐文的嗣子李见龙,对此,李氏族谱也有记载,“娶妾蔡氏,无出,嗣一子名见龙”。关于曾祖父回乡的经历,李光耀在回忆录中也有叙述。“直到19世纪70年代,他(指曾祖父)和华族少女萧唤娘结婚。萧唤娘是一个客家店主的女儿,在新加坡出生。1882年,曾祖父赚够了钱,决定返回中国祖先生息的村落,给自己盖一座大宅院,并以乡绅的姿态出现。可是,曾祖母却不愿意把子女留在新加坡而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小时候祖父和姑婆告诉我,他们(祖父当时10岁左右)和曾祖母跑到阿佛路外公家躲起来。于是,曾祖父只好自己回中国。”《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对曾祖父回乡后的生活也进行了简单描述:“他(指曾祖父)在中国娶了第二个妻子 ,盖了座大宅院,后来还捐了个小官。他叫人给他画了一幅身着官服的肖像,寄到新加坡来。同时寄来的,还有一幅大宅院的画。画里的房子是传统的中国式建筑, 屋顶铺的是灰色瓦片,并有庭院,美丽壮观。可惜这幅画遗失了,不过曾祖父的画像还保存着。”
  任茶阳会馆永久荣誉顾问
   2002年7月,成立于1858年的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迁入新建的“茶阳大厦”,并在会馆大厦内的7楼和8楼设立文物馆,展示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 其展出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李光耀资政专栏”。“专栏收藏、展出了有关李资政的资料,比如他亲笔签名的中、英文版个人回忆录、李资政家族族谱的影印本等。”2010年,本报记者陈嘉良到新加坡采访茶阳会馆时对“李光耀资政专栏”格外留心。他记得馆内还展出李光耀的祖居 “中翰第”的模型。
  在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3/4,其中闽南人最多,客家人在新加坡华人中属少数族群,目前有30多万人,其中大埔人最多,约20万。在有着500多万人口的国家里,“势单力薄”的大埔人却有着自己的精神支柱:曾担任新加坡总理31年多的李光耀与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父子。李光耀与大埔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今,李光耀、李显龙父子分别是会馆的永久荣誉顾问和名誉顾问。
  “由光耀先生担任荣誉顾问的会馆不多,茶阳(大埔)会馆是其中一个。”茶阳会馆的何先生说。现任总理李显龙和李光耀弟弟李祥耀曾多次参加会馆组织的活动。尽管李光耀本人没有到过茶阳会馆,但会馆周年纪念时曾发贺词祝贺,茶阳(大埔)会馆144周年纪念时他发来的贺词写道,“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在我国各历史性发展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团结乡亲同人的精神,及服务大众社群的力量。”
  父亲曾给堂弟李奋森寄钱
  在唐溪村,今年84岁的老人李奋森有着鲜为人知的身份——李光耀的堂弟。村民们专门让记者看了李氏族谱,翻到第52页,里面记载着:“沐文公,立斌公五子,又名华卿,壮年出洋谋生,勤俭奋发,刻苦经营,成为巨商,在南洋娶肖氏(番人)生子云龙(字猶虎)。1882年,公35岁,回家省亲,妻不愿同返……沐文公娶妾蔡氏,嗣子见龙,嗣孙裕庆,传下李奋森,生有两子。”
  村民介绍说,中翰第一直由李奋森一家看管,李奋森本人更是在中翰第里生活了几十个年头。李奋森回忆说:“以前进坤叔(李光耀父亲)还在的时候,他就曾经找到方式和我们联系,知道我身体不好也会寄钱给我治病,后来还寄过钱给我让我修整老屋。”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李进坤本人未能回过大埔,但对于赫赫有名的堂兄李光耀,李奋森经常通过电视等媒体关注这位素未谋面却非常熟悉的堂兄的动向。早前已得知堂兄病重的李奋森,在记者采访时还关切地向记者打听李光耀病情如何,并希望他早日康复。
  弟弟李祥耀回乡时带走一捧泥土
  “进入21世纪以后,李光耀的弟弟李祥耀曾携带家眷回了一次唐溪村,回来后参观了磐石楼、中翰第,还祭拜了沐文公的墓。”李奋森回忆说,李祥耀能听懂他简单的客家话讲述,在县城时,李祥耀还请他吃了一顿饭。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李祥耀来到墓前就流泪了,去年我们去新加坡见到他时,他还和我们说起这件事,他说当时是情由心生、不由自主的。”邓立新告诉记者,李祥耀一行在离开唐溪村时还特地绘下了中翰第的图稿,带走了一捧泥土。
  家人默许修葺祖居“中翰第”
  “画里的房子是传统的中国式建筑, 屋顶铺的是灰色瓦片,并有庭院,美丽壮观。”《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描述了他的祖居——中翰第100多年前的模样。李光耀与大埔千丝万缕的关系,赋予了大埔赖以对外推介的名人文化。近年来,随着“一门两总理”这张文化名片的打响,越来越多人专门前往唐溪村,一睹“中翰第”风姿。进入21世纪后,大埔县对“中翰第”进行了重新修葺,并在屋内陈列了李氏族谱、李光耀简介、年表、家庭生活、政治生活等图片、文字。
  去年,大埔县就如何打造“中翰第”一事远赴新加坡征求李光耀本人意见。“当时没有见到李光耀本人,他弟弟李祥耀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如何建造祖居地的看法。”大埔县外事侨务局的副局长刘海清说,李光耀家族基本同意了中翰第的打造方案。目前,大埔县也正努力以“中翰第”为中心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规划中的李光耀祖居将打造成有湿地公园、生态农庄休闲区、田园观光区、景观湖观赏区、客家古村落参观区、果林采摘区、登高观景区等的4A级景区。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20:59 , Processed in 0.1135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