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86|回复: 0

文心雅俗缘情, 忧患里《聊斋》论剑(通俗文艺 对联 福建文联)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7

回帖

382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27
发表于 2014-7-9 09: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省文联.省通俗文艺研究会 李建生会长
缘情, 忧患里《聊斋论剑
韵律, 燮和中《拍案禅弦
福州高秋霖撰赠
李建生:福建省文联.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作家、民俗学家、国学家、高级摄影师。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会长三级警监。
【注释】
1.【通俗】浅近易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后西游记》第一回:“老大圣姓孙,名悟空取经时又有个通俗之号叫做行者,又自称齐天大圣 。” 丁玲 《在医院中》:“编一些通俗读本给战士们读。”
2.【文艺】亦作“ 文蓺 ” ①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学问。《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有隐于知理者,有隐于文艺者。”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 洪祖父学无不涉,究测精微,文蓺之高,一时莫伦。” 明·汪道昆 《洛水悲》:“论君家文艺呵,真个是人文纪纲。”《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②指文学创作。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是以吐纳文蓺,务在节宣。”③官名。即 唐 代所置之文学。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 王钦若  仲至 , 仁宗 时名儒, 原叔之子,大臣荐文艺,召试学士院。”④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 宋·孙奕 《履斋示儿编·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晔始传文苑, 隋曰文学, 唐曰文艺。”《新唐书》、《金史》均有“文艺传”,记文艺家事迹。⑤文学与艺术。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三:“我们不赞成把文艺的重要性强调到错误的程度,但也不赞成把文艺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3.【文心】①为文之用心。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②指文章或文思。《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后人有《邺中歌》一篇,叹曹操云:‘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钮琇《觚剩·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南村先生《病赋》,皆极文心之奇变。” 清·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广记》……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晋、唐小说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说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③指南朝·梁·刘勰的专著《文心雕龙》。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杜曲、樊南之句,则匿笑僮仆。” 章炳麟《校文士》:“史家若章、邵二公,记事甚善,其持论亦在《文心》、《史通》间。”
4.【艺术】亦作“蓺术”。①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李贤注:“谓书、数、射、御,谓医、方、卜、筮。”《晋书·艺术传序》:“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 宋·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后汉为方术,魏为方伎, 晋艺术焉。” 清·袁枚 《随园随笔·梁陈遗事出<广异记>》:“ 庾肩吾少事 陶先生 ,颇多艺术,尝盛夏会客向空大嘘,气尽成雪。”②特指经术。 清·方苞 《答申谦居书》:“艺术莫难于古文,自周以来,各自名家者,仅十数人,则其艰可知也。”③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清·吴敏树 《与筱岑论文派书》:“文章艺术之有流派,此风气大略之云尔,其间实不必皆相师效。”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④比喻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⑤谓形象独特优美,内容丰富多采。 丁玲 《韦护》第二章:“她当面诽议浮生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不艺术。”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这字写得艺术极了。”
5.【雅俗】①文雅和粗俗。 汉·王充 《论衡·四讳》:“雅俗异材,举措殊操。”《南史·张欣泰传》:“ 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着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 清·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今人诗且未论雅俗,但开卷看其题目,即可望而辨之。” 鲁迅《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这也并非全为了用这来区别人的上下,雅俗,好坏。”②雅人和俗人。《晋书·段灼传》:“ 艾( 邓艾 )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且明公本自诸生,取乐名教,道风素论,坐镇雅俗。” 李善注:“ 王隐 《晋书》, 刘琨表曰: 李术以素论门望,不可与樵采同日也。《孙绰子》曰:或问雅俗,曰: 泾渭分流,《雅》《郑》异调。” 宋·柳永 《一寸金》词:“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 清·李渔 《风筝误·请兵》:“故此在兵部乞恩,补了这边的缺,原只说来坐镇雅俗的,不想一到地方,就多事起来。”③指雅正的风气。 唐·杨巨源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诗:“已变畏途成雅俗,仍过旧里揖清风。”
6.【关通】①贯通;连通。 汉·王充 《论衡·感虚》:“夫雍门子能动孟尝之心,不能感孟尝衣者,衣不知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 清·刘大櫆 《游黄山记》:“踰庵以西,有大石当溪中,嵌空如室,激水横行,声若雷轰,而室下石窍关通,积水澄碧,题之曰龙渊 。”②禀报,传达。《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璋 ( 刘璋 )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 。”③接待、迎送、串连、勾通联络等公关工作,《梁书·谢览传》:“ 览未到郡, 睦之子弟来迎, 览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睦之 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 元·张光祖 《言行高抬贵手·德行》:“籍其家,得士大夫书,多干请关通者,悉焚之,不以闻。” 清·唐甄 《潜书·食难》:“昔之致客,犹盛事也。若其所好,则有之矣:善贾之徒,善优之徒,善使命之徒,善关通之徒。”④指请客、收送礼贿等礼节应酬。《新唐书·元载传》:“外委主书卓英倩、 李待荣 ,内劫妇言,纵诸子关通货贿。”《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三年》:“ 守澄(王守澄)专制国事,势倾中外,注(郑注)日夜出入其家,与之谋议,语必通夕,关通赂遗,人莫能窥其迹。”
7.【缘情】①缘分与情意。 明·沈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涉水登山来路远,缘情应不浅。”②抒发感情。 唐·独孤及 《送开封李少府勉自江南还赴京序》:“缘情者莫近于诗,二三子盍咏歌以为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后人陋《花间》《草堂》之恶习,而并忘缘情托兴之旨归,岂非操选政者加之厉乎?” 朱自清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载道或言志的文学以‘儒雅’为标准,缘情与隐逸的文学以‘风流’为标准。”③借指作诗。 唐·杜甫 《偶题》诗:“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王嗣奭 释:“‘缘情’用陆机语,谓作诗也。”参见“ 缘情体物 ”④因循人情;顺乎人情。 唐·张九龄 《上姚令公书》:“曩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 曾奏议:‘请于南郊方丘,设皇地祇及从祀等坐,则礼惟稽古,义得缘情。’” 宋·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缘古人之意者,谓之缘情。”⑤亦指情缘,缘分或男女间爱情的缘分。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徐德言 ﹞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絶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 宋  吴礼之 《霜天晓角》词:“痴騃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红楼梦》第四回:“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中国歌谣数据·假如我们有情缘》:“假如我们有情缘,我和我情人的爱情呀,多么锋利的刀子也割不断。”《西游补》第一回:“总见世界情缘,多是浮云梦幻。”
【缘情体物】抒情和状物。《文选·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李善 注:“诗以言志,故曰缘情;赋以陈事,故曰体物。” 唐·王勃 《平台秘略论·文艺》:“故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能事,而君子所役心劳神,宜于大者、远者,非缘情体物,雕虫小技而已。” 清·赵翼 《瓯北诗话·韦苏州》:“ 宋·齐间 沈、谢、吴、何,始精于意理,缘情体物,得诗人之旨。后之传者少矣。” 卷盦《〈蔽庐丛志〉序》:“若夫捐彼众误,度兹四集,则当知缘情体物,举辞透宗。”
8.【韵律】亦作“韵律”。①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②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③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韵律地波动着。”
9.【忧患】①困苦患难。《易·系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宋·王安石《离北山寄平甫》诗:“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 杨朔 《茶花赋》:“我又望着他的脸……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
(附释):
【忧国】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忧国忧民】为国家和人民而忧虑。 宋·范仲淹 《谢转礼部侍郎表》:“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杨家将》第十二回:“卿忧国忧民,真社稷臣也。” 陈毅 《冬夜杂咏·吾读》:“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新民晚报》1989.3.5:“改革遇到了困难,忧国忧民之士正热心于寻觅‘他山之石’来‘攻玉’。”
【忧盛危明】犹言居安思危。 明·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明史·徐溥丘浚等传赞》:“ 徐溥以宽厚着, 丘浚以博综闻。观其指事陈言,恳恳为忧盛危明之计,可谓勤矣。”《清史稿·仁宗纪》:“辛亥,诏曰:‘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忧患余生】指饱经艰难困苦之后留存下来的生命。 沈砺《感怀》诗之八:“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 朱文劭 《代小凤仙挽蔡松坡》:“万里南天鹏翼,扶摇直上,剧怜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十年北地燕支,自嗟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忧偪】忧患侵迫。《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 张合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
10.【燮和】①协和。《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文武之光训。” 南朝·梁·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协升景业,燮和台曜;五教克宣,敷奏朝端。”《新唐书·苏瓌传》:“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 宋·苏轼 《与张太保安道书》:“父母英圣,深照情伪,德音琅然,中外耸服,几至有所得遗,而诸公燮和之。”②指宰相的政务。 唐·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意陛下擢臣于伤残之余,委臣以爕和之任。” 唐·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燮和皆达识,出入并登庸。”
11.【聊斋】
12.【拍案】以手击桌。表示惊异、发怒、感慨或振奋。《西游补》第四回:“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说唐》第四二回:“ 李密见秦王 ,拍案大怒。” 太平天国洪仁玕 《英杰归真》:“兴言及此,未尝不拍案三叹也。” 叶圣陶《城中·演讲》:“‘啊,有了!’他拍案而起,清清楚楚的一篇演讲稿……完全展陈在面前了。”
【拍案惊奇】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明末·凌蒙初 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1.2:“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 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本来不过是对普通生活情景的生动摹写而已,然而却被后人以为是有什么‘微言大义’,遂‘对号’为(你猜是什么?)--‘纵横由妇人,曲直在小儿!’这真天晓得。
13.【论剑】讨论剑术。《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尝游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三国· 魏·曹丕 《〈典论〉自序》:“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
14.【禅弦】静坐默念控弦音
(1)【禅】①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②引申为禅理、禅法、禅学。 唐·杜甫 《宿赞公房》诗:“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水浒传》第四回:“长老道:‘员外放心!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办道参。’” 清·梁章鉅 《归田琐记·庆城寺碑》:“暇日,至庆城寺 ,与僧滋亭谈。”③参禅。 唐  周繇 《登甘露寺》诗:“殿锁南朝像,龛外国僧。”
(2)【弦】①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用牛筋等制成,有弹性,能发箭。《仪礼·乡射礼》:“有司左执弣,右执弦而授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张弓也,伏檠三旬而韬弦。”《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括。” 李善 注:“ 刘熙 《释名》曰:矢末曰括,括,会也。与会。”②安上弓弦。《易·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后汉书·陈球传》:“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 唐  元结 《演兴·闵岭中》:“必蒙皮篻以为矢,弦毋筱以为弧,化毒铜以为戟,刺棘竹以为殳。”③指弓弩。《文选·班固〈西都赋〉》:“鸟惊触丝,兽骇值锋,机不虚掎,弦不再控。” 李善 注:“ 匈奴 名引弓曰控。控,引也。” 晋  张协 《七命》:“论最犒勤,息马韬弦。”《新唐书·突厥传上》:“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④弓弦声。《汉书·李广传》:“其射,见敌,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而倒。”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⑤乐器上用以发声的线。一般用丝线、铜丝或钢丝制成。《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晋  左思 《蜀都赋》:“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至‘夜迢迢,银台绛蜡,伴人垂泪’句,忽而双弦不谱,嘤变滞而不延,似为泪珠沾湿。”⑥安装琴弦。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弦以园客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⑦指弦乐器。《淮南子·原道训》:“建锺鼓,列管弦,席旃茵,傅旄象。” 高诱 注:“弦,琴瑟也。”⑧指弦乐器弹奏出的声音。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管清疑警鹤,弦巧似娇莺。”⑨弹奏弦乐器。《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 郑玄注:“,谓以丝播诗。” 孔颖达 疏:“云弦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人有倚 孔子 之墙,弦 郑 卫 之声,诵 韩  庄 之书,则引诸门乎?”⑩半圆形的月亮。农历每月初七、初八为“上弦”,廿二、廿三为“下弦”。《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唐  杜甫 《月》诗之三:“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仇兆鳌注:“ 王褒《月》诗:‘上如半璧’” 宋  吴文英 《烛影摇红·寿嗣荣王》词:“宝月将弦,晚钩斜挂西帘卷。”11中医术语。脉象之一。谓脉挺直而长,硬而浮,如按琴弦。反映病人气滞血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脉法》曰:‘脉长而弦,不得代四时者,其病主在于肝。’” 张守节 正义:“ 王叔和 《脉经》云:‘脉长而弦,病于肝也。’”《灵枢经·卫气失常》:“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絶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老残游记》第三回:“两手脉沉数而弦,是火被寒逼住,不得出来,所以越过越重。”12数学名词。一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13数学名词。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对着直角的边。《周礼·考工记·磬氏》“倨句一矩有半” 汉  郑玄 注:“必先度一矩为句,一句为股,而求其。”《周髀算经》卷上“勾股方圆图” 汉·赵君卿 注:“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14物之边沿。《淮南子·说林训》“遽契其舟桅” 汉·高诱注:“桅,船板也。”《朱子语类》卷十一:“譬如拭桌子,只拭中心亦不可,但拭四弦亦不可。”15喻急。参见“ 弦韦 ”。16喻正直。参见“ 弦直 ”。
(3)【禅思】犹禅心。 唐·张为 《诗人主客图》:“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4)【禅话】佛教禅宗常通过问答方式来测验对禅理的理解程度,这种问答语句叫作机锋语,也就是“禅话”。大多数用各种比喻来表达。语言形式用散句,也有用诗句的。《红楼梦》第九一回:“ 寳玉豁然开朗,笑道:‘……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说过几句禅话,我实在对不上来。我虽丈六金身,还借你一茎所化。’”
(5)【禅句】佛教谈禅之偈语、文句。 宋·何薳 《春渚纪闻·苏黄秦书各有僻》:“ 东坡先生、山谷道人、秦太虚七丈每为人乞书,酒酣笔倦,坡多作枯木拳石以塞人意; 山谷则书禅句; 秦七丈则书鬼诗。” 明·徐渭《论中五》:“文贵眼,此也。故诗有诗眼,而禅句中有禅眼
(6)【禅机】亦作禅锋①佛教禅宗和尚谈禅说法时,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得以触机领悟,故名。 金·王若虚 《议论辨惑》:“近世之士参之以禅机元(玄)学,而圣贤之实益隐矣。”《水浒传》第九十回:“此乃禅机隐语,汝宜自参,不可明说。”②用以称能发人深省富有意味的妙语。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诗》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古今载籍,有可以资解颐者多矣,苟悟其趣,皆禅机也。”《红楼梦》第九二回:“我们有我们的禅机,别人是插不下嘴去的。”③禅法机要。 唐·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诗:“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 宋·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遥想上人清太甚,水精宫里说禅机。” 清·昭槤 《啸亭杂录·世祖善禅机》:“﹝章皇帝﹞机务之暇,时相过访,与二师谈论禅机,皆彻通大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8:41 , Processed in 0.1268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