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76|回复: 0

体会三元游石竹,清眠聆地籁(石竹山·祈梦·梦文化对联 )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7

回帖

382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27
发表于 2014-7-3 16: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竹山·祈梦
体会三元石竹清眠地籁
身融五福何仙觉寤天函
福州高秋霖
道教名山福建石竹山,位于福清宏路镇西25公里处。此山“奇、秀”因能留影常来鹤,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石竹山”。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石竹山山下东张水库碧波万顷,与石竹山相辉映,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石竹山石竹寺又名九仙阁,相传在汉武帝刘乇时,在福州于山修炼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泰昌元年(1620年)游览石竹山。《徐霞客游记》中说:““闻宏路驿西十里,有石竹山,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阁有‘春游石竹,秋游九鲤'语,虽未合其 时,然不可失之交臂也,乘胜遂行……
石竹山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梦文化石竹山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石竹山因此被但人誉为“中华梦乡”。石竹山祈梦习俗早在宋代就已经形成,明代尤盛。由于历史上不少名人都说石竹山神仙赐梦灵验所以自明朝末期后,很多善男信女都慕名来到石竹山祈求神仙赐梦
石竹山祈梦故事】
明代首辅叶向高年轻时石竹山祈梦。
一年清明节,叶向高到石竹山抽签。“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的签谱令他大为不快。便请了一个老和尚解签。老和尚告诉他:“此乃是好签,且为上上签也”!并解释说:“富贵无心想,‘想'字去了‘心'不是‘相'字么? ‘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都不像‘成’ 这不是预示公子将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吗? ”经老和尚一点拨,叶向高受到极大鼓舞,刻苦求学,最终官居首辅。叶向高功成名就后重游石竹山时,在“牛蹄洞”题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句:“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欢从胜友招。萝径曲穿云外洞,松门斜接涧边桥。苍崖月冷仙坛静,碧海天空鹤驭遥。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
长乐状元马铎、文渊阁大学土李光池、清末帝师陈宝琛、海军将领萨镇冰等名人都曾到石竹山祈梦结缘出仕。
△陈宝琛年少时在石竹山祈梦,日后功成名就还乡时,特赴石竹山九仙山观还愿,并撰写了一副对联“虽痴人亦能说梦,惟至诚可与前知。”
1986 年,福建原省委书记项南石竹山题写“石竹仙山,白日做梦”
石竹山“梦文化”由祈梦、接春、九仙信仰等组成。一年一度民众自发的“接春”活动,使得梦文化浸润着深刻内涵,并广泛影响着八闽大地及海外华人华侨。所谓“接春”就是迎接春神、春王。
石竹山因其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以及超强的地磁场时空点感应,使之成为“梦文化”的传承地和发扬地很早就被封为“行春之治所”。“接春”的人们于每年立春当天或提前一天到石竹山“候春”。夜幕降临时,活动开始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在童男童女的灯火指下,虔诚地捧着红斗跟随其后。此时,香烟升腾,烛光映天“接春”队伍宛如龙腾蛇舞,煞是好看,形成一道非常壮观的人文景观。在“接春”活动中“追春”、“燔柴迎春”、“装接春金斗”、“禳太岁道场”等内容都颇有意蕴。
2008年,福清市政府举行首届“石竹山梦文化节”吸引众多海内外乡亲参与“接春”活动,场面壮观。2010年1月,由台湾基隆市、福清市共同发起举办的“海峡两岸道教国梦之旅暨第二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活动”,被国台办列入对台重点规划交流项目,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群众参与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梦文化盛会。目前,包括“接春”活动在内的石竹山梦文化”己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注释
体会】体验领会。《朱子语类》卷五:“却是汉儒解‘天命之谓性’,云‘木神仁,金神义’等语,却有意思,非苟言者。学者要体会亲切。” 清  戴名世《〈中西经星同异考〉序》:“盖定九时时欲传絶学于世,颇属意于余;而余亦欲得定九亲相指授,洞悉其源流,体会其精要,而后乃敢序定九之书。” 秦牧《〈长河浪花集〉序》:“从许多同志炽热的眼光中,你都可以体会到这种无声的语言。”
身融
【梦游】睡梦中游历。 唐  李白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昔君梦游春,梦游 仙山曲。怳若有所欲,似惬平生欲。” 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 李南阳  至尝作《亢宫赋》,其序略曰:‘予少多疾,羸不胜衣,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 陈毅 《由宣城泛湖东下》诗:“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三元农历正月初一。是日为年、月、日之始,故谓之三元 南朝  齐  王俭《谅闇亲奉烝尝议》:“公卿大夫,则负扆亲临。三元告始,则朝会万国。”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唐  潘孟阳《元日和布泽》诗:“流辉沾万物,布泽在三元。” 清  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诗之一:“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旧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 唐  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太宗 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干元门 ,中元、下元御 东华门 后罢中元、下元二节。” 清  赵翼《陔馀丛考·天地水三官》:“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 元魏 始。”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云笈七签》卷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明  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清  金埴《下不带编》卷五:“世人敬奉三元者徧天下,顾不晓三元所自。按《单志》:唐  贞观中,有陈子春者居于单,寻真采药,拯物济人。游 东海 之滨,龙神妻以三女,各产一子。及长,皆入山学道。道成,证位三元,为天、地、水三官。”道教谓玉清天有 三元宫,为 元始天尊 居处。 北周  庾信《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复开。” 倪璠 注:“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有玉清 三元宫 , 元始天尊为主。”借指道观。 唐  吴筠《游仙》诗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指天、地、人。 唐  王昌龄《夏月花蕚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指日、月、星。 唐  吕岩《七言》诗之三一:“天纲运转三元浄,地脉通来万物生。”《黄庭内景经·上睹》:“上覩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梁丘子 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曰日、月、星也。”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始,故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旧唐书·傅仁均传》:“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去其积岁,武德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连珠,悬令于今日。” 唐  元稹《景申秋》诗之五:“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9.科举时代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宋  赵升《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京 ﹞不上二十岁,连中了三元。”《明史·选举二》:“三试第一,士人艳称为三元。”
五福五种幸福。《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汉  桓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唐  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家膺五福,堂享三寿。” 元  沈禧《一枝花·七月初六日为施以和寿》套曲:“似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伐千山之佳木,造万世之室,后世子孙满堂,富贵功名,应天上之三光,备人间之五福。”②神名。赐福之神。 宋  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庑,甚为失序。”
【清眠】谓躺卧在床上休息而未入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赵聪 却睡不稳,清眠在床。”
石竹石竹山因“石奇、竹秀”而得名。
何仙①那位神仙?何氏九仙
觉寤睡醒。《东观汉记·冯异传》:“我梦乘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后汉书·冯异传》作“觉悟”。《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式 忽梦见 元伯 玄冕垂缨屣履而呼…… 式 怳然觉寤,悲叹泣下。”觉醒。《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向若二书不出,学者为古所惑,则代成聋瞽,无由觉悟也。” 金  王若虚《题<渊明归去来图>》诗:“ 靖节 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 巴金《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引申为觉察。 宋  司马光《论横山疏》:“安有虏中独不觉寤,寂然无事,曾无诛讨之意乎?” 沙汀《医生》:“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实在不该使他为难。”⑤比喻通情达理。 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今儿我和银凤一路从四乡回来,我看这个女子很觉悟,很正派。”⑥自觉悔悟。《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复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闻之,天之所废不骤也。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杀》:“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启发;开导。《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于 齐 ,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 犹世。” 汉  王充《论衡·刺孟》:“谓孔子之徒、 孟子 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麤论事势,以相觉悟。” 宋  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方当觉悟迩遐,使遍知于上意;训齐内外,用丕变于羣心。”佛教语。谓领悟佛(道)教的真理。 南朝  宋  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于形骸。”《隋书·经籍志四》:“﹝释迦﹞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你们老爷现在心上已脱尘网,不出三年必弃官学道,他的觉悟在你之先。”
曲衷】心事。《再生缘》第二一回:“叫声贤弟仙师转,说道是,当面同言示曲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乌得妾身化妾影,月中与郎谈曲衷。”
地籁】①风吹大地的孔穴而发出的声响。《庄子·齐物论》:“地籟則衆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 成玄英 疏:“地籟則竅穴之徒,人籟則簫管之類。”《庄子·齐物论》:“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乎!” 宋  陆游 《雪歌》:“初聞萬竅號地籟,已見六出飛天花。” 金  元好问 《空山河巨川虚白庵》诗之一:“空谷自能生地籟,浮雲争得翳天光!”2.指穴谷。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側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籟。”
天函】自然界的秘密。 严复《〈穆勒名学〉按语》:“西学之所以翔实,天函日启,民智滋开,而一切皆归于有用者,正以此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9:09 , Processed in 0.1232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