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18|回复: 1

土楼 客家民居文化的瑰宝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

回帖

232

积分

版主

积分
232
发表于 2013-6-18 23: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福建省西南崇山峻岭客家人集聚的山坳、平川、河畔,遍布着一幢幢环环相依、或方或圆、错落有致、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的土楼,其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独特风格,令人惊叹不已。
    独一无二的典范民居
    客家土楼主要有三种典型,五凤楼、方楼、圆楼。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方楼的布局与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其防御性大大加强。而圆楼,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楼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多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沙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这两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取自山坡,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砖石或混凝土房屋那么大量的建筑垃圾。
   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楼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至今从未曾听说过圆楼坍塌事故的发生,反倒听说土楼地震产生裂缝后,过些时日又自动弥合的情形。
  三是奇妙的物理性。厚实的土墙具有现代墙体材料无法相比的特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热天可以防止热乞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凛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00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份;环境太湿时,则吸收水份。
    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四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     
    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天高皇帝远,朝庭鞭长莫及。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这样的故事。
    五是独特的艺术性。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构图。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而圆寨是三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样,极具纪念性。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随着时光流逝,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裂缝,更显得苍劲有力。圆寨是那样地苦心经营,却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当今方兴未艾的土楼旅游热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在福建永定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婚宴上,两个年轻女子同桌吃饭,都夸耀自己的楼屋大。一个说:“我的楼,高四层,屋四圈,里外上下四百间,一天换一间,一年住不完。”另一个说:“我的楼,大又圆,像座城,男女老少六百人,媳妇来三年,叔伯识不全。”双方争执一番后说出了楼名,逗得在场人哄堂大笑……原来她们都是承启楼的人,一个是未出阁的客家妹子,住东楼;一个是刚过门的媳妇,住西楼,彼此还不相识。
    节约用地的经典之作
    客家土楼许多是按八卦理念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烙印深深地铭刻其中。比如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的振成楼,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三门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没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一座土楼如同一个小社会。在同一屋顶下,同祖同宗,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
    据初步统计,仅龙岩市就有土楼23000多座,其中圆楼360座。
    位于永定县古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迄今已有300年历史,整个土楼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外圈四层,高11.4 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全楼共计400个房间,住着80余户400多人,人均用地仅12.5平方米。
    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 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
    据专家测算,客家圆楼可以最充分地利用建楼用地。如果圆楼与方楼的外围周长相等,那前者的面积是后者的1.273倍。例如,2/3的圆形土楼房间总数在60间~100间之间,居住30户、100人左右;而比较大的则有280多个房间,居住700人左右。换言之,在占地面积、楼层数相同的情况下,圆楼的建筑面积比其他类型的土楼要大得多。从宏观上看,客家圆楼的建设,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占用尽量少的土地,以此形成聚落的生产用地和生态屏障。从微观上看,闽西南客家民居充分利用坡坎台地进行建设,既保护了山腰、山脚平坦而肥沃的可耕地,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高差,通过架空、筑台、勒基、错层等构筑方法,使贫瘠且耕作不便的坡坎台地得以充分利用。
    和谐相处的建筑奇葩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四世纪初(西晋末年)、九世纪末(唐朝末年)和十三世纪初(南宋末年),因战乱或饥荒等原因,很多汉人从黄河流域举家迁徙到南方,被当地人称为“客家人”。客家人为了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就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按照中原的传统建筑风格与技术,开始营造防御性能强,同时又防风、防潮、防火、防盗的土楼。他们就地取材,在黄土中掺拌石灰,十分巧妙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粘合剂,以竹片、木条等做筋骨,以木料做框架,用木制的夯箱日积月累、由下至上夯实加固。建成后的土楼像柑橘瓣似的均匀分布着100~200间房间,族长根据实际需要分配给族人。
    纵观客家土楼的设计,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建筑设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今天的建筑设计,既有效果图、平面图,又有施工图等等,而土楼设计师与泥水匠、木匠一样,全靠师徒传授,自学成才。建土楼的所谓图纸,统统都装在泥水、木匠等能工巧匠们心中,至多在动工之前画一张不成比例的草图,征求楼主们的意见,比如房间太大还是太小,数量够不够;厅堂、楼梯设置是否合理等。经充分讨论,双方都认可了,便选择良辰吉日正式动工。
    客家土楼在建筑方面有四个特点。1、因地制宜。即楼主根据选定的地块及周边环境、地质条件,适合建造什么种类的土楼,应当采用何种建筑风格,各种功能是否具备,是否适合楼主居住,附属建筑如何安排,门前的院落应怎样组织,与毗邻的土楼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等等。2、因人因地而异。不同类型的土楼,由于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民居建筑方面亦有微小的差异。有的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有的土楼门前是一大片耕地,屋后是一丛丛翠绿的毛竹;有的楼内多了一座平房或两层的楼;有的在天井中间另建祖堂和厢房;有的设4道楼梯,有的只有两道楼梯。3、因经济条件而异。一般来说,经济条件较好的楼主对土楼的档次要求较高,特别是那些富户人家要求更高;而经济条件较差的楼主自然要求较低,不求豪华,只求实惠,那些贫困户则要求更低,只要能住就行。4、居住功能突出。客家土楼具有突出的防震、防火、防水、防卫等功能,但它突出的居住功能却往往被人忽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土楼,底层作厨房、饭厅、客厅,二层作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浴室、卫生间等则建于楼外两侧。可以说,楼内楼外几乎所有能利用的土地都被充分利用于生活设施的构建,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及其高超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在世界民居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发表于 2013-6-21 07: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土楼是奇葩,大山深处有人家。
记得前年春风暖,客家土楼开鲜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7 19:04 , Processed in 0.1492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