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27|回复: 0

福建土楼:客家人的建筑遗产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5-3-17 16: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土楼:客家人的建筑遗产
2015-03-13 21:02 来源:大同晚报


土楼的中心是祖堂

著名的“四菜一汤”

圆形土楼内景

杨刚

1979年后,善庆楼建成后闽西就没有人再建土楼了。现在,土楼建筑技艺已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某一天或许还可以用3d打印技术来维修、建设土楼。与物质载体相比,我们或许更需要关注一个民系文化的整体性,而不是让她以碎片的方式存在。这是文化复兴的需要,也是民族延续的需要。

记得第一次到赣南的一个客家村落看土楼时,交通很不方便,似乎外人侵入了古老的民居。

客从何处来

今天说起福建土楼时,至今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传说就是,形状独特的客家土楼在上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因为卫星从高空俯拍的众多圆形土楼的俯视图确实像核弹发射井。1985年,美国情报部门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成游客(另一说是伪装成记者)来到闽西,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是历史悠久的独特民居土楼,与军事设施毫无关系。笑谈说过后,现在让人骄傲的是福建土楼已是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土楼与山水交融、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杰出典范”。

最早行走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的土楼高墙间时,土楼还是背包客关注的冷点。记得第一次到赣南的一个客家村落看土楼时,交通很不方便,似乎外人侵入了古老的民居。再后来把目光投向福建的土楼时,依然面对的是交通不便、语言沟通有困难。

住在客家人的村落里,进进出出一座座土楼,了解一番他们的生活方式,就会穿过厚实的土墙了解先民从北方一次次迁徙的脉络,体会中原儒家根深蒂固的聚族而居的传统观念,也会在厚重的文化积淀中感受到一个民系的淡淡的忧伤——正如客家人的一道小吃叫“伤心凉粉”。

或如贵州的屯堡居民一样,闽西的客家人因为在服装和语言等诸多方面保留了历史痕迹,有时会被当成少数民族。事实上他们是地道的汉族人,而且承继了很多在中原地区已经消失的文化现象。关于客家的源流虽然有多重说法,但是主流的观点认为始于秦帝国征服岭南融合百越时期,很多北方人开始南迁,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相对而言为客家人。

行走在一处处土楼群,你不仅会惊叹它们的建筑造型,也会惊叹它们的年龄。

民居的杰出典范

土楼是客家人的重要文化符号,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历经清代的大量建设,在福建和江西的山地留下了或圆或方或五边形或半圆形或八卦形等等各式建筑遗存。

行走在一处处土楼群,你不仅会惊叹它们的建筑造型,也会惊叹它们的年龄。保存至今的永定县初溪土楼群中,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竟然已达600岁。其体量也很是惊人,直径达66米。穿过楼门就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城堡世界,楼高4层,底层53开间,二层以上每层56开间。底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

集庆楼的外环楼层也像其他土楼一样是内通廊式,创意发生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维修该楼时,为了解决全楼数百人只靠一道楼梯上下造成诸多不便的问题和便于管理,对原来的结构做了调整:底层不变,仍为内通廊式;二层以上改为单元式,每单元6个房间;每个单元都设一道楼梯。这种有点像原始联排别墅味道的土楼我仅见过这样一处,楼梯下部的石阶已经长了很多青苔,似乎在秀出建筑的悠久和古人的智慧。

另一处同样古老的裕昌楼则因为“东倒西歪”貌似危楼而安然不动著称于世。建于1308年的裕昌楼可以说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共有五层,房室269间。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鹅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祖堂外围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土楼外墙还设五个瞭望台。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行排列,祈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

真正让人触目惊心的裕昌楼的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楼内三层四层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层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而实际情况是,裕昌楼经受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1979年后,善庆楼建成后闽西就没有人再建土楼了。现在,土楼建筑技艺已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某一天或许还可以用3d打印技术来维修、建设土楼。与物质载体相比,我们或许更需要关注一个民系文化的整体性,而不是让她以碎片的方式存在。这是文化复兴的需要,也是民族延续的需要。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8 04:23 , Processed in 0.11388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