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46|回复: 0

族群灵隐古今、联史牒诗书(宗教局长 对联 福州道教史话(前言))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7

回帖

382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27
发表于 2014-7-3 15: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州(老)宗教局长卓斌青-《福州道教史话》(前言
族群灵隐古今史牒诗书忧患聊斋论剑
宗教潜流中外仙凡圣哲燮和拍案禅玄
       福州高秋霖撰句
卓斌青,福州市(原)宗教局局长,福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笔名冰清1940年生,福建尤溪人。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学副校长、中共闽侯县委书记、县长、福州市农委党委书记等职。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待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福州市楹联学会会长、福州市霞光画院院长、榕城十老书法沙龙成员等。是一位集楹联、诗词、书法、篆刻为一身的知名艺术家。曾举办过两次个人书法展,先后出版两部《卓斌青书法集》和《霜叶》《心雨》《冰清对联集》《七十寿辰诗联》等诗联集。
作为一名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书法家、楹联艺术家“八闽之子”,作为福建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福州市楹联学会长卓冰青先生,与福建省楹联学会会长陈健教授一起,发起了“福清石竹山海内外征联”、“福州旗山万佛寺海内外征联”、“屏山镇海楼海内外征联”,及与相关部门合作的“三坊七巷海内外征联”、“福州茶亭公园征联”……等活动
如今,卓斌青老师的楹联及楹联书法作品,已广播于海内外的道观、寺院、庙宇、祠堂……飞入了海内外的寻常百姓之家。
一首首只有两行的字句等数的诗文!,
是“当代作家”将中国汉语言文学和中华文化伦理哲学,与汉字书写艺术有机融合的锺灵艺术;
是“山乡赤子抒发着中华民族愿景的一首首深情的乡土之歌
是“八闽之子”凝炼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中的每一环互动仪式链上的赤诚的诗魂
那一副副楹联的字里行间,都警彻着卓冰青老师的以法礼着墨忧患;
那一副副楹联的字里行间,都濡润着卓冰青老师的以精忠调锋谐和
那一副副楹联的字里行间,都融汇着卓冰青老师的深厚的国学底蕴
那一副副楹联的字里行间,都辨证着卓冰青老师的精辟独特的宗教哲学伦理
……卓冰青先生於宗教学术上,相关福州地方特色的“自在、自然”神明“道化”理论,早已引起了广大学者、哲人的关切与探究!
卓冰青先生主政福州宗教局任内,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福州宗教文化,早在1998年就组织编写了《福州道教史话》…等,为今日左海福地宗教文化的健康发展,为今日福州宗教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修复、落实、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为保护福州地方特色的宗教文化的宝贵遗产,加强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宗教文化交流,作出了为自己杰出的奉献。
这本福州宗教文化历史上第一本的《福州道教史话》于1999年出版。由卓斌青先生主编并撰写《前言》
余于“泰山文化研究会”后,重新翻阅《福州道教史话》,对卓斌青十二年前该书的《前言》,福州特色“道教文化”精辟之论述笔触竟至如此之独到!不禁拍案而叫绝!
卓冰青先生,当年到底是如何论述我们福州“道教”那些“神明”呢?
请看:[size=+0]我们这位福州宗教局老局长《福州道教史话》“前言”全文:
《福州道教史话》“前言”
《福州道教》一书的出版,是福州道教界的一大盛事。它对于保存福州道教宗教文化的宝贵遗产,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扩大福州道教的影响,加强海内外宗教文化交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福州道教界可以通过该书的出版,回顾历程,检阅成果,进一步坚定爱国爱教、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信心,加强和完善自我管理,为福州的两个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福州作为有2200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自古以来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
先民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劳动、生活和创造,不仅改天换地,把福州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有福之州,而且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乡土文化,丰富充实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宝库。福州道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成为福州乡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道教史上以其地域特色和独特贡献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可以这么认为,从福州道教的发展史中可以窥见福州先民披荆斩棘开发闽地的身影,可以窥见他们认识自然、战胜自然的艰辛和欢乐。《福州道教》一书里描述的大量的与自然界斗争的场景、事例,如降妖伏魔、驱虎斩蛇、祛除瘟疫、抗旱防洪等,不仅反映了先民们在古蛮荒之地劳动、生活的艰辛,而且更表达了他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渴望,让后人感受到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向往。
那些在斗争中充当主角的道教神灵,实际上是先民精神的化身,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是福州乡土文化的精髓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州道教所尊奉、推崇的这种精神,远比其作为宗教在道德教化、哲学思想、行善济世等方面更有价值。
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长时间以来有一些人对福州道教持有偏见,认为福州道教供祀的神灵大都是地方神且多而杂,与民间信仰界限不清,不值得重视和研究。实际上这是不了解福州道教的历史特点,不懂得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历史上,福建开发比较迟,在唐代前大部分地区仍属蛮荒之地,先民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水平和手段低下,只能寄望于超自然的力量保护自己,加上闽地交通闭塞,相互交往不便,造成原始宗教崇拜的多样化,这在全国是比较典型的。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里生成的福州道教,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特定区域的原始宗教特色,存在遗存供祀的神灵过多的现象,但在客观上却有了更多的重塑心目理想之神的自由空间
关键在于,福州道教在选择或重塑大多数地方性神灵时,都显现出十分明显的道德价值取向具有积极向上的进步意义这些地方性神灵基本上是在福州历史上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好人,符合先民心目中高尚的道德形象标准。
如除暴安良的英雄,舍身取义的志士,悬壶济世的良医,乐善好施的善人,仁厚亲民的明君,精忠报国的忠臣,廉政爱民的廉吏,改过自新的浪子………死后都可成为福州道教崇拜的地方性神灵。闽王王审知、抗元志士陈文龙等历史上的正面人物,便是这样由人到神的。
这种以道德人品高尚与否,作为造神标准的价值取向,其社会导向是明显的,可以引导精神追求,弘扬社会正气,净化民众心灵。因此,福州|道教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值得肯定和弘扬。
【对联注释】
道化阐明事物的变化。《史记·太史公自序》:“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道德风化。《列子·说符》:“聖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道化淩遲,流遁遂往,賢士儒者,所宜共惜。” 宋  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以二帝道化之盛,始於閨房,則二女當具任  姒 之德。” 明  张居正《书<胡氏先训>卷》:“蓋兩翁生先朝全盛時,道化汪濊,故皆知節誼敦實,而無夸毗市利之習。”以某种教义教化之。《南齐书·皇后传论》:“后妃之德,著自風謡,義起閨房,而道化天下。”
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包括相应的崇拜活动。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和境界,主宰着自然和社会。
在汉语中,宗教本不为一联缀词,《说文解字》:“宗者,尊祖庙也, 宗教以宀从示。”,“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神灵的尊敬和敬拜。教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
直至公元10世纪,“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其意狭小而具体。
但随西方宗教学崛起及其对中国学术界之影响,许多人在学术上将“宗教”与“Religion”一词画上了等号,成为广义性宗教概念。宗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存在不同的含义。
按恩格斯的说法,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宗教也不断演变。宗教的最初表现形式是法术、图腾崇拜、拜物教、万物有灵论等。后由多神崇拜发展到一神崇拜;由部落宗教演化为民族宗教,以至世界七大宗教(1道教、2佛教、3儒教、4基督教、5伊斯兰教、6犹太教、7神道教)。
灵隐
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中华民族。特指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如:少数民族;多民族的国家。
族群】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百越族群,百濮族群,氐羌族群,苗瑶族群,突厥族群,蒙古族群和女真族群等。
潜流地面下的水流。亦谓水在地下流动。   杨涛 《狐听冰赋》:“究阴冰之厚薄,听潜流之微细。”   曾巩 《齐州二堂记》:“盖泉自 渴马 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碧野 《富春江畔》:“ 双龙洞 前洞的后边,有一座巨岩,岩底潭水不涸不溢,据说这就是 冰壶洞 那飞瀑落底不见,形成潜流渗透到这里来的。”喻内心深处的激情。 许杰 《我的写作生活》:“当自己的作品写成,甚至在白纸上印着黑字的时候,这一种成功喜悦的涌起与潜流,却不是局外人所能领略得到的。” 茹志鹃 《着暖色的雪地》二:“似乎在冥冥之中,有一股生活的潜流,在推着她,拥着她,诱导着她。”暗地流着。   孙枝蔚 《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霜冷 孤山 万木秋,闲过祠庙泪潜流。”
古今】古代和现今。《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 浮云变古今。” 宋  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质之于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之通议也。” 朱自清《论老实话》:“天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
中外表里,内心与外表。《逸周书·谥法》:“行见中外,曰悫。” 孔晁 注:“表里如一。”宫内和宫外。《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宫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史记·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余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汉书·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繇役。”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 宋  司马光《与吴相书》:“窃见国家自行新法以来,中外恟恟,人无愚智,咸知其非。” 清  叶廷管《吹网录·剑池生公讲台字皆宋人书》:“﹝邵必 ﹞善篆隶, 仁宗 朝历官中外。”犹里外。《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后汉书·南匈奴传》:“ 宣帝之世,会呼韩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生人休息六十余年。” 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一》:“一切种种中外大小的财神菩萨才是中国的主子。”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汉  班昭《女诫》:“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汉 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夫人营克家道,扶翼政事,聪明达乎中外,隐括及乎无方。”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指中表之亲。 汉  蔡琰《悲愤诗》:“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 谢胡儿 作著作郎,尝作王堪 传,不谙 堪 是何似人。咨 谢公 。 谢公 答曰:‘ 堪,列之子,阮千里姨兄弟, 潘安仁 中外。’” 唐  张固《幽闲鼓吹》:“某与贺(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溷中矣!”
对联
史牒】亦作“ 史谍 ”。史志与谱牒。犹史册。《晋书·隐逸传·辛谧》:“ 伯夷去国,子推逃赏,皆显史牒,传之无穷。”《陈书·高祖纪上》:“既景焕于图书,方葳蕤于史谍。” 宋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壮志异时开史牒,妙龄终日对书龛。” 清  唐孙华《读柳诗》诗:“流传入史牒,后人争诋諆。”
诗书《诗经》和《尚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泛指书籍。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潘华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诗作和书法。《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仙凡仙境与人间。 元  刘因《游天城》诗:“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谓仙人与凡人。 明  朱有炖《风月牡丹仙》第三折:“秀才,你读书人,岂不知幽冥之理,仙凡之道,不可如此!”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那时还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为虚造,所以所记虽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却都是史的一类。”借喻皇宫内苑与宫外。 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歌咏》:“ 杨文公初为光禄丞,太宗颇爱其才。一日,后苑赏花宴词臣,公不得预,以诗贻诸馆阁曰:‘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筦待重瞳,蓬莱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比喻朝廷与地方。 宋  苏轼《赠人》诗:“别后休论信息疎,仙凡自古亦殊途……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 貌欲枯。” 冯应榴注:“其人由官荆  楚而内召入汴者。”
圣哲】亦作“ 圣喆 ”。指超人的道德才智。亦指具有这种道德才智的人。并亦以称帝王。《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 孔颖达 疏:“圣哲,是人之儁者。”《楚辞·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晋  桓温《荐谯元彦表》:“夫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崇表殊节,圣喆之上务。” 唐  杜甫《壮游》诗:“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明  张居正《答中溪李尊师论禅》:“目前幸得方内乂安,四夷响风,寔赖主上圣哲,百官奉职所致。” 清  戴震《<原善>序》:“以今之去古圣哲既远,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前世圣哲,或不遇时;今我国民,幸睹精色。”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 颜路哭颜渊,仲尼哭伯鲤,这种伤心的际遇,在古先圣哲也是不能避免,倒亏得程翁 旷达。”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 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
忧患困苦患难。《易·系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宋·王安石《离北山寄平甫》诗:“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 杨朔《茶花赋》:“我又望着他的脸……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
(附释):
忧国】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忧国忧民】为国家和人民而忧虑。 宋·范仲淹《谢转礼部侍郎表》:“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杨家将》第十二回:“卿忧国忧民,真社稷臣也。” 陈毅 《冬夜杂咏·吾读》:“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新民晚报》1989.3.5:“改革遇到了困难,忧国忧民之士正热心于寻觅‘他山之石’来‘攻玉’。”
忧盛危明】犹言居安思危。 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二:“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明史·徐溥丘浚等传赞》:“ 徐溥以宽厚着, 丘浚以博综闻。观其指事陈言,恳恳为忧盛危明之计,可谓勤矣。”《清史稿·仁宗纪》:“辛亥,诏曰:‘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忧患余生】指饱经艰难困苦之后留存下来的生命。 沈砺《感怀》诗之八:“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 朱文劭 《代小凤仙挽蔡松坡》:“万里南天鹏翼,扶摇直上,剧怜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十年北地燕支,自嗟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忧偪】忧患侵迫。《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 张合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
燮和】①协和。《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文武之光训。”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协升景业,燮和台曜;五教克宣,敷奏朝端。”《新唐书·苏瓌传》:“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 宋·苏轼《与张太保安道书》:“父母英圣,深照情伪,德音琅然,中外耸服,几至有所得遗,而诸公燮和之。”②指宰相的政务。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意陛下擢臣于伤残之余,委臣以爕和之任。” 唐·姚合《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燮和皆达识,出入并登庸。”
聊斋
拍案】以手击桌。表示惊异、发怒、感慨或振奋。《西游补》第四回:“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说唐》第四二回:“ 李密见秦王 ,拍案大怒。”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兴言及此,未尝不拍案三叹也。” 叶圣陶《城中·演讲》:“‘啊,有了!’他拍案而起,清清楚楚的一篇演讲稿……完全展陈在面前了。”
拍案惊奇】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1.2:“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本来不过是对普通生活情景的生动摹写而已,然而却被后人以为是有什么‘微言大义’,遂‘对号’为(你猜是什么?)--‘纵横由妇人,曲直在小儿!’这真天晓得。
论剑】讨论剑术。《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尝游榆次,与盖聂论剑, 盖聂怒而目之。” 三国· 魏·曹丕 《〈典论〉自序》:“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
禅弦】静坐默念控弦音
(1)【禅】①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②引申为禅理、禅法、禅学。 唐·杜甫《宿赞公房》诗:“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水浒传》第四回:“长老道:‘员外放心!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办道参。’” 清·梁章巨 《归田琐记·庆城寺碑》:“暇日,至庆城寺,与僧滋亭谈。”③参禅。 唐  周繇《登甘露寺》诗:“殿锁南朝像,龛外国僧。”
(2)【弦】①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用牛筋等制成,有弹性,能发箭。《仪礼·乡射礼》:“有司左执弣,右执弦而授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张弓也,伏檠三旬而韬弦。”《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括。” 李善 注:“ 刘熙 《释名》曰:矢末曰括,括,会也。与会。”②安上弓弦。《易·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后汉书·陈球传》:“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 唐  元结《演兴·闵岭中》:“必蒙皮篻以为矢,弦毋筱以为弧,化毒铜以为戟,刺棘竹以为殳。”③指弓弩。《文选·班固〈西都赋〉》:“鸟惊触丝,兽骇值锋,机不虚掎,弦不再控。” 李善 注:“ 匈奴 名引弓曰控。控,引也。” 晋  张协《七命》:“论最犒勤,息马韬弦。”《新唐书·突厥传上》:“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④弓弦声。《汉书·李广传》:“其射,见敌,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而倒。” 南朝  宋  鲍照《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⑤乐器上用以发声的线。一般用丝线、铜丝或钢丝制成。《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晋  左思 《蜀都赋》:“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至‘夜迢迢,银台绛蜡,伴人垂泪’句,忽而双弦不谱,嘤变滞而不延,似为泪珠沾湿。”⑥安装琴弦。 三国  魏 嵇康《琴赋》:“弦以园客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⑦指弦乐器。《淮南子·原道训》:“建锺鼓,列管弦,席旃茵,傅旄象。” 高诱 注:“弦,琴瑟也。”⑧指弦乐器弹奏出的声音。 唐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管清疑警鹤,弦巧似娇莺。”⑨弹奏弦乐器。《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 郑玄注:“,谓以丝播诗。” 孔颖达疏:“云弦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 汉  扬雄《法言·修身》:“人有倚孔子 之墙,弦 郑  卫之声,诵韩  庄之书,则引诸门乎?”⑩半圆形的月亮。农历每月初七、初八为“上弦”,廿二、廿三为“下弦”。《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唐  杜甫《月》诗之三:“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仇兆鳌注:“ 王褒《月》诗:‘上如半璧’” 宋  吴文英《烛影摇红·寿嗣荣王》词:“宝月将弦,晚钩斜挂西帘卷。”11中医术语。脉象之一。谓脉挺直而长,硬而浮,如按琴弦。反映病人气滞血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脉法》曰:‘脉长而弦,不得代四时者,其病主在于肝。’” 张守节 正义:“ 王叔和《脉经》云:‘脉长而弦,病于肝也。’”《灵枢经·卫气失常》:“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絶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 汉  张仲景《伤寒论·辨脉法》:“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老残游记》第三回:“两手脉沉数而弦,是火被寒逼住,不得出来,所以越过越重。”12数学名词。一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13数学名词。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对着直角的边。《周礼·考工记·磬氏》“倨句一矩有半” 汉  郑玄注:“必先度一矩为句,一句为股,而求其。”《周髀算经》卷上“勾股方圆图” 汉·赵君卿注:“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14物之边沿。《淮南子·说林训》“遽契其舟桅” 汉·高诱注:“桅,船板也。”《朱子语类》卷十一:“譬如拭桌子,只拭中心亦不可,但拭四弦亦不可。”15喻急。参见“ 弦韦 ”。16喻正直。参见“ 弦直 ”。
(3)【禅思】犹禅心。唐·张为《诗人主客图》:“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4)【禅话】佛教禅宗常通过问答方式来测验对禅理的理解程度,这种问答语句叫作机锋语,也就是“禅话”。大多数用各种比喻来表达。语言形式用散句,也有用诗句的。《红楼梦》第九一回:“ 寳玉豁然开朗,笑道:‘……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说过几句禅话,我实在对不上来。我虽丈六金身,还借你一茎所化。’”
(5)【禅句】佛教谈禅之偈语、文句。 宋·何薳 《春渚纪闻·苏黄秦书各有僻》:“ 东坡先生、山谷道人、秦太虚七丈每为人乞书,酒酣笔倦, 坡多作枯木拳石以塞人意; 山谷则书禅句; 秦七丈则书鬼诗。” 明·徐渭《论中五》:“文贵眼,此也。故诗有诗眼,而禅句中有禅眼
(6)【禅机】亦作禅锋①佛教禅宗和尚谈禅说法时,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得以触机领悟,故名。 金·王若虚《议论辨惑》:“近世之士参之以禅机元(玄)学,而圣贤之实益隐矣。”《水浒传》第九十回:“此乃禅机隐语,汝宜自参,不可明说。”②用以称能发人深省富有意味的妙语。 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诗》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古今载籍,有可以资解颐者多矣,苟悟其趣,皆禅机也。”《红楼梦》第九二回:“我们有我们的禅机,别人是插不下嘴去的。”③禅法机要。 唐·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诗:“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遥想上人清太甚,水精宫里说禅机。” 清·昭槤《啸亭杂录·世祖善禅机》:“﹝章皇帝﹞机务之暇,时相过访,与二师谈论禅机,皆彻通大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9:51 , Processed in 0.1343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