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88|回复: 0

收入多种选本的客家散文《雕像》(练建安)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发表于 2013-5-20 14: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拙稿《雕像》发表于《海峡都市报》,入选《客家大文化》《印象上杭》《中国散文大系》等书刊。

文化的力量,穿越时空隧道,如同阳光,直抵人们的心灵。
文化的力量,可以使枯寂的心海,出现一抹绿荫,出现鱼跃鸢飞祥云飘荡的生动气象。


雕像
                 练建安
    扬州八怪十五家,中有客家乡亲黄慎、华喦。
    黄慎在宁化,在武夷山中段东麓的山海之中,在唐宋以来的世外桃园、中原群族南迁的中转站——客家祖地——石壁村;而华喦则静静地端坐在汀江岸边,深邃、智慧的目光,有几丝忧愁。
    这华喦,只是上杭紫金公园的一尊雕像。我从《客家》杂志的彩图上看到了他。
    这幅彩图上,有一群来访者虔诚地拱卫在他的周围,数一数,有22人。他们手中执有长数米宽约一米的红布横幅,曰:澳门客属社团联合总会。
    看得出来,那时的紫金公园,只是初具规模,新翻的黄土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一群远方来客,数百年之后,排列出如此壮观的阵容,聚集在一块平平常常的山坡上,聚集在一个素不相识的古人的周围。
    这为了什么?因为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穿越时空隧道,如同阳光,直抵人们的心灵。在许多客家乡亲看来,华喦之于闽西,犹如李杜之于大唐,东坡之于两宋。文化的力量,可以使枯寂的心海,出现一抹绿荫,出现鱼跃鸢飞祥云飘荡的生动气象。
    历史上,多少伟业丰功,化作了灰飞烟灭;多少大富大贵,如雁渡寒潭。而华喦,却注定要永远存留下来。
    据《扬州八怪年谱"华喦传略》(薛永年撰,江苏美术出版社)云:华喦,原字德嵩,改字秋岳,号新罗山人……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生于上杭县白沙村华家亭,自华喦而上,五世皆布衣。华喦虽“空贫辍学,投造纸坊,随父佣工”,却“矢口成吟,落笔生趣”。《年谱》又说“才及冠,以为宗祠画壁,轰动乡里”。
    按当地的民间传说,这“宗祠画壁”是导致华喦出走的直接原因。当地一位作家曾以生花妙笔描述了这一事件。话说宗祠落成之日,按惯例,须聘请画师作壁画,华喦既然有“落笔生趣”的本事,自然当仁不让,不料,竟遭族长训斥。当晚,华喦潜入宗祠,一手举火把,一手持画笔,在墙壁上泼墨淋漓,然后,远离家乡。
    当地一位作家动情地写道:他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眼泪就流了出来。
    《年谱》记载: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华喦“自闽来杭州”。那年,华喦二十二岁。“及冠”的年龄,为二十岁。如果民间传说准确,那么,华喦到达杭州,花了大约二年的时间,闽浙山水相连,空间距离不算太遥远,华喦这二年,想来会有很多故事。抬足出走,辗转去了杭州,人海茫茫,举目无亲,岂不知杭州居,大不易?《年谱》说“遂橐笔杭州,鬻艺游学”。鬻艺,也就是卖画,这又谈何容易?在那人文荟萃之地,一个小镇的才子佳人,也往往盖过寻常的一州一府,三吴都会,卧虎藏龙。
    华喦在杭州站稳了脚跟之后,就和友人联袂北上京师,这是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前后的事。
    京师之行,有两种记载,耐人寻味。一是有位当朝的大官,向康熙皇帝推荐了华喦,康熙便考了考他,华喦成绩优等,被授予县丞官职(正八品),华喦不愿当官,走了;二是华喦在京师期间,落落寡合。一日,有人来卖画,裹画的废纸就是他的作品。华喦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离开京师之后,便壮游五岳名山,返回杭州。而与扬州结缘,乃是雍正初年之后的事,华喦往返于扬州杭州之间,画名益著。
    彼时的江浙苏杭一带,繁华盛极一时,所谓“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孔尚任)是也。而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绘画艺术,就有了广阔的回旋余地。更重要的,是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扬州八怪”而外,“金陵八家”、“新安画派”、“槎南二周”诸门派高手,千姿百态,万壑争流。华喦成为画坛名流。
    《年谱》评介说:“花鸟虫鱼,人物山水兼擅,其画不求妍媚,脱出时蹊,机趣天成,为空谷足音;楷书追纵钟王,行书整整斜斜,别成一体,诗亦文质相兼,又超出畦畛之外。”《辞海》(139页)说:“画格松秀明丽,空灵骀宕,别树一帜。论者称他‘领异标新,穷神尽变’。对清中叶以后的花鸟画的影响甚大。”
    在华喦传世画作中,款署很多,如临汀华喦、白沙华喦、白沙村华喦、白沙山人、秋岳山人、南园客、东园生等等,而在他七旬之后的晚年,则一律为新罗山人。
    新罗,是家乡;新罗山,是家乡的山。
    现在的我们,确实很难想象晚年的华喦在他的一幅幅传世之作上,写下“新罗山人”时,是怎样的心情。但是,可以想见,总有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白发苍苍的他,心头会掠过千里之外客家母亲河那奔流不息的涛声。然而,终其一生,他没有还乡,至少,《年谱》中没有记载。
    一位挚爱家乡的人,竟然不还乡?
    一位走州过府往返京杭壮游五岳名山的人,怎么会无力还乡?
    一位名动公卿沐浴过浩荡“皇恩”的大画师,富贵不还乡?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不明白。而我们明白的是,华喦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中华艺术史上,最终成就他的地方,是扬州或者说杭州。而在时光流逝了二百四十多年之后,他终于回来了,成为他的故乡一尊永远的雕像。
    多年前三月的一日,我乘小客车往龙岩,途经上杭华家亭,有人说,这是华喦的故乡,车内乘客反应平淡。那人说,他是扬州八怪,这时,车内有人笑了。那人又说,是大画家,一幅画,值几百万块钱呐!这时,车内就有了轻微的噪动,许多人纷纷将目光投向烟雨茫茫的车窗外,只是这个客家村庄,已远远地留在了车后。

作者:练建安
单位: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编辑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2 06:41 , Processed in 0.1266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