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8|回复: 0

山珍煲瓦釜, 闽族启龙门(昙石山文化遗址 怀古(1) )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7

回帖

382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27
发表于 2014-7-6 16: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昙石山文化遗址 怀古(1)                                              
山珍瓦釜
闽族龙门
昙石江月
烟舟海魂
            福州高秋霖 2012.05.01~05.13於南台岛高盖山公园
                      2012.05.01~05.18定稿於昙石山
【昙石山】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昙石山文化遗址自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8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称"贝丘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福州城西24公里处的闽侯县甘蔗镇,距省会福州仅20公里,占地42.5亩,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考古遗址博物苑,它将昙石山第八次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直接展示给观众,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墓葬的状况。
博物馆内展出1954年以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福建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闽族精美的仿铜印纹陶器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考古遗址厅,第八次发掘的30余座墓葬陶窑壕沟等考古遗迹和文物按原貌展出,让观众有亲临考古现场之感。
昙石山文化遗址有六样堪称"中华之最"的宝贝。
中华第一灯,在125号墓葬中,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
昙石山人颧骨, 137号墓主人为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被称为"日本人骨",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山珍】借指山珍海錯。山间海中出产的珍异食品。泛指珍美丰盛的肴馔。语本 南朝 沈约 《究竟慈悲论》:“秋禽夏卵,比之如浮雲;山毛海錯,事同於腐鼠。” 韦应物 《长安道》诗:“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炰羔如折葵。”《初刻拍案惊奇》卷八:“那酒餚内,山珍海錯也有,人肝人腦也有。” 茅盾 《脱险杂记》十二:“这餐晚饭,真吃得痛快。虽然只有一荤一素,但我觉得比什么八大八小的山珍海错更好,永远忘记不了。”
【煲】福州方言词。以文火烧煮或慢熬,用砂锅来“煲汤”。 《中国谚语资料》:“腰骨痛,猪尾煲杜仲。”陶釜相当于现代煲汤砂锅。在131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18件,在这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
【瓦釜】①陶制的炊器。即陶釜。《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 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瓮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墙上’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戴复古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诗:“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②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 柳宗元 《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硎之德。” 袁宏道 《虎丘游记》:“﹝唱者﹞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刘半农 《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昙】密布的云气。《说文新附·日部》:“昙,云布也。” 杨慎 《雨后见月》诗:“雨气敛青霭,月华扬彩昙
【昙石】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
【開江】①船只启碇开航。《水浒传》第四一回:“衆多好漢拖轉 黑旋風 ,回到 白龍廟 前下船。 晁蓋 整點衆人完備,都叫分頭下船,開江便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説他東家萬雪齋 有兩船鹽,也就在這兩日開江,託吾們在路上照應照應。”②江水解冻。《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 毕凤云 用一种挂铃铛网的巧办法,从封江到开江,已打了万数斤鱼了。”《报告文学》1984年第2期:“今年五月初, 黑龙江 倒开江,形成几十里长的冰坝。”福建文明从闽江边开始……”,
【江月】①.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 何逊 《宿南洲浦》诗:“違鄉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张说 《赠赵侍御》诗:“夜樓江月入,朝幌山雲捲。” 周致尧 《西津夜泊》诗:“卧聽海潮吹地轉,起看江月向人低。” 马士成 《虞美人·月下闻雁》词:“碧空江月明如晝,北雁征霜候。”2.江中的月影。 杜甫 《漫成》诗:“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赵汝愚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诗:“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 许廷鑅《湘帆图》诗:“醉來長嘯 雲飛,一笑停帆弄江月。”
【烟舟】烟波中的小舟。 孟郊 《寒江吟》:“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 郑谷 《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寄怀》诗:“烟舟撑晚浦,雨屐翦春蔬。”
【靖海】昙石山考古,平息海洋文化传潘及相关种族迁移的许多理论争议。
【海魂闽江中下游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昙石山文化的源流,与海峡对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联系紧密。昙石山基本陈列反映了昙石山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地位,在福建闽越文化中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烙印,昙石山史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闽台古文化渊源以及南太平洋群岛语族的起等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昙石山人颧骨, 137号墓主人为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被称为"日本人骨",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海魂海洋文化的灵性和精魂。②海魂衫,各国水兵们穿的内衣,通常为白蓝相间的条纹衫,俗称海军衫,又称海魂衫。海魂衫作为海军军装内衣的寓意为广阔的大海与蓝天,水兵穿上海魂衫更显精神抖擞。


附:《关于共同组织昙石山文化采风吟唱会暨福建省楹联学会诗词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知》
全省各楹(诗)联学会:
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组织全省楹联诗词书法艺术家代表参观、考察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了解“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弘扬昙石山文化,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经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福建省楹联学会、闽侯县诗词学会共同协商,定于5月18日至19日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共同组织昙石山文化采风吟唱会暨福建省楹联学会诗词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现通知如下:
创作有关赞颂昙石山文化遗址的诗、词、联等作品。具体要求:参会者以平水韵上平声十二文的“文”为韵脚或以下平声八庚的“明”为韵脚(寓意“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每人至少选用其中一韵,创作一首律诗或绝句;另外,可根据各自情况,继续创作有关赞颂昙石山文化遗址的诗、词、联等作品,数量不限。
采风结束,拟编辑出版《昙石山吟稿》(征稿统一发:黄梅华邮箱newjd@163.com,或邮寄 350013  福州市晋安区南平东路815号高尔夫花园13—601黄梅华收), 赠送入编作品作者。征稿至5月31日截止,过期不候。
(欢迎广大诗友、联友寄送征稿,一经入编,至时将赠送作者《昙石山吟稿》一册留念)
《关于共同组织昙石山文化采风吟唱会暨福建省楹联学会诗词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知》
全省各楹(诗)联学会:
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组织全省楹联诗词书法艺术家代表参观、考察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了解“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弘扬昙石山文化,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经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福建省楹联学会、闽侯县诗词学会共同协商,定于5月18日至19日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共同组织昙石山文化采风吟唱会暨福建省楹联学会诗词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现通知如下:
创作有关赞颂昙石山文化遗址的诗、词、联等作品。具体要求:参会者以平水韵上平声十二文的“文”为韵脚或以下平声八庚的“明”为韵脚(寓意“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每人至少选用其中一韵,创作一首律诗或绝句;另外,可根据各自情况,继续创作有关赞颂昙石山文化遗址的诗、词、联等作品,数量不限。
采风结束,拟编辑出版《昙石山吟稿》(征稿统一发:黄梅华邮箱newjd@163.com,或邮寄 350013  福州市晋安区南平东路815号高尔夫花园13—601黄梅华收), 赠送入编作品作者。征稿至5月31日截止,过期不候。
(欢迎广大诗友、联友寄送征稿,一经入编,至时将赠送作者《昙石山吟稿》一册留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0:01 , Processed in 0.1329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