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家 追本勾玄,浑沌应天缘,和气灵通根据地; 落生凝动,朦胧随幻影,鍾情活化自由神。 福州高秋霖撰句
【注释】 【追本】追溯本源。《三国志·魏志·刘晔传》:“追本敬始,所以篤教流化也。” 【落生】出生。侯爵良《喜读<爱的哈达>诗》:“他怎么也不会忘记:落生后得到的第一件礼物,便是母亲的泪水和长长的叹息。”《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早先穷人家的小子落生时,爹妈怕养不大,给取了个女名。” 【勾玄】①玄:玄妙;探求深奥、难以捉摸的意境。成语有“钩玄提要”亦作“钩玄提要”。即探取精微,摘抉要义。语出唐 韩愈 《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司务无回沈君墓志铭》:“观其所撰着,钩玄提要,朱黄盈帙。” 清 谭献 《<唐诗录>序》:“夫钩玄提要,文人用心,扬风扢雅,儒者立教。” 郭沫若《今昔集·关于“授受文学遗产”》:“不求多,只求精,含英咀华,钩玄提要。”另成语“钩玄猎秘”:探取精微,搜寻奥秘。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签·江晖》:“ 景孚 为文,钩玄猎秘,杂以古文奇字。”。②(在冶学或雕塑艺术创作上)能刻画、发掘幽深精微之妙。 【凝动】塑造凝注的形象,鲜活生动千姿百态。 【浑沌】①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汉 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 魏 曹植《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迹,浑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 吴天。”②模糊;不分明。《鹖冠子·泰鸿》:“五官六府,分之有道;无钩无绳,浑沌不分。” 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厘之根,无连抱之枝。”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③相传为 尧 舜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史记·五帝本纪》:“昔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 张守节 正义:“ 浑沌 即 讙兜 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 浑沌 也。杜预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 龚自珍《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海上花列传〉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④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于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 孙枝蔚《饮酒和陶韵》之二十:“ 浑沌 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⑤神话中的一种兽名。《神异经·浑沌》:“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朦胧】①微明貌。 唐 徐昌图 《临江仙》词:“今夜画船何处,潮平 淮月朦胧。” 宋 张先《少年游》词:“碎霞浮动晓朦胧,春意与花浓。”《水浒传》第四二回:“是夜月色朦胧,路不分明,宋江只顾拣僻静小路去处走。”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五娘》:“既而生归,则暮色朦胧,不甚可辨。” 巴金《家》十五:“门檐下的灯笼依旧发出朦胧的红光,在寒冷的空气中抖着。”②模糊不清貌。 唐 王昌龄《西宫春怨》诗:“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 昭阳 。” 宋 周密《甘州·灯夕书寄二隐》词:“敧枕听新雨,往事朦胧。”《西游记》第八回:“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 清 唐孙华 《帘》诗:“未辨朦胧影,纔通笑语声。”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一:“许多朦胧的往事一下子涌到眼前。”③神志迷糊貌。 唐 温庭筠《寒食前有怀》诗:“残芳荏苒双飞蝶,晚睡朦胧百啭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刘官人酒量不济,便觉有些朦胧起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徽商﹞一觉睡倒,直至天明,朦胧中见一个金甲神人,将瓜锤扑他脑盖一下。” 清 李渔《奈何天·软诓》:“无心堕落奸人彀,醉朦胧,一番僝僽。”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她疲惫的朦胧的意识已经分辨不清,只是下意识地从那个人的臂弯里挣脱出来,无力地倒在沙滩上。”④犹言糊涂。 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我待要题个话头,又不知他可也甚些机彀,倒不如只做朦胧,为着东君,奉劝金瓯。”《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 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钗之饰,阴阳颠倒,堪嗟两老之朦胧。”⑤含糊。 元 无名氏《鸳鸯被》楔子:“如今被 左司家 朦胧劾奏,官里听信谗言,差金牌校尉拿我赴京问罪。”《水浒传》第八一回:“他折了许多军马,废了朝廷许多钱粮,回到京师,必然推病不出,朦胧奏过天子,权将军士歇息。” 【幻影】虚幻的景象。 宋 苏轼《海市》诗:“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功。” 明 陈汝元《金莲记·诟奸》:“浮沤幻影,搔首问青天。”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然于解脱之途中,彼之生活之欲,犹时时起而与之相抗,而生种种之幻影。” 陈去病《有悼》诗:“幻影空花忒渺茫,挽留不得几回肠。” 【天缘】天意促成的因缘、机缘。《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今日一鳏一寡,亦是天缘。” 明 徐渭 《蒋扶沟公诗》序:“先生遡舟 闽 越 ,放于 山阴,邂逅天缘,值诸行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无意之中,敲门寻宿,偏撞着卞玉京 做了这 葆真庵 主,留俺暂住,这也是天缘奇遇。” 欧阳予倩《黑奴恨》第四场:“今天在这儿遇见你,也算天缘凑巧。” 【和气】①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唐 刘商 《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宋 王安石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②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汉 王充《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说: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 明 杨慎《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③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伯淳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④指态度温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刘君荐极是为人和气,乡里见爱,都称他 刘官人 。” 老舍 《骆驼祥子》一:“﹝ 祥子﹞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⑤和睦融洽。 宋 陈师道《南柯子·贺彭舍人黄堂成》词:“万家和气贺初成,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开宗义富贵孝义传》:“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气不曾分。” 赵树理 《登记》:“ 小晚这一家……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气。”⑥指和睦的感情。《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 老舍《茶馆》第一幕:“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⑦犹元气;中气。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铄精胆,蹙迫和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八:“清晨荣卫流行,法当省节语言,葆惜和气。”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神宗 问﹞:‘闻卿摄生亦有道乎?’ 潞公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⑧指调和血气。宋 叶適《橘枝词记永嘉风土》之二:“只消一盞能和氣,切莫多盃自害身。” 【钟情】①感情专注。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王戎 丧儿 万子 , 山简 往省之, 王 悲不自胜。简 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 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我辈。’” 唐 孟棨《<本事诗>序》:“着于羣书,虽盈厨溢阁,其间触事兴咏,尤所钟情。” 宋 陆游《暮春》诗:“啼莺妒梦频催晓,飞絮钟情独殿春。”②特指爱情专注。 清 朱彝尊《高阳台》词:“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 梁斌 《红旗谱》二五:“ 严萍 听说 运涛要长期住狱,那个钟情的姑娘还等着跟他结婚。” 【灵通】①人与神灵之间感应相通。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王魁负心桂英死报》:“ 魁 今辜恩负约,神岂不知?既有灵通,神当与英 决断此事。” 明 寓山居士《鱼儿佛》第三出:“大凡有片念灵通,就许他同归佛会。”2.指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迅速贯通。 明 汪本钶 《续刻李氏书序》:“盖言语真切至到,文辞惊天动地,能令聋者聪,瞶者明……何若是感触之灵通且异也!”3.玲珑活泼。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余从来嫌洞中置阁,每掩洞胜,惟此点缀得宜,不惟无碍,而更觉灵通。”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卷二:“起不必起,收不必收,乃使生气灵通,成章而达。”4.快速通畅。 老舍《微神》:“她点着一支香烟,烟很灵通地从鼻孔出来。”5.机敏伶俐。《四游记·唐三藏收伏龙马》:“那行者虽睡却是灵通,忽听外面人走不住,查查柴响,心中疑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 王茂才﹞田畔拾一小儿,貌丰美而言笑巧妙。归家子之,灵通非常。”《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只是他心地虽然灵通,性情却欠淳静。”6.指消息来得快、来源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锺雷溪 ﹞便天天去结交督署的巡捕、戈什哈,求一个消息灵通。”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不过 金八的消息最灵通,我听说他老人家一点也没有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狱里的消息恐怕更不灵通吧?”7.甘草的别名。见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甘草》。 【活化】①通过辐射,产生感生放射性的过程。通常垢据取进行治化分析,即把待测样品用中子或带电粒子辐照,测量其感生放射性使可确定样品中的元素式公和含量。是一种敏度高而又无损的元素今析方法 ②喻指艺术活化作用。③喻指产生艺术感通效果。 【根据】①(象)树根盘踞。《汉书·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明 陆深《停骖录摘抄续》:“愚民误中妖术……聚为烧香之党, 根据汝 颍 ,蔓延河 洛 。” ②依据。作为根据的事物。 元 虞集《牟伯成墓碑》:“谈笑倾倒,援引 根据,不见涯矣。”《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这般没 根据的话,就骗三岁孩子也不肯信,如何哄得我过。” 丁玲 《韦护》第三章:“到底我们思想的 根据在那里?我们到底懂了那些没有。” ③依据。表示以某种事物或行动作为前提或基础。 巴金 《灭亡》第六章:“他的作品写成后,他总要先拿给她看,常常根据她底意见修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根据 石得富说的情况,山炮连长和指导员断定那东坡上集中了一六五旅的全部辎重弹药和直属单位。” ④根基,基础。 元 白珽 《续演雅十诗》之四:“何如百年身,反尔无 根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唐宋文选》:“ 皮袭美 根据深厚,若在 韩 门,当肩随 习之 。” ⑤基地,根据地。 陈春生《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革命军势渐不支,不得已向集贤关 退却,变更战略,拟取 庐州 为 根据,然后号召凤 颍 豪杰,进窥中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初 德国亚东舰队于远东欲得适宜之地为海军 根据及商港,曾游弋于 中国 沿海一带。” 【根据地】①赖以存在的基地、基础。 巴金 《家》三一:“家,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沙漠,或者更可以说是旧势力的根据地。” 瞿秋白《饿乡纪程》四:“况且家族农业经济破产,旧社会组织失了他的根据地,于是社会问题更复杂了。”②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从团山子 往东看,进了大山沟就是大森林,就是以前抗 日 联军的根据地。” 陈毅《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听咱们老团长讲,长征那时候,苦就苦在失却了根据地,一直被敌人追着,没个落脚的地方。”③ 【自由】①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②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③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神】①喻指自由美(即纯淬美)。②自由地创造并追求雕塑艺术的美的精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